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了改善无血清培养基促细胞增殖能力,探讨了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采用人脐带来源的MSCs,在实验室前期自制的无血清培养基SFM-O中添加不同浓度的HGF,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在自制的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10 ng/mL的HGF能够有效促进MSCs的增殖;HGF能增强MSCs的整合素表达,进一步通过激活FA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Cyclin D1蛋白合成,加速细胞周期从G1期到S期的转变,从而促进MSCs增殖。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和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对动物细胞培养规模、效率和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扩大和提高,无血清培养基的研制和开发已经成为细胞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无血清培养基的发展历经了无血清来源、无动物源、无蛋白和化学成分限定培养基等四个阶段,逐步使得无血清培养基的成分更为明确和简单,进一步提升了无血清培养基在细胞培养中可避免外源物污染等的优势,使其在生物制品和生命科学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本文主要系统总结了无血清培养基的发展历程、组分构成和优化方法,尤其对无血清培养基近年来在生物制品、干细胞培养及肿瘤研究等方面的最新开发应用进行了扼要分析述论,以期对无血清培养基在生物学前沿领域的应用和优化提供可借鉴的方向,尤其在肿瘤干细胞的方面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培养条件。在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考察了诱导过程中添加(NH4)2SO4、微量元素PTM1、油酸、甲醇加量及pH等因素对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PTM1能显著提高白蛋白的表达,6mL/L时蛋白表达量最大。诱导期硫酸铵浓度维持在 3g/L左右蛋白表达量最大,高于3g/L抑制蛋白表达。酸性环境不利于蛋白表达,诱导过程维持pH6.0~6.5最佳。甲醇最佳诱导浓度为10mL/L。添加0.05%的油酸可有效提高蛋白表达。可以此作为发酵罐上发酵培养流加成分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46例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并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治疗前、后1、2、4周患者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等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4周后,46例患者病情均明显好转,20例患者完全治愈,其余26例患者血尿淀粉酶正常,体重明显增加,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较肠内营养前明显上升,除10例发生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外,未出现其它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减少肠内营养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刘玮  戴年华 《江西科学》1997,15(2):96-100
在精制饲料中添加维素B6投饲团头鲂8周,检测试验鱼血清若干生化成分的变化,结果发现,维生素B6能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葡萄糖含量,并相应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白蛋白水平及α-淀粉酶活性。分析表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6能促进团头鲂的血清脂质代谢及其转运,从而避免了血脂积累及营养性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氨基酸和蛋白质对牛瘤胃细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诚 《广西科学》1996,3(1):66-70
用经洗涤的瘤胃细菌稀释液体庆体外作培养,确定不同的氨基酸刺激瘤胃细菌生长的效果。添加或不添加酷蛋白,由各种的氨基酸组成的混合氨基酸对细菌的生长具有刺激作用。不管是否添加酷蛋白或水解酷蛋白,不同组合的氨基酸均不能细菌的生长。当氨作为唯一的氨源时,它对细菌的生长无刺激性。瘤胃细菌的生长与培养基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存在线性函数关系。结果显示,氨基酸和蛋白质对瘤胃细菌的刺激作用,决定于所提供的氨基酸和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在精制饲料中添加维素B6投饲团头鲂8周,检测试验鱼血清若干生化成分的变化。结果发现,维生素B6能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葡萄糖含量,并相应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白蛋白水平及α-淀粉酶活性。分析表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6能促进团头纺的血清脂质代谢及其转运,从而避免了血脂积累及营养性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健康麋鹿在不同发育阶段血清中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的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雌性和雄性麋鹿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在幼年期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蛋白含量在青年期和成年期达到最高水平,成年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年龄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相关性较强,性别与总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相关性差.青年期和成年期的蛋白含量相近,均显著高于幼年期和老年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麋鹿发育的各个阶段,雄性血清的蛋白含量均略高于雌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HADAMARD统计设计方法建立了适于重组BHK细胞培养和vWF蛋白表达的无血清培养基SFMA。用SFMA进行重组BHK细胞的批培养,细胞生长明显优于有血清培养(DMEM FBS(φPRS=0.05))和无血清培养基SFM-Ⅱ的培养,最大细胞密度可分别提高16.7%和40%。同时,在培养的96h,蛋白的表达水平比有血清培养提高了18.7%,SFMA维持培养48h的vWF蛋白的表达水平比SFM-Ⅱ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10.
从GenBank数据库查询发表的鱼类转铁蛋白cDNA或基因序列,根据铁离子结合转运功能位点,设计并合成了两对引物P1、P4以及P2、P3,克隆出鲫血清转铁蛋白cDNA中的核心片段,长度为866bp。再根据克隆出的核心片段分别设计上游及下游两对引物P5、P6以及P7、P8,随后用RACE方法分别克隆出鲫血清转铁蛋白cDNA的5’端(787bp)和3’端(1081bp)以及全长cDNA,最后用计算机程序排列出鲫血清转铁蛋白全长cDNA,长度为2444bp。比较了12种鱼类血清转铁蛋白cDNA序列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1.
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杯[6]芳烃磺酸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求出了杯[6]芳烃磺酸钠与蛋白质作用的形成常数,络合比和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杯[6]芳烃磺酸钠在一定条件下能静态猝灭蛋白质的荧光,同时初步探讨了体系相互作用力.  相似文献   

12.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dTe 量子点,用牛血清白蛋白改变量子点的表面修饰状态并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溶液pH、温度和离子强度对表面修饰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CdTe量子点在502 nm处有吸收,在538 nm处有荧光发射,经牛血清白蛋白对其表面修饰后,吸收峰位不变,但吸光强度升高;荧光发射峰位不变,荧光显著增强.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在0.05~1.0 mg/L范围内与荧光增加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1 7 mg/L。以缓冲溶液为基底牛血清白蛋白含量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3.
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杯[8]芳烃磺酸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牛血清蛋白可产生λex,max=280 nm,λem,max=349 nm的自身荧光.杯[8]芳烃磺酸钠在一定条件下能静态猝灭蛋白质的荧光.求出了杯[8]芳烃磺酸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形成常数,络合比和结合位点数,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为pH 7.5,0.1 mol.L-1NaCl用量1 mL,初步探讨了体系的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胶体金,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标记,考察了胶体金标记BSA的影响因素.以琼脂糖凝胶为载体介质,研究了三种粒径的胶体金及其BSA复合物在电场中的迁移行为.结果表明,pH值、离子浓度、蛋白量都会影响胶体金对BSA的标记.标记的最适条件是:无盐或极低盐浓度,pH值5.8,蛋白加入量不小于最小稳定蛋白量.胶体金及其BSA复合物在特定电场中的迁移行为类似于火箭免疫电泳,其迁移速度随着金纳米粒子粒径的增大而减小;金纳米粒子与BSA结合后迁移速度减慢,BSA的加入量对复合物的迁移速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相沉淀热结晶法制备水滑石(LDHs),研究其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吸附量及LDHs可能存在的结构变化,探讨pH值、初始质量浓度以及偶联剂质量分数对BSA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LDHs吸附BSA的影响最大,在pH值为6.2,BSA初始质量浓度为6.0 g/L时饱和吸附量可达到56.82 mg/g.偶联...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1-O-烯丙基-4-羟基蒽醌(OAHAQ)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OAHAQ与BSA能形成了1:1的配合物,同时研究了OAHAQ及其与BSA配合物的表观扩散系数,在BSA存在下,0AHAQ的标准速率常数Ks没有显著的变化,其还原峰电流随着BSA的加入而减小,据此可用来测定BSA的浓度.  相似文献   

17.
甲醛滴定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的酶解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测定蛋白质酶解度的方法,介绍了甲醛滴定法测定酶解度的四个关键环节:酚酞指示剂配制、基准液配制、碱液标定、甲醛滴定与酶解度计算。依据蛋白质酶解度的定义与相关计算公式,利用甲醛滴定法测定并计算出胰蛋白酶对底物BSA在本实验中的特定酶解条件下的酶解度为6.31。  相似文献   

18.
陶清  韩莉  徐金光  吕鉴泉 《河南科学》2007,25(3):391-394
用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固态和水溶液中诺氟沙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通过对诺氟沙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拉曼光谱比较,发现其作用产物的拉曼特征峰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解释了可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依据芦丁对牛血清蛋白(BSA)的内源荧光的猝灭作用,采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芦丁与血清白蛋白在不同条件下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芦丁与BSA之间主要因静电相互作用而发生结合反应,这一结合反应导致了蛋白质的荧光发生了猝灭,但并没有引起BSA的构象发生明显改变.芦丁与BSA的结合反应常数受介质pH、离子强度和金属离子种类影响明显.该结合常数在介质pH为8.0时具有最大值,但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因Cu2+、Zn2+、Co2+、Fe2+、Mn2+的存在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稀土金属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对稀土铽离子的荧光敏化增强效应.首次用敏化荧光法确定了铽离子与BSA的结合位点类型和结合位点数,表明铽离子与BSA至少有2类结合方式,第1类结合位点数为2;以铽离子为探针,测定了其他稀土离子对Tb2BSA体系敏化荧光的猝灭,发现稀土离子与BSA的结合呈现“四分组效应”,钇离子的位置向轻稀土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