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考察了《醒世姻缘传》中的几种特殊的动词重叠形式,并简要分析了其历史演变的过程。有些特殊形式的动词重叠形式是在《醒世姻缘传》中最早出现的,有些形式是经过《醒世姻缘传》逐步发展成熟的。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吴语与官话动词重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在《金瓶梅》、《红楼梦》等明清北方作家创作的白话小说中,单音节重叠"VV"占优势,双音节重叠"ABAB"占优势,"AB一AB"极少,而在《鼓掌绝尘》、《型世言》等明清江浙籍作家编纂的白话作品中,单音节重叠"V一V"占优势,双音节重叠"AABB"占优势,"AB一AB"要比"ABAB"多。这似乎表明,在近代汉语中,吴语动词重叠的发展演变进程比官话要慢。  相似文献   

3.
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词中的单音节动词为对象,同与之同义的单音节动词(包括非大纲甲级词甚至非大纲中的词)组成了297组同义词,对词义进行比较发现,《现代汉语词典》对297组同义词的解释可以分为两大类:义项相同的同义单音节动词和义项相近的同义单音节动词。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学的角度对《醒世姻缘传》作者的身份进行考证。在比较《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续金瓶梅》三部作品的差比句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量化分析,并结合汉语发展史和山东方言的现状,认为在行文风格上这三部作品存在着较大差异,《醒世姻缘传》的作者应该是一位长期生活在鲁东或鲁中的山东人。  相似文献   

5.
李焱  池静莲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4):43-44,50
从语言学的角度对《醒世姻缘传》作者的身份进行考证。在比较《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续金瓶梅》三部作品的差比句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量化分析,并结合汉语发展史和山东方言的现状,认为在行文风格上这三部作品存在着较大差异,《醒世姻缘传》的作者应该是一位长期生活在鲁东或鲁中的山东人。  相似文献   

6.
《醒世姻缘传》词语释义订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醒世姻缘传》(以下简称《醒》)是继《金瓶梅》之后明代的又一部著名的世情白话小说.张清吉同志的《(醒世姻缘传)新考》(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对《醒》书的本事来源及风俗方言进行了评述考证.其《(醒世姻缘传)方言简释》(以下简称《简释》)部分收录《醒》书方言俗语计700余条.有些词语释义是得当的,有些则说欠准确.现择其要者分类例举于后,并略陈订补意见、以就正于作者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醒世姻缘传》中的AABB式词进行考察和分析。认为不论从构成方式、表义功能还是语法功能方面看,AABB式词均呈多样化发展趋势,是明清时期AABB重叠形式快速发展的集中体现,AABB已逐渐成为相对稳固的格式。  相似文献   

8.
张涛 《科技信息》2009,(9):126-126
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嵌“一”和省“一”式在功能上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使得这两种形式在表少量动词重叠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对立存在。双音节动词重叠在最初阶段也表现出比较清晰的功能形式对立,但历经近代汉语发展的全过程后,却表现出形式合流的趋势,这体现了功能和形式两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此消彼长。  相似文献   

9.
《醒世姻缘传》故事主要是以山东明水村为背景,描写了大量的农村田园生活、地主奴役佃农、旱涝之际农村受灾的悲惨情况、地主中的明智之士平均分土地、农村乡绅做善事等,虽然小说中并没有出现一个正面的农民形象,但是《醒世姻缘传》仍然称得上古代第一部,甚至是唯一一部农村长篇小说,这在中国古代小说缺乏农村题材的格局下尤为难得,在题材上也是一个开拓.  相似文献   

10.
一组同义单音节动词在一般情况下词义相同,组合结构能力也相同。但有些同义词在词义相同的情况下,它们的结构能力是有强弱之分的。通过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词中的35组同义单音节动词进行封闭式研究,发现它们在带宾语、补语能力方面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1.
《醒世姻缘传》中的“X 起(来)”用例很多,用法也较为复杂,其中有些用法是现代汉语中仍然在使用的。有些则只在山东的部分地区使用,有些则意外地只见于四川、湖北等西南官话地区和湖南的部分地区。本文对“X 起(来)”的2大类4项24种格式进行了详尽的描写。总结出这种格式在《醒世姻缘传》中的4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探讨分析《骆驼祥子》中动词重叠的形式、语言意义、句法功能、语用功能及可重叠动词的类型等 ,从一个侧面研究动词重叠这一现代汉语里出现较频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醒世姻缘传》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并立四字格式之一———ABAC式,从结构形式、表义功能及句法功能三方面说明其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现代语言学中"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对《醒世姻缘传》中的366个"被"字句的主语状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以现代汉语中单音节不及物动词带旁格宾语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构式理论探讨以下问题:单音节不及物动词带旁格宾语结构形式与意义间的联系、单音节不及物动词与构式的关系以及单音节不及物动词带旁格宾语构式之间的继承关系。研究表明,该结构中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涉及不及物运动、结果和使役结果三种构式类别。单音节不及物动词与构式的关系体现在动词参与者角色和构式论元角色之间的相容性,及动词语义和构式语义之间的可能关系。该结构构式间存在多义联结和子部分联结两种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长篇人情小说产生并繁荣于明中叶以后,其中以家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作品自《金瓶梅》出现后有了长足发展,创作于清中叶的《红楼梦》是这类作品中最优秀者。除这两部外,尚有《醒世姻缘传》和《岐路灯》。前者是明末作品,后者与《红楼梦》作于同时。只是《岐路灯》因种种原因到本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又以全貌面世并为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17.
黄肃秋先生校注的《醒世姻缘传》是个较好的本子,但其中亦有不足之处,有些条目注释有误或不够确切,有些地方词语本应作注而未加注释。因此,有必要对黄先生所作注释中的一些错误或不够确切之处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的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虽是以一个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基本框架,但是,在这个披着佛教因果报应外衣的故事下,交织着丰富多彩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大量的复杂的社会矛盾。其中,主人公素姐,从一个温驯善良的少女到变态的虐待型悍妇,这一巨大的变化,很值得我们去探索其中的原因。胡适认为:“我们若要懂得薛亲姐,必须先认识龙姨”。(《(醒世姻缘传)考证》)的确,在素姐生母龙氏的身上,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一、封建妾胜制度的牺牲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封建婚姻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宗族的繁衍。然…  相似文献   

19.
《庄子》中的叠音词数量多、使用频率高,大部分是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也有少部分是名词、动词的重叠形式,在构成分类方面显示出自己的特点。同时《庄子》中叠音词的语法功能非常丰富,这也成为《庄子》这部书中很明显的一个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元刊》中单音节动词与单纯趋向动词的组合搭配占有统领性地位,这与汉语双音节化的特点有密切联系。在与动词组合的过程中,趋向动词本身的活跃程度也决定了与它组合的普通动词数量上的优势。从语法功能上看,《元刊》中的趋向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在句法结构中,作补语的趋向动词"来、去"等的位置比较灵活,可置于宾语前,也可置于宾语后,但"出、入、上、下、起、到、开"等,它们作补语时只能放在宾语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