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IT(Implicit Training)算法能够实现Ad hoc网络中二维信号的多包接收.利用希尔伯特变换的性质,同时结合IT序列的循环平稳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用于异步Ad hoc网络中二维解析信号多包接收的IT算法,对算法的性能以及影响性能的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与原算法相比,希尔伯特IT算法不仅提高了对用户数据包的分辨能力,而且性能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多包分离算法对MAC协议进行设计。首先介绍了物理层的多包分离算法,在此基础上,对IEEE 802.11 DCF MAC协议进行改进,通过增加MAC层的CTS和ACK中接收地址的数目来有效地实现节点多包接收的功能,从而提高了系统吞吐量。最后对MAC层协议进行仿真,并得出性能参数图。  相似文献   

3.
并行层压缩树包分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层压缩树路由算法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硬件包分类算法--并行层压缩树包分类算法.该算法是基于独立存储单元和多域并行处理并在FPGA内部实现的高速网络包分类算法,主要包括单通道并行搜索和多通道综合比较两大部分.仿真结果表明在40 MHz的搜索时钟频率下,该算法能够达到每秒2 M包头的处理速度,其空间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算法,具有O(d)的时间复杂度(d为域的个数)和O(dN)的空间复杂度(N为规则数).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软扩频信号多址干扰问题,根据不同用户信息彼此独立且扩频码不相关的特点,采用多个接收端接收数据并运用Fast-ICA算法,实现了Walsh码软扩频多址信号盲分离及伪码序列估计。首先根据已知的伪码速率和伪码周期对接收信号进行采样分组,接着利用主分量分析法对分组信号进行降维白化,最后应用Fast-ICA算法实现软扩频多址信号的盲分离和伪码序列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一定信噪比范围内能够实现不多于5个用户的Walsh码软扩频多址信号盲分离并估计出伪码序列。  相似文献   

5.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多汇聚节点同时向网络中广播不同查询信息所带来的多余能量损耗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网络编码技术在部分传感器节点对数据包进行编码一转发的广播节能算法,节点是否参与编码转发依赖于本地邻居节点的信息,接收到编码包的节点对数据包解码即可恢复出原始信息.仿真结果表明,依网络规模和节点密度不同,该算法有效减少广播中...  相似文献   

6.
介绍半盲最小均方平滑算法(LSS),仅利用冲突时隙中接收到的信号,根据信道阶数逐个分辨出发生冲突的用户数据包。该算法避免了冲突数据包的重传,提高了网络吞吐量,降低了延时。  相似文献   

7.
一种多中继协同网络吞吐量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接收节点通过累积信息量完成解码的单源单宿多中继无线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前向解码协议的中继节点选择及传输算法.首先,给出了在给定整个网络所需传输信息量的条件下最小化信息传输时间的数学模型,并证明了其是一个完全多项式非确定性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分布式贪婪中继节点选择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了被选择节点的上行和下行链路的信道增益,不仅保证了被选中节点能够容易地解码信源信息,而且使得网络终端接收到较多的有效解码信息.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接近集中式最优中继节点选择机制的性能,并且其分布式实现减少了系统开销.  相似文献   

8.
针对灾害监测传感网呈现出典型的间歇性连通和区域性连通特征,导致数据传输不稳定甚至传输失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链路质量估计的分簇路由算法.构建基于梯度增强决策树(GBDT)的链路质量估计模型,通过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链路质量指示器(LQI)和信噪比(SNR)估计链路的数据包接收速率(PRR)值,根据所获得的PRR估计值对网络分簇,实现簇内数据的高效传输.在此基础上,设计综合链路质量、节点剩余能量等指标的自适应功率分簇路由算法,包括单跳算法LQE-PA和多跳算法LQE-PAMH,通过自适应功率传输的方式将低质量链路提升为高质量链路.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包传输成功率、网络生存周期和网络吞吐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针对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所监测到的数据基本不变或变化很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差分编码数据压缩算法.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上一包的内容得到本包信息,适用于没有丢包现象的网络.但是在WSN中由于通信不稳定常存在丢包现象,为此对WSN的路由协议作了改进,使这种数据压缩技术能够被应用.该算法编解码简单,在计算能力有限的传感器节点中能很容易地实现.通过分析和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很好地提高网络寿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基于网络编码的代表性无线广播重传(NCWBR)策略中,如果一个编码组合包包含了不止一个在某一接收节点丢失的信息包,就会导致编码包解码失败而丢弃编码包,从而引起分组重传次数增加、网络时延增大等问题.通过不丢弃解码失败的编码包,从多个这样的编码包中解码出信息包的思路,提出了广播重传中基于多包解码的高效快速网络编码(MDNCBR)策略,并通过增加“打破交叉关系就重传”的机制进一步提出了MDNCBR的改进方案(IMDNCBR).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MDNCBR及IMDNCBR策略能有效提高接收节点的解码效率,快速地确定须要重传的信息包,与NCWBR策略相比能够有效地减少丢失包的重传次数,降低传输时延和网络开销,提高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11.
OLSR路由协议中,MPR节点的选择以连接度为参考标准.实际上,随着节点的增加和移动速度的加快,由于某些MPR节点的空闲度降低而造成节点拥塞加剧,降低了网络的性能.以节点空闲度和连接度均衡考虑对MPR选择算法做出改进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OLSR路由协议在数据传输成功率与时延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已有无线自组网能量平衡路由研究缺少对无线链路信道状态考虑的问题,提出了绕过繁忙区域的能量负载平衡路由技术,采用交叉层设计方法,将M AC层提取的物理信道繁忙程度与节点剩余能量、路径跳数相结合,形成路由度量,并基于改进AODV(ad hoc on dem and d istancevector)路由协议基础上实现路由策略。通过N S-2环境中仿真实验,该技术比传统AODV协议对成功递交分组数、分组成功递交率提高10%的同时,很好地控制了分组延迟的增加,在网络负载增加时甚至更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典型Internet信道条件下H.26L帧内编码宏块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在编码端按适当的判断策略为部分帧内编码宏块提供了运动向量,同时结合对数据包的不均等保护机制,使得解码端对帧内编码宏块的时域错识掩盖能力大大增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使H.26L视频流具有更强的误码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端到端时延保证的紧急分组优先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能够提供端到端时延保证的多跳问时延协作Crossbar调度算法(紧急分组优先算法)。该算法以分组头中记录的剩余时延为权重对分组进行调度,通过控制分组在各跳上的时延不但能够保证分组的端到端时延,还能够平衡不同跳数分组的端到端时延。算法还能够使路由器避免维护每个流的状态信息以及对单个流进行复杂的队列管理和调度,由此增加了路由器的可扩展性。计算机仿真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端到端时延和时延抖动以及较低的分组丢弃率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数据包占用缓冲区的实时状态出发,运用模糊理论对缓冲区占用率状态这一模糊性问题进行描述,建立基于智能管理缓冲区的拥塞控制模型,对所有的数据流根据其服务质量要求进行优先级分类,并取得相应的队列带宽,采取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方法,路由器智能管理缓冲区。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智能管理缓冲区的拥塞控制算法(IMBA)与RED、TD-FIFO等算法比较,在保护和隔离非拥塞状态的连接方面,具有更好的公平性,从而进一步改进了路由器的拥塞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互联网多径传输协议没有充分考虑路径差异性对协议设计的影响,难以有效地改善路径性能差异环境下多径传输的吞吐率。该文通过对多径传输协议吞吐率模型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反馈时延的多径应答(ACK)路径选择算法MFD。MFD算法通过网络测量选出反向时延最短的路径来传输应答分组,从而有效减小了各条路经的往返时延,进一步提高多径传输的吞吐率。给出MFD算法吞吐率和多TCP流吞吐率加和的比值关系,并估计出其上界,还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比值关系的正确性。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多径应答路径选择算法相比,MFD算法能获得更高的端到端吞吐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多个相似信号分量的到达时间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理论的新算法(WaveletPacketsDetectionAlgorithm,WPDA).即使在各信号分量严重重叠的情况下,该算法都能非常精确地确定各分量的到达时间。为了进行比较,引用了B.Friedlander提出的改进Gabor表征方法(IGRM)及其信号模型。实验证明,小波包检测算法可以得到更为优越的性能。还讨论了小波包检测算法中的正交镜像滤波器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无人机集群组网中拓扑结构更新快、网络通信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移动预测的分簇算法MPC,并提出了一种分簇路由协议MPC-R。灰色-WNN联合预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将预测结果运用在方向、速度、位置评价因子上,得出移动状态评价因子。综合计算移动因子和链路保持时间进行簇头选择,路由协议簇间采用被动路由发现机制,簇内采用主动路由发现机制。通过仿真,对预测准确性、分簇算法、路由协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WNN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分组投递率提高了3%~4%。该分簇算法延长了簇头持续时间和平均链路保持时间,能够提高分簇稳定性。相应的路由协议与其他同类协议相比降低了端到端时延,提高了数据包分组投递率和路由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HWMP( Hybrid Wireless Mesh Protocol) 协议域间移动性管理方案中全网广播PREQ( Path Request) 消 息和代理更新消息造成网络拥塞的问题,提出HWMP 协议主动路由模式下新增节点的路由更新算法。对于 PREQ 消息的发送做出一定限制,改进了HWMP 协议域间节点移动性管理机制,减少了全网路由更新数据包的 数量,降低了网络的端到端时延。仿真结果表明,与HWMP 协议中的方案相比,AHWMP( Advanced Hybrid Wireless Mesh Protocol) 方案在网络平均吞吐量、网络平均端到端时延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新的跨层自适应资源分配方案,该方案不仅考虑了业务数据到达的随机特性、数据缓存队列状态、业务时延等MAC层的QoS要求,还考虑了无线信道的时变特性和功率限制,并通过自适应技术实现了系统性能的优化.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案提高了系统频谱效率、功率效率和系统容量,可以满足多用户实时业务的QoS要求,是一种适用于时变选择性衰落信道的资源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