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当前我国科普网站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认为我国科普网站当前主要存在传播资源匮乏、传播方式单调、传播内容缺少监管等问题。通过问题成因分析,对科普网站运营经费、科学传播资源、科学传播质量和科学传播队伍等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加强我国科普网站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2.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民科学素质偏低。而传统科普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方面已经与时代发展、与农村实际不相适应,科学传播在科学信息传播方面从传统科普的"强制性的教化"转移到"非强制性的感化"中来,科学传播策略为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提供了一个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盖涛  李欣 《科技信息》2009,(8):13-13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民科学素质偏低。而传统科普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方面已经与时代发展、与农村实际不相适应,科学传播在科学信息传播方面从传统科普的“强制性的教化”转移到“非强制性的感化”中来,科学传播策略为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提供了一个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科普挂图是科学传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以其生动、形象、幽默、图文并茂、成本低廉、受众面广而在科学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研究科普挂图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发现科普挂图目前存在编创选题单一、缺乏互动调研,科普画廊、宣传栏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管理机制,促进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挂图资源.  相似文献   

5.
曾铁 《海峡科学》2012,(3):88-89
报纸是重要的传媒和现代文明传播的主要渠道,它的发展空间和影响力不小,仍有自己的优势."报纸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是.能否继续是社会的先锋与灯塔,报纸的质量是关键.报纸的品位、品格和品牌以及报纸的亲和力、公信力、话语权和滋补力、感染力均与报纸的整体水平有关(包括科学传播的质量). 大众传媒时代,报纸的科学传播及其质量很重要.科学是主流文化的构成,科学及其传播是主旋律的一部分.科学是一种教养,是一种气质;科学传播既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与方式,又是大科普或全面科普(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等)的重要渠道.科学传播的目的是宣传、普及科学,让更多的人了解、感悟、理解和应用科学;用科学滋养国民,传递并帮助国民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报纸的科学传播对提升国民的科学素质至关重要,科学传播不能浮躁、粗糙,其质量出了问题,既有违初衷,且危害性不小.  相似文献   

6.
 分析近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相关数据发现,“与人交谈”方式是中国农村居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影响农村居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因素。“与人交谈”是人际传播的重要内容,人际传播在中国农村科普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决定了中国农村科普方式。分析了当前“与人交谈”方式影响下,中国农村在提升农民实用科学素质方面以“意见领袖”、“共同体”等为纽带的农村科普方式,提出应充分利用农村“与人交谈”方式,转变思维方式,通过扶持发展农村“草根科普力量”等进一步全面提升中国农民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7.
沈秋坦  任杰 《天津科技》2014,(12):25-26,29
互联网未在全球范围内盛行之前,大部分科普活动通过科研人员或专业媒体以说教的方式进行单向传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促生了新的科普体系,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科普传播模式。加拿大的科学研究质量在世界排名第四,其科学传播的研究和发展水平也遥遥领先于许多国家。介绍了加拿大互联网科技传播概况,并从门户网站、科研机构网站、科技馆网站、联邦政府官网、科学媒介中心等几个典型案例介绍了加拿大运用互联网开展科普工作的现状和创新点。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措施。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为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与社会氛围。近年来,安徽省科普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科普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科普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加强,科普传播形式多样,科普活动内容丰富,公民科学素养逐步提高,全省科普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科普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琉涛  玉宾 《科技智囊》2008,(6):52-57
科普场馆是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主要载体,是培训科普人才、开发科普产品的重要机构,是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近些年大陆地区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与人交谈"是大陆地区农村居民获取科技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影响农村居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因素。与人交谈是人际传播的重要内容,人际传播在大陆地区农村科普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决定了大陆地区农村科普模式。该文分析了当前大陆地区在提升农民实用科学素质方面的三种科普模式,并对如何借助于这些模式来全面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今年年初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要“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建立科普事业的良性运行机制”。科技馆作为科普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要求,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努力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启迪科学方法中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12.
王藏  傅苄 《科技智囊》2008,(10):48-51
以前一说到科普,主要是灌输讲解式的科学知识普及,但现在出现了“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的说法,强调科学家和专家与公众的平等、双向对话。强调交流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的社会作用,强调科普出版物的文化性、娱乐性、时尚性、探奇性、情感、审美、体验性。在这种形势下,科普出版业面对的不仅是科普观念的极大转变,而且在选题和运作方式上,更有着“惊险的一跳”。  相似文献   

13.
杨美美 《海峡科学》2013,(8):41-43,67
长期以来,台湾行政机构致力于推广和传播科学教育理念与观点,通过有系统的传播媒介,以科学影片制作方式,如"科学纪录培训班"与"科学影音内容创制培训班",帮助科学教育人员能以更恰当的方法将科普知识传播给一般民众。该文以科普影音创作节目"乌日斜张桥"为例,介绍科学影音创作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4.
郭艳华 《广东科技》2009,18(21):44-48
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对公众科学素质能力建设给予必要的关注:第一,创新型城市建设与提升公众科学素质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要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高度认识、理解和重视公众科学素质能力建设,公众科学素质能力建设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第二,要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即深入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推动科普工作创新;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发挥文化教化育人的作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建立健全科普人才队伍,为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提供智力支持;推进公众科技传播体系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更加广泛的科技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5.
科技馆是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展览及科技培训等科普教育活动的社会科普宣传教育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向公众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倡导科学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媒体传播为科普工作提供了新的传播路径和方式。以"科普天津"微信公众号为例,探讨了新媒体在科普工作中的应用具有即时传达,受众范围广;便捷易读,科学传播化整为零;互动广泛,效果可持续;内容丰富,传播精准化的优势。从未来科普工作的发展来看,新媒体具有优化科普内容,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吸引科普人才,提高平台编创水平;促进媒体融合,建立科普传播立体模式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要素构成的互联网异军突起,并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进入千家万户,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作为科普传播的重要渠道,基于网络的科学传播越来越成为一种有效的科学普及的方式和手段,科普网站已经成为科普传播的中坚力量。与传统科普设施相比,网络科普在信息数量、表现形式以及受众的参号性和交互性上均有较大突破。同时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网络科普将视觉性、互动性和娱乐性结合在一起,在质量、内容等方面均取得了快速发展,对科学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2006年3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建成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  相似文献   

18.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和《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为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的实现,2013年,中国科协启动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  相似文献   

19.
气象科普内容建设是气象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亟须完善与充实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规范气象科普内容,将气象科普分为气象科学知识、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利用、气象与生活、气象文化、气象法律法规、气象科技发展、气象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等8个方面内容。同时,针对气象科普内容的传播载体和效果反馈机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浙江省青少年科普杂志《科学24小时》为例,选取2020—2021年间国内外发生的科普性社会热点事件为研究素材,分析青少年科普杂志在嵌入社会热点事件进行选题策划、开展线上线下活动的实践经验和具体作用,同时从提高编辑队伍能力、优化传播模式、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对科普杂志如何增强科学传播效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