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命之书"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家睿 《科学》2003,55(2):36-38
人类的天性总是追求秩序,拒绝混乱.DNA双螺旋的发现,就是人类建立秩序的一个成功典范.根据它,人们把自然界的万千生命形式,统统归结为用四种化学小分子作为"字母"写成的作品.根据它,最近50年来对生命的研究大致上可以被划分为两种任务:阅读"生命之书"的内容和寻找"生命之书"的创作规则.  相似文献   

2.
保护"生命之水",关键在于我们保护"生命之水"的理念."生命之水"在我们保护下,将永远存在于我们的社会发展下,使之做出更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文化传统与生命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铭贤 《科学》2004,56(1):27-28
2003年7月17日至23日,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尊严与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举办了一次主题为"文化多元论与生命伦理学关系"的国际会议.文化与生命伦理的关系,正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生命伦理学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于地球生命起源"同源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俊 《自然杂志》2004,26(5):286-290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问题是一个千古之谜,也是现代科学亟待解决的难题.从20世纪80年代起,笔者就现有主要学说及其引证材料和相关事实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以此提出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与地球形成同源的假说,即"生命地球同源说",并不断发展与完善.本文试以生命起源研究或争论中的一些关键和核心问题--如地球生命起源的环境问题、时间问题、有机演化问题以及相关的一些科学问题等为焦点,通过分析讨论阐明"同源说"的基本思想和主要观点,并以此来解释生命起源研究中的某些问题和现象,进而就"同源说"提出的不同于现有生命起源学说的一些观点和论点进行综合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1.生命自文艺复兴至今,人们被有生命的动物和无生命的植物之间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着,而且有"灵魂"的人类与无"灵魂"的动物也是势不两立的.然而,分子生物学取得的辉煌成果证明,从病毒直至人类,在一切生命中共同具备的遗传路径都可以用单纯的物理和化学法则加以说明.人类与其他生物一样也只是一种被偶然和必然支配着的物质进化的历史产物.地球上DNA类型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所有的物种都处在一个巨大的和谐与多重的平衡之中.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除了植物直接吸收日光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奠定了生命传承的初始自养外,其他物种都在"吃"与"被吃"的锁链之中,植物才是我们大地上真正的"普罗米惨斯",正是它们承接了太阳的"天火",把它逐阶传递给其他物种,养育了全球所有生命.形成了生命链条的生态金字塔.  相似文献   

7.
火星之谜     
火星上有生命吗?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和前苏联都相继对火星进行过考察.美国"海盗1号"探测器在火星上的考察证明,火星像月球一样,表面存在大大小小的环形山,而火星的大气里含有形成生命的基本元素:碳、氢、氧、氮和水蒸气.可惜的是,在科学家们认为火星上最可能有生命迹象的两个地区,"海盗1号"未能着陆.接触火星越久,与火星生命有关的谜团就越多,而火星生命的神秘面纱正逐步被科学家们揭起.  相似文献   

8.
寻找外星人     
《科学之友》2005,(15):57
宇宙中有其他生命存在吗? 如果有,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刚刚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线索. 水和气泡 看不见的海洋震惊全球的新闻"星尘号"奇遇记我们都知道,生命离不开水,人体内有70%是水.因为有水,体内细胞才能产生各种化学反应,生命才得以延续.地球上曾有过的其他生物都一样--从细菌到大白鲸,从雏菊到恐龙.  相似文献   

9.
到2005年人们发现了150颗左右的行星,但不知道任何宜居系外行星的存在,对太阳系其他地方是否适宜地球生命也不太清楚,因此在Science创刊125周年专辑中重点强调了利用射电波段"聆听"地外智能生命所发出的信号.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讲,人们关心地外生命是否存在;而这正与Science 125个科学问题中的第56个问题"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上现在和过去是否存在生命"相符合.在这篇解读中主要围绕以下4个方面讨论:(1)非碳基生命;(2)太阳系天体的宜居性;(3)太阳系外天体的宜居性;(4)发现宜居环境和地外生物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地球生命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外海洋的发现,科学家相信外星生命是可能存在的,因为海洋是生命之源.所谓"地外海洋",是指地球之外其他星球上的海洋.海洋中的液态分子可以溶蚀和改造岩石,从而为外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生命都不能独立于生命共同体而生存.201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主题"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生命".言简意赅地表达了人类与生物多样性生死与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人的容貌、力气、体重等在人生旅程中大抵都会有所变化,但在你身上确实有些东西是伴随你终生不变的,那就是"生命的印记. 世界上每个人都存自己的一些特点,我们把能将人类的个体从群体中准确地区别开来的生理特点或生理现象,称为"生命的印记".,比如,人类很早就发现和应用的指纹与脚印就是一种生命的印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已发现许多种生命的印记了,例如唇印、齿印、血印等等.实践证明,这些生命的印记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领域,以及人体保健等方面已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陆龙骅 《科学》2008,60(2):15-18
南极臭氧洞,与全球变暖一样,是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很多媒体上,也经常出现诸如"大气臭氧层耗竭"、"地球生命保护伞臭氧层出现漏洞"、"南极臭氧洞日益加大"等标题.  相似文献   

14.
医学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之一,人类因为有了医学而能够治愈伤病、延长生命.医学终结于死亡,对死亡的判定经历了从"心死"到"脑死"的变革,脑死亡问题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概念问题、伦理问题和法律问题等,至今仍在讨论当中.以脑死亡判定死亡可能也只是一个阶段的认识,医学会发展到什么境地,人类会发展到什么境地,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但我们不应忘记,科学不是世界的全部,医学不是生命的全部,人类也不是自然的全部.  相似文献   

15.
走出科幻     
近年来一些天文学家或天文爱好者频繁使用"地球化"一词.什么是"地球化"呢?所谓"地球化",是指在未来把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其他天体环境改造成类似地球这样的生命世界.显然,"地球化"实质上就是一项巨大的环境工程.  相似文献   

16.
臭氧层     
Gribbin  J  李平定 《世界科学》1989,11(6):39-40
气体的稀薄层,在我们上空数十公里,是地球"生命保护体系"必要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臭氧层,陆地上是否存在生命将是疑问.地球是具有化学活性并富有氧气的大气层的行星,这在太阳系中是独一无二的。化学反应将会在几千年中把大气层推到一个非活性状态,使氧气转化成稳定的化合物,如CO:和水。由于地球上的生命不断地把大气层的氧气份更新,所以这一情况就没有发生. 所有具有大气层的其他行星都被惰性气体如CO:、氢气和甲烷气层包围。  相似文献   

17.
"机遇号"和"勇气号"先后在火星上发现液态水的消息,使火星再次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虽说美国宇航局并未找到火星昔日确有生命存在和繁衍过的直接证据,但火星曾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这一点似乎越来越为人们信服了.  相似文献   

18.
塔克拉玛干沙漠--令人谈虎色变的"生命禁区",地处塔里木盆地中央,东西长1000多km,南北宽400km,面积相当于英国、瑞士、荷兰三国的总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被西方人称为"死亡之海"的"死地",却是多种动物怡然自得的乐园.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则与外星生命有关的信息引起国内外很多人的注意:7月10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科学家经过几年讨论,完成了一份名为"行星系统有机生命的限制"的研究报告。报告围绕"生命构成是否有别的样式"这个核心问题,反思了以地球为中心的思考方式,认为人类以自己习惯的对生命模式的理解、搜寻外星生命的努力迄今尚无进展,这至少提醒人类应该以某种新的眼光来理解"生命",并以此扩大外星生命搜寻范围;而不久前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周刊则报道了科学家对外星生命的新研究和新观点。  相似文献   

20.
奇云 《科学之友》2005,(21):18-22
飓风"卡特里娜"横扫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各州,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场飓风带来的洪水,几乎完全淹没了新奥尔良,造成惨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据估计,最终死亡人数可能数以千计,飓风和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达到创纪录的千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