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生态文明及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生态产业的发展日益重要。针对张家界生态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树立正确的经济理念,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构建高效的产业体系,建设生态产业园以及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太原市环境、生态现状的研究,从加强生态功能区管理、完善生态监测机制、采取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红线管理、加强污染治理及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6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产业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学管理研究》2013,(5):37-40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提升环保技术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从宏观经济环境、环保产业现状、生态环境污染三个角度探讨了构建环保产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必要性,其次基于三螺旋框架从驱动力、合作、利益分配三个角度构建了环保产业"产学研"合作模式,为我国环保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观点纳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务院《关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批复》中提到,汉中市要建成生态宜居城市。对于“朱鹦之乡”洋县而言,如何充分发挥生态资源比较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新的重大历史任务面前,做大做强有机产业,为建设汉中东部强县提供强劲支撑,成为当前一项重大课题。笔者围绕洋县有机产业发展,通过调研,将洋县有机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产业演化的生态组织形式及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技术产业生态位的基本特征指标,分析高技术产业群生态位结构动态演替过程,以生态位宽度为基础深入研究高技术产业与环境资源要素之间互动所形成的生态组织形式。依据生态位的三个描述截面:幅度、纹路、变化性研究高技术产业需求生命周期各阶段所具有的环境变异特性。研究认为:高技术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由于市场规模的差异.导致环境所能够提供的资源规模不同,环境所能容纳的产业群密度以及所拥有的生存空间不同;资源丰富程度的差异造成适合环境特性的生命繁衍方式也有所不同。高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立足自身实力和优势,分析环境的特点以及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利用产业的能动性.依据行业发展态势和经济发展态势,构建适合自身的生态位,选择适当的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6.
《科学管理研究》2016,(1):58-61
阐述了提高技术含量和综合管理水平、加强电网建设、促进分布式发展,协调与传统能源的发展关系四个方面问题,进一步说明了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自身实力、环境与经济承受能力三者协调发展的结果,提出大力发展我国光伏产业市场化的同时,应处理好由传统能源结构向新能源结构转变过程中的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7.
提高生态消费力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生态消费力对人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有重要作用。我国近年来发展生态消费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从消费主体、客体、消费环境等方面提高生态消费力,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发展生态消费力,弘扬生态文明,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产业发展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通过系统升维建设良好的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是培育未来产业的关键。从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协同融合的视角,以及产业生态组织、生态网络、生态数字化赋能、空间联系、生态位管理、生态治理机制六个方面分析了未来产业培育的产业与创新生态维度升级的趋势与内容。结合我国区域未来产业的实践需要,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未来产业与创新生态升维路径及其政策建议,包括重视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双生态”联动,分领域打造特色化、专业化的未来产业与创新生态体系;将未来产业高成长顶尖创新型企业纳入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试点,梯次培育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开展城市群未来产业集群体系建设试点,打造一批跨区域未来产业与生态体系示范区;高度重视基石型服务组织的生态效应,发现、支持和培育专业化、高水平基石服务机构;大力加强多元、开放、合作、共生的新型文化体系建设,提升多链协同、跨界融合创新能力;优化产业与创新生态的政策体系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恭城县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如何同时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的问题,探索并已形成"养殖+沼气+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生态产业体系,其过程有四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也暴露出五个方面的问题,参考国内外其它区域生态产业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产业协同、"生态"品牌、规模化、龙头企业带动等完善其生态产业体系的战略。  相似文献   

10.
马林  王亮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13(2):126-128,134
通过对安图县资源、产业发展现状的全面分析,认为构建绿色产业体系顺应生态文明的需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剖析了安图县绿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韩莹琳 《科技资讯》2013,(30):147-148
本文基于出版产业链建设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出版产业在自身产业链建设的过程中,外部环境对其影响的重要性。在分析当前我国出版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从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对出版产业链建设的产业环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电子信息产业在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进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有了一席之地。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我国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方面飞速发展,俨然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出产地之一。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飞速发展的背后,所暗藏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使得电子信息产业背后的污染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对于电子信息产业污染的研究和改进也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该文主要分析了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的概念,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的简要介绍,并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生态发展提出了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文明的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管理研究》2017,(6):65-69
以区域品牌创建工作带动传统产业集群向现代产业集群成功转型,从而达到区域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安吉竹产业的实地调研,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围绕品牌建设、渠道拓展、科技创新、服务提升等工作重点,着力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并就如何提高产品品牌,提升企业品牌,进而创建区域品牌,提出了相应建设发展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以产业集群发展经济是实现工业化的新路径。产业集群已成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经济组织形式。培育发展冶金、机械装备、玩具、电力、生物制药、铝箔、特色旅游等产业集群是韶关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为此。政府要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编制、职能转变、加大投入等方面为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营造环境。同时,抓好园区建设、人才供给、服务支持等为产业集群的培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对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武汉城市圈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3个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城市圈旅游生态文明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是具有突变性的动态复合系统。在对江西省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进行充分研究基础上,依据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构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粗糙集理论筛除冗余指标,计算指标重要度以确立突变模型,从而对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4-2013年间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呈现为起步、快速和稳定等3种发展状态,且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和谐社会方面发展迅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在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节能降耗方面仍需努力;突变理论较好地契合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在2006年(Ⅲ级)、2010年(Ⅱ级)的两次突变过程,较好地刻画了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区域产业生态分析框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产业生态”观 ,本文提出了区域产业生态的概念及分析框架 ,讨论了区域产业生态的外部影响因素、产业生态的发展动力和区域产业贡献 ,为全面了解和评价区域产业状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临港新城是上海市为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实现港、区、城的联动发展而规划建设中的一个现代化生态型城区.以临港新城产业发展规划为基础,分析了其能源和主要物质代谢,提出了建立产业生态园区的生态建设目标和指标.并从产业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其建设的技术指导原则和对策措施,对实现临港新城总体规划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分析新媒体传播对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整合媒体资源、转变传播模式、拓展产业发展平台几个方面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数字电视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创造条件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一。韶关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着区位优越、劳动力成本低廉、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配套产业不足、政策边缘化、第44号文件限制等一些劣势。韶关市要想抓住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换代产业外移的大好机遇.同时规避承接产业转移所带来的环境威胁,就必须扬长避短,采取吸引产业整体转移,加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规划,发展生态产业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