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明朝珠算大师程大位在《算法统宗》里,就一类名曰“物不知总”的古算问题-“孙子问题”,用诗雇形式对其解决作了描绘从比较辨析的角度,对上述解诗诀了探按,以阐释程大位对“物不知总”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水乡在哪?大多数中国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在江南。但在经过数十年科考和研究后,我国科学家提出了新说:在中国,仍然保持天然本色的“水乡”是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上有1091个面积  相似文献   

3.
林青 《科技资讯》2012,(10):181-181
针对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对数字反应比较灵活,对于珠算的算理算法易学易懂,但操作欠灵活,周期较短的特点,要在1、2年内提高他们的珠算操作技术.这就需要选择一些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又有效的教学方法。珠算课本(2010年第4版)与原版相比,教材体系没有变动,但在内容上作了一些修改。此版本有很多改进的地方,主要的有以下三点:(1)适当地提高了难度。在新课本里,乘法和除法的教材内容加深了,把原版本中的乘、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扩大到乘、除数是三位数以上的乘、除法。在每一部分教材中都适当增加了一些实际应用的材料,如传票、发票、账表等。(2)讲解内容更加精炼。新教材把讲口诀、讲算法的内容作了部分的改动。(3)练习量加大。为此特提出会计专业珠算技术课教材教法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1 2009年度中国及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出炉 [关注指数:★★★★★]20日,由56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出的“200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研制成功”和“美国通过撞月发现月球存在水冰”分列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首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算盘作为我国数学发展史的上重要计算工具,在古代堪比现在的计算机,曾被广泛使用。珠算在计数及计算上的普及性,形成了以算盘为载体的珠算文化。随着珠算的计算功能被计算器和计算机所代替,珠算在学校课程中消失了。珠算入遗,不仅将珠算又一次推向新的历史高度,也引发人们对如何把珠算的历史地位和功能作用定位在"中华传统数学文化的瑰宝",从而在学校数学教育中传承珠算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青年科学》2014,(1):30-30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介绍说,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相似文献   

7.
在上世纪90年代,珠算还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的一项内容,但在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珠算被取消。理由是珠算的计算功能已被计算器代替,取消珠算教学还可减轻学生负担。如今珠算申遗成功,引发公众对于珠算文化保护的极大关注——珠算会因此重返小学课堂吗?  相似文献   

8.
“有理数除法”是有理数运算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发展学生运算能力的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让学生体会运算之间辨证统一的内在联系的极好素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小学非负数除法(零不为除数)的基础之上,即“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以及在引入负数后,学生学习有理数加、减、乘运算的经验,即“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的方法。事实上,有理数的除法仍然满足这两个法则。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在尝试中思考、感悟、提升,从而拓展已有的知识、并获得新知。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最早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的国家。这种记数法使得我国古代在数值计算方面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十进小数也是我国最早发明并运用的,它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小数”,在我国古代是指微小的数,和现代十进小数的意义不尽相同。古人是用“奇零”、“余数”、“尾数”及“微数”等名称来称呼小数的。  相似文献   

10.
应马来西亚珠算心算总会的邀请,我院数学系黄继鲁副教授等一行七人组成的浙江省珠算协会学术交流团,于1995年9月20—27日前往马来西亚进行学术交流。访问期间,受到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等行政官员和我国驻马大使秘书的热情接待,他们对引进中国“三算结合”教学法推动马来西亚珠算心算教育表示赞赏和感谢。由马来西亚珠算心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出现了一批以西文撰写的独立成册的珠算小册子,将珠算的基础操作介绍给非中文读者。这类文献中有些并非正式出版物,很容易被学者们忽视,但它们在电子计算器尚未普及的时代,确实受到部分西方读者的关注,传播了中国算盘的操作和功能,使得算盘这一"中国数学"符号深入人心。对出版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的几种英文珠算手册进行研究,重点考察其作者身份和书籍的出版、销售以及传播情况。研究发现东南亚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为这类英文珠算著作的主要产生地和传播区,书籍发行后推广至海外,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的迅猛发展,除法器在计算机和芯片技术发展中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秉承古代数学的操作模型原理,在FPGA平台上设计了一种高性能的64位除法器,将珠算过程的"一列"对应为四位二进制数,利用珠算归除法一次计算可产生四位二进制商,大幅降低关键路径延时。该设计将珠算归除法口诀通过元件例化成五个模块:商位数模块、初商模块、退商模块、撞归模块和补商模块,根据归除原理控制状态机选择模块进行计算。经ISE软件仿真及Xilinx Virtex-2P开发板验证表明,64位珠算除法器的最大工作频率为184 MHz,平均运算仅需0.347 8μs。这适合于对计算能力和速度有较高要求的FPGA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珠算"申遗"成功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30项被列入非遗名录的项目。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2008年,珠算就被列入了第二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月,"中国珠算"申报加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并未成功。此后,中国珠算协会数次修改申报材料,历经多年努力,终获成功。  相似文献   

14.
在SQL语言中用Group By子句实现除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关系数据库中 ,用除法查询所给定的查询条件出自同一属性 ,求“至少满足”或“同时满足”条件的元组。而关系数据库标准查询语言SQL没有除法运算符 ,不能直接作除法 .给出了利用GroupBy子句实现除法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简述珠算在中国数学史中的地位和当今社会上评价珠算的两种倾向.介绍吴文俊先生对发展珠算事业的指导性建议.在珠算界与数学史界共同努力下,2008年6月珠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6.
就在不久前的金华“毒火腿”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时,上海冠生园集团获得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它的拳头产品大白兔奶糖,成为全上海有史以来仅有的两个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审核、被授予“原产地标记”的产品中的一个。 “大白兔”之外,“冠生园”还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上海冠生园集团成为我国惟一拥有两个全国驰名商标的食品老字号。在消费品行业,“盛衰更迭寻常事,难逾风骚十数年”,诞生于1918年的上海冠生园何以能历八十载而不败,基业常青?秘诀全在于:两个名品牌,廿年保卫战。  相似文献   

17.
珠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之一。由于珠算是在算盘上拨珠运算,是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因而它形象直观,生动具体,计算迅速,看得见,摸得着,直到今天,仍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着,特别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珠算在运算过程中速度较快,转瞬即逝,难于保留运算过程,所以必须下大功夫,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学好。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64页 二、教学背景 “快乐的动物(生日聚会)”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包含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是继续学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基础。倍的概念比较抽象,低年级儿童年龄小,需要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比一比、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来积累充分的感性材料。  相似文献   

19.
所谓“鸟撞”是指飞机等飞行器与在天空中飞行的鸟相撞所造成的事故。对飞机和飞机上的人员所造成的伤害,即使是一只麻雀,对高速飞行的飞机的破坏力也不亚于一颗炸弹;而一只体重为3千克左右的鸟儿与飞机相撞时可以产生16吨的冲击力,对飞机来说无异于遭到一枚导弹的袭击。如果鸟儿从飞机涡轮机的进气口处被吸入发动机,轻则造成每片价值数万美元的叶片因扭曲变形而损坏,重则造成发动机停机,甚至因鸟体在机内摩擦而起火爆炸坠毁,造成重大空难。近几年来,欧洲就发生3000多次鸟撞事故,不仅有100多架飞机的发动机被严重损坏,甚至还有一些飞机坠毁,造成150多人死亡。我国的军用和民用机场也频繁发生鸟撞事故,仅去年一年就有20多起。  相似文献   

20.
多项式是现代数学最重要的概念和工具之一,所谓多项式长除法就是多项式与多项式做类似于数与数的除法,其在求多项式因式分解、求多项式切线、求积分、求导、求解微分方程及线性代数中的求逆等问题中有着广泛应用。长除法的计算虽然不需要任何技巧,但其计算过程非常冗长。为了简化多项式长除法的运算过程,使其在实际运用中更容易操作,本文在多项式综合除法的基础上,对多项式长除法进行探讨,并推出一种多项式除法,称为短除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