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宁宏宇 《科学之友》2002,(10):41-41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生活在大的群体之中的鸟类,要比生活在孤独之中的鸟类,大脑中有着更多的新的神经元,也有着更强的记忆力。这是美国科学家在最近进行的一项关于鸣鸟大脑研究中得出的一个结论。他们据此向人类发出忠告:如果你是一个孤独者,你最好结交一些朋友,否则就会丧失你宝贵的脑细胞。  相似文献   

2.
正你如何在这九个月里,从一个微小的细胞变成一个婴儿、成为今天的"你",请看科学家为你解开人类出生前这段九个月旅程的奥秘……你的人生,你的未来,在你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在你来到这个世界发出第一声哭声之前,你的外表和你的"本能"行为都已经形成。0天:获胜精子决定你的性别  相似文献   

3.
黎宁 《大自然探索》2004,(10):12-17
中微子是形成我们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在宇宙中,中微子数量庞大且无所不在,即使现在,也就是你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在你的一个手指头上,大约每秒钟就有10~(20)个中微子正穿过,只是你感觉不到而已,因为大多数中微子什么也不干,仅仅是通过你的身体,科学家因此也就把它们称为“小鬼”。中微子连地球都能穿透,如何捕捉这些“小鬼”呢?这是有史以来科学家所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4.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不管你认为你在数学上是多么的差,当你的大脑走向三角学时,它就会变得聪明无比。  相似文献   

5.
啊——,反应     
要一个聪明的局外人描述一个科学家,你会听到,科学家是一个穿着白大衣,完全按逻辑思维的机器。你会觉得科学家像电子计算机那样冷漠——是客观的、精密的、无偏见的、无私心的,使用归纳而不是演绎方法;专心于探索不情愿的大自然的奥密,这样的人缺乏正常人所具有的那种细腻感觉。不是吗!  相似文献   

6.
<正>研究犬类起源的科学家们似乎纠结着每一个问题:狗到底从哪来?它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什么好办法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尽管问题多多,但有一件事大多数人达成了共识:犬类是如何受到了驯化的。尽管如此,获得这个结论用了几乎一个世纪,而相关细节仍然不断浮现。1907年,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提出,人类的祖先抓到一些狼崽,将它们带回住地作为宠物饲养起来,由此狗就进入了人类的生活。如果你见过小狼崽,看到它们大大的眼睛和耳  相似文献   

7.
太空科学家     
一个科学家为何要去太空?科学家们有一点致命的瑕疵——被他们的实验迷了心窍。然而我也不例外,我甚至要离开地球去做我的实验。太空有一种你在其他任何地方不能得到的东西——持续的零地心引力。有一项实验就充分利用了零地心引力的优点,我们叫做无容器实验,我恰好对此颇感兴趣。现在,你第一次可以不要容器做实验,将试样放在空中,把手拿开。在实验室里,当你做这项实验时,试样会立刻下落,不到一秒钟就会撞到地面,实验结  相似文献   

8.
你的基因掌握在别人手中,当你初听到这种说法,肯定会大吃一惊,然而这决不是危言耸听。1995年,美国人类基因科学公司申请了一个叫CCR5的人类基因专利,现已获准拥有专利权,这个基因产生的蛋白质在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细胞时起着关键的作用。该消息一传开,美国一些研究艾滋病病毒的科学家感到吃惊、困惑和愤怒──由于CCR5基因被授予专利,因此其他科学家如果想研究该基因与艾滋病的关系,就必须向美国人类基因科学公司支付专利使用费,这也就阻碍了研究工作的深入,从而损害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一些科学家认为,基因是自然界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正>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能源危机,各国科学家都在积极寻找和研发新能源。不久前,我们还将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称为新能源,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告诉我们,再过不久,这些能源就要被称为"旧能源"啦!向高空风要电能一个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长达27年对地球大气层中风能分布的观测研究,发现位于9700米的高空风能量密度最高,如果人们能成功掌控和利用这种高空风,那就可能意味着将获得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电能来源。为了获得这一新能源,科学家们正在研  相似文献   

10.
王德兴 《科学之友》2002,(10):12-13
众所周知,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不管是谁,出生之后都要一步步走向衰老,最后死亡。人为什么会衰老呢?这是古往今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医学科学家尚未解决而正在探索的一个自然之谜。一叶知秋人的衰老,实际上就是细胞的衰老。科学家发现,构成人体的150亿万个细胞,其寿命都有一定的限度。有人坦言,如果从你身上取一个细胞在实验室培养,就可以知道你是一位老人、青年人还是婴幼儿。你相信吗?原来,胎儿的细胞在体外培养,大约能分裂50次左右才衰老死亡;20多岁的年轻人分裂次数减少,接近30  相似文献   

11.
节食与长寿     
人们总想知道长寿的秘密,也希望自己长寿。假如有人劝说你每顿饭少吃一点,你会听吗?不过现在你得考虑一下这样的劝告,因为科学家有大量的证据表明,你吃得少,可能就活得更长。 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将食物中的热量适当地减少,但不减少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就可以延长老鼠、蜘蛛和虹 (一种鱼)的寿命。科学家将这种情况称之为低营养状态,注意这绝对不是营养不良的病理情况。下面,我们将要谈到科学家们所做的一些实验,讲一讲那些喂养在实验室里的节食动物,科学家们只让这些节食动物得到其他动物所得到的2/3的热量。 虽然用节食的方法来延长寿命目前还没有在人群里系统地验证过,但科学家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低营养状态可以延长人的平均和最大寿命。每日削减30%热量的摄入可以使老鼠的平均寿命延长30%。除此之外,这些老鼠到非常老时不会得一些与器官老化有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其实,科学家早在70多年前就发现了这一现象,但是许多科学家当时对此并没有多大兴趣,认为这些不过是实验室中类似“小儿科”的事情,不屑一顾。直到1970年,一些科学家才意识到,他们一直苦苦寻找的永驻青春的秘方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减少热量的摄入。 1987年,美国国家健康...  相似文献   

12.
正激光是人类的一项重大发明。科学家利用激光做镊子,捕捉那些如单细胞、细菌等肉眼甚至光学显微镜也看不见的同时还快速运动的小东西。三位科学家因为发明"光镊"而获得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近100年来,激光是继核能、电脑、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激光自发明以来,科学家就在不断提升其性能、开发其新功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探索》2005,(8):7-7
老鼠在被搔痒痒时,会发出超声波的“哈哈”笑声;黑猩猩在玩耍打闹时,会发出快乐的喘气声。科学家最近指出,动物的这些兴奋表现显示,笑的意识很早就已在哺乳动物的大脑中进化出来。早在2003年就有人发现,当人用手指给老鼠搔痒痒时,老鼠会发出快活的叫声;甚至,你只需要对老鼠晃动你的手指头,就能引起它的嬉戏欲望,并且引它发笑。科学家说,老鼠的这种反应同人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们现在获得了性激素对大脑作用的新知识。过去人们就已知道性激素能影响动物的行为,从而间接地证明了对大脑活动的影响。科学家们认为他们已濒于解开性激素之谜的边缘。尽管目前的试验尚在老鼠身上进行,但获得的知识已有助于改进对人类许多疾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你见过昆虫打瞌睡吗?我敢打包票你没有见到过,肯定也没有听说过。不错,就连科学家以前都认为昆虫不需要睡眠,尽管他们承认睡眠是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包括人)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然而最近科学家发现果蝇每晚都会进入梦乡。  相似文献   

16.
致命入侵     
正如果有人说,某种猫科动物的寄生虫能劫持我们的大脑,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某部影片里才有的场景。事实上,这一切都是真的!想象一下,在你的体内生活着一个有着能篡改你的神经化学递质、控制你的日常行为并能改变人们对你看法的入侵者——寄生虫,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这种寄生虫能影响人的神智,让人变成它的傀儡。但不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面临着被感染的危险。科学家很久以前就知道某些寄生虫能干扰宿主的思维。  相似文献   

17.
科学信息     
·Discover《发现》Vol 9.No.4,1988年 1.当好科学家变坏时最近,有两名颇受人尊敬的科学家在成名的道路上选择了一条“近路”——研究作假,但是他们被人捉住了把柄。这仅仅是被发现的两个人。 2.如果你喜欢黑洞,你就喜欢宇宙线如果这些宇宙中薄薄的、能量裂纹确实存在,它们就可说明我们星系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不管是谁,出生之后都要一步步走向衰老,最后死亡。人为什么会衰老呢?这是古往今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医学科学家尚未解决而正在探索的一个自然之谜。一叶知秋人的衰老,实际上就是细胞的衰老。科学家发现,构成人体的150亿万个细胞,其寿命都有一定的限度。有人坦言,如果从你身上取一个细胞放在实验室里进行培养,就可以知道你是一位老人、青年人还是婴幼儿。你相信吗?原来,胎儿的细胞在体外培养,大约能分裂50次左右才衰老死亡;20多岁的年轻人细胞分裂次数减少,接近30次;70岁以上老人的细胞,放在培养液中,样子干…  相似文献   

19.
你见过天生就没有翅膀的苍蝇吗?经过长达62年的漫长搜寻,科学家最终在非洲肯尼亚偏远山区的一处崖壁下,发现了这种天生就看不见翅膀的苍蝇。它们长相怪异且数量极少,难以寻觅,因而被科学家评为世界上最罕见的动物之一。1933年,英国科学家奥斯丁等  相似文献   

20.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什么样的朋友交往,对一个人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科学家最近指出,其他人对你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要强烈得多,你的朋友的朋友,甚至从未谋面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行为,都在影响你的心理和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