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张衡的著述入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张衡吸收和继承了我国先秦以来的朴素唯物主义美学思想,对汉代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唯心主义美学提出了挑战和批判,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美学思想,极大地丰富了汉代美学思想的内涵,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代的美育理论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晨 《科技信息》2013,(21):80-80
新印象派是19世纪80年代后期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它的出现与科学的迅猛发展有着密切联系。19世纪光学和色彩学的理论发展及实验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包括绘画在内的造型艺术的发展,而新印象派就是这一时期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本文主要从新印象派的起源以及新印象派的技法特征两个方面阐释了新印象派与科学发展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又通过品鉴新印象派倡导者乔治.修拉的代表作《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来具体解析新印象派画作中科学与艺术是如何融合在一起进而创造出新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3.
李科 《科技信息》2007,(15):179
网球运动讲究智慧、礼仪、高雅,是运动与美的完美结合,是颇具影响力和艺术吸引力的体育项目之一,因此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在网球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水平和文化品位,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余淑 《科技智囊》2007,(7):68-69
判断一个公司的生命力是否旺盛,有两个关键指标:一是看人气旺不旺;二要看业务火不火。有人无气,表现为人心涣散、各自为政,到处都是杂乱无章的样子,你看见的是一个个五颜六色的人,而非整齐划一、精神凝聚、形象统一的团队整体。为何导致如此?公司缺少文化,缺少一以贯之的组织理念,缺少卓越优秀的管理传统,缺少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沟通、互动,进而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团结合力。  相似文献   

5.
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也体现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状况,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现代设计满足了人类求新、求变、求异的心理,依靠的是艺术与科学的融合。设计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同时又需要艺术来表达情感。设计的重要课题是一个将形式与功能结合的问题,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强调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7.
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片面发展和人格破碎等严重异化现象,而消除大学生异化现象和塑造完美人格的最根本、有效的途径,就是对其进行公共艺术教育,因为不但人类情感的力式结构与艺术的力式结构具有“同态对应”的特殊关系,而且人类情感与艺术具有“同态双向交感”的密切关系。因此,在高校大力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消除自身异化,实现完美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东华 《科技潮》2007,(7):14-15
在现代奥运会中,开闭幕式不断地以新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内容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表达语言,它是展示东道主精神风貌、文化艺术底蕴和推广奥林匹克精神的窗口,以及诠释一个民族审美观、价值观的有效形式。举办国或地区往往不惜一切代价力求完美。  相似文献   

9.
基于系统价值论美学的学术视野,构建了"形式审美循环与秩序探索递进"的复合系统;并通过对现、当代建筑艺术,基于形式审美与秩序探索价值取向的分析,提出了探索"深层秩序"、提炼"模仿秩序"、建构"复杂形式"的当代建筑,是系统价值论建筑美学不断完善、人类科学探索不断超越的重大转折;同时具体探讨了当代建筑艺术,基于数学、复杂性科学、晶体学等学科科学追求的建筑范式.  相似文献   

10.
从艺术生产角度看,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在于: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审美变形活动发生。通俗艺术只与人的生理感觉发生联系,它是作为人的各种本能欲望的表现媒介而存在的。审美变形超越了直接的感官冲动,从中可体验到一种对于生命本身的爱与欣赏。从艺术消费的角度看,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在于,后者本质上更近似于一种生活消费品。真正的艺术的消费对象是审美幻象本身,对于审美幻象消费得越多,人的审美本质力量也就获得更高程度的满足,是丰富与提高人性的重要精神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并联机床(Parallel Machine Tool,PMT),也称为虚(拟)轴机床(Virqcual Axis Machine Tool)或并联运动学机器(Parallel Kinematic Machine),是并联机器人技术和现代数控机床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同时兼顾了机床和机器人的诸多特性,既可以看作是机器人化的机床(可以完成机床的切削任务),又可以看作是机床化的机器人(可以完成许多精密的机器人作业)。它能够提供机器人的灵活与柔性,  相似文献   

12.
2005年6月21日,以“飞越之线”为主题、“世纪对话”为命题的第二届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论坛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馆揭幕。来自中国、德国、荷兰、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韩国、奥地利、澳大利亚、美国、匈牙利、英国等国家的200余名新媒体艺术家、学者聚集一堂,在古老的北京展示各自的艺术作品,共同探讨新媒体艺术教育模式,谋求东西方世界艺术新思想的碰撞激荡和共鸣升华。  相似文献   

13.
铜镜在中国古代主要是人们用来照面饰容的器具。古代铜镜工艺源起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齐家文化,至清玻璃镜普及后退出历史舞台。它既是实用器具.又是具有审美特征的工艺品。在现象学这一视域中,对古代铜镜工艺展开审美观照.使之去蔽,一个它所关切的生存世界才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艺术门类所选择的母题,归根结底都是关于“人”的母题,电影艺术同样如此。那么,人在电影艺术中具有何等作用,电影艺术如何才能获得灵魂与永恒的艺术生命力?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来探讨人的生命与电影艺术的关系,论证人的生命是电影艺术的灵魂,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艺术生命力取决于在人的精神时空中或以精神的方式,对人的三重生命需要与追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之一的济慈,其诗歌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给人留下了美的享受.然而在他的相当一部分的作品里,诗人同时采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既艺术地描写美好的理想生活,又真实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活.本文将结合诗人的某些诗篇,重点分析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审美者与游戏人——关于艺术精神的一种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艺术与游戏的讨论虽然已是老生常谈,但在某种意义上,这个现象本身也表明了这个话题仍蕴含有待进一步开发的理论价值.解释学家伽达默尔提出"作为节日的艺术"的命题,便是这方面的一个重要尝试.审美者与游戏人在当代文化中被日益强化的亲密接触,似乎促进了彼此的融合.这种将诗性文化与游戏活动相提并论的做法固然能为后者涂脂抹粉,但深入地来看,事实上完全阉割了艺术的精神.尽管这种现象已成为后现代文化景观中的一种时尚,但它对艺术文化的破坏也有目共睹.对此,批评的缺席是一种失职.  相似文献   

17.
雷达是一个有着明确的批评观的批评家,他的批评观十分强调批评家的主体性。雷达的文学批评首先建立在自己真实的审美体验之上,使用的往往是一种散文随笔体,语言形象、生动、华彩。感悟式的批评并没有影响雷达批评的深度,借助其独特的文体,雷达对许多新时期的作家作品有十分独特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扩展了艺术视野不断促进着艺术的发展。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已经成为一个焦点.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及日常生活方式。本文就此分析了艺术审美与大众审美之间相互依存、互化、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西方文化实体的宇宙观出发,对西方艺术的美学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古希腊、中世纪欧洲、近代欧洲文化和艺术发展的历史线索的研究,进一步论述了"典型"问题是贯穿于西方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过程的基本问题;也是西方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20.
“数字人”(以下不加引号)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人体结构数字化,经过重建和虚拟技术的处理,在电脑屏幕上出现的看得见的、能够调控的虚拟人体形象。研究过程可以分为数字化“可视人”、“物理人”、“生理人”、“智能人”4个阶段。我国在2001年和2003年两次香山科学会议后,启动了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发展较快。现在已有8个中国人数据集报道,不少高校、科研机构、临床科室也进行了开发应用研究。数字人作为新的技术载体,将在航天、体育、影视、国防、医学等众多领域拥有应用发展的空间,当前向有许多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如图像分割、神经系统和淋巴系统信息获取,海量数据管理,科学数据共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