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研究火焰炉热工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四座轧钢厂的加热炉。按照以往提出的热负荷Q(以及单位燃耗b)与生产率P之间的一般关系式,确定了这几座炉子的Q—P方程及b—P方程以及经济点的位置。对比同一座炉子加热不同坯料和炉体局部改造的前后情况等,分析了结构和操作等参数对单位燃耗的影响。从炉子实际工作点(区间)与经济点的对比中判断了炉子强化后可能节约的燃料量。确定了现行措施(水管包扎、出料端的改造)的效果,指出了进一步降低单位燃耗的可能性和应该采取的措施(提高炉底利用率、炉底强度和作业率等)。  相似文献   

2.
以唐钢中型厂轧钢加热炉为研究对象,从炉子结构、技术性能及传热、散热机理出发,以燃耗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机理与实验想结合的优化数学模型.该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了模拟计算,获得了在不同产量下的各段热负荷分配曲线,为加热炉数模优化控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了造成步进底式轧钢加热炉内钢坯“跑偏”的三个基本原因是步进底水平运动轨迹与炉子中心线不平行,步进底和固定底工作面不平及坯料不规则.分析了影响这三个基本原因的多种因素.提出了为解决坯种“跑偏”问题在操作、设计、制造、安装等方面可采取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蓄热式原油加热炉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新型蓄热式原油加热炉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该加热炉采用填充球蓄热室进行余热回收,保证炉子排烟温度在200℃以下,从而使炉子的运行效率在80%以上·应用结果表明,该炉可比原有水套加热炉热效率提高2141%,节能率达到357%·  相似文献   

5.
钢坯由加热炉加热至轧制所需温度,加热过程中炉内的温度分布对最终钢材质量起决定性作用.以间歇式天然气轧钢加热炉为例,采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析加热炉内以及被加热钢坯内瞬态的三维温度场分布,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多种操作条件下的炉内温度分布,为提高加热炉工作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模拟过程中考虑了更换钢坯时炉门开启引入的热损失.模拟结果可用来优化操作参数和提高出钢质量.  相似文献   

6.
步进梁式加热炉内的板坯温度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建立了三段步进梁式加热炉内加热的板坯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了离散化,同时运用软件工程的理论,编制了加热炉内板坯温度场计算软件.计算结果表明,在保证板坯加热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加热炉预热段温度、板坯入炉温度和炉气黑度有利于提高加热效率,缩短板坯在加热炉内的加热时间,降低板坯氧化烧损量和延长炉子寿命.  相似文献   

7.
蓄热式轧钢加热炉的发展及其优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蓄热式燃烧技术(HATC)被誉为21世纪的关键技术之一,它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而趋向成熟,此技术应用在轧钢加热炉上称为蓄热式轧钢加热炉.从蓄热式燃烧技术的发展状况入手,介绍了蓄热式轧钢加热炉工作原理和类型,分析了蓄热式轧钢加热炉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钢坯加热理论出发,提出高炉温、高烟湿的加热炉温热制度,并用最新科技成果──蓄热式自身预热燃烧器,以实现高余热回收,从而推出一种新型连续轧钢加热炉炉型。  相似文献   

9.
尹正  李建纲  宋凯 《甘肃科技》2012,(23):7-9,41
通过PNA3智能可编程调节器在兰州石化酮苯脱蜡装置加热炉改造及热效率中的应用,探讨了在线时时监测记录炉子热效率中提高加热炉热效率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唐钢中型厂轧钢加热炉为研究对象,从炉子结构、技术性能及传热、散热机理出发,以燃耗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机理与实验想结合的优化数学模型,该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了模拟计算,获得了在不同产量下的各段热负荷分配曲线,为加热炉数模优化控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扼要介绍了一种新型铝型材挤压模具箱式加热炉.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与传统电阻式铝型材模具加热炉进行性能试验比较,分别记录两种加热炉在升温与保温过程中温控曲线的变化,及所需的能耗和两种模具炉在保温过程中的热量散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模具箱式加热炉相比传统模具加热炉,加热效率提高约50%,耗电量降低约57%.模具箱式加热炉具有传热效率高、隔热性能强、加热均匀性好、安全系数高、模具使用寿命延长以及模具损坏率降低等优点,在铝型材加工行业具有较好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将高温低氧燃烧技术(High Temperature Air Combustion,简称HTAC)应用于火筒式油田加热炉,解决其炉膛换热面受热不均的问题,并对HTAC技术在火筒式油田加热炉上应用相关的热工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烟气再循环方式可有效实现高温低氧燃烧,且将氧浓度控制在10%-13%范围内较为适宜;采用HTAC技术后,加热炉炉膛内不存在明显的局部高温区,炉膛周向和轴向换热的均匀性均大幅改善;当加热炉负荷降低至额定负荷的60%以下时,炉内轴向换热的均匀性明显恶化,但周向换热的均匀性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Sparrow-Bedford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编程计算,得到单段加热等温圆柱管式炉沿轴向加热热流分布的算法,克服了以往管式炉炉体等温区小、校验精度低、工作周期长等缺点。使用该算法,合理布置加热元件,可使圆柱管式炉的等温性能获得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热处理电阻炉的热量损失与节能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加热工件所需要的有效热量、炉体蓄热损失、加热辅助构件所吸收的热量等方面分析了热处理电阻炉的热量损失,讨论了有关电阻炉的能量转换、热传递及能量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就工艺、材料、设备、操作、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若干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连铸方坯感应站热过程温度分布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连铸技术应用的不断扩展,连铸坯感应补偿加偿技术的优越性已充分显示。结合感应加热理论与传热学理论,建立了连铸方坯感应补热过程中截面温度分布的预测模型。模型可再现连铸方坯截面温度及其分布在补热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揭示了感应补热装置的频率、功率、坯料 运行速度及其最终截面温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对感应补热装置的研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严寒地区煤矿进风井筒保温热负荷计算应注意的问题,将井筒供热设备热风炉和空气加热器的供热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热态试验和数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金属板坯在快速冲击加热炉内被射流冲击加热时的内外部传热机构。结果表明炉内的热交换主要集中在炉膛下部并以对流换热为主,在传给金属的热量中,对流换热量可高达80%。研究还发现了冲击加热后期出现金属向炉膛的反向辐射这一新的传热特征,反向辐射出现的时间主要取决于对流传热率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针对黑体定向辐射技术节能的机理问题,以实验室规模具有中间辐射体的室状加热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具有中间辐射体的物理模型,以CFD商业计算软件Fluent建立平台计算黑体定向辐射条件下的气体流动、传热、燃烧的三维耦合数学模型,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数学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间辐射体的加入改变了炉体燃烧室内的流动情况及炉墙对钢坯固体辐射的比表面积,分别从气体辐射及固体辐射角度增强了钢坯表面辐射换热强度,燃烧温度降低20K左右,钢坯加热速度提升16.7%,钢坯表面最高温度提升40K.加热效率的提升带来了更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理论推导,给出其间充满辐射性气体的任意两平行平面的辐射热交换公式,以此为出发点论证了高温火焰炉炉壁对辐射给热的影响;并通过实例计算证明所得结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受热面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为确定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受热面传热系数,在理论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运行数据和测试数据得到了其计算方法及有关参数。该方法考虑了受热面结构、受热状况和物料浓度的影响。计算结果与一些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实际情况比较,具有较高的精确度,误差在4%以内。该计算方法可用于130~420t/h循环床锅炉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