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分子筛为活性组分,与一定比例的载体混合后制成催化剂并评价了该类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用吡啶FT-IR测定了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同时探讨了催化剂表面酸性与催化剂活性之间的关系,发现催化剂的活性不仅与总酸量有关,还和B酸量与L酸量之比有关。当催化剂上B酸量与L酸量达到恰当比例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磷对烃类催化裂化催化剂表面酸性及抗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考察了磷改性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表面酸性、抗炭性及反应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表面酸性与抗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以超稳Y分子筛作为活性组分的FCC催化剂中引入磷元素,能降低催化剂的表面酸强度,减少酸中心数,降低催化剂的积炭速率,同时加入适量的磷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3.
磷对烃类催化裂化催化剂表面酸性及抗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磷改性对催化裂化(FCC)催化剂的表面酸性、抗炭性及反应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表面酸性与抗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以超稳Y分子筛作为活性组分的FCC催化剂中引入磷元素,能降低催化剂的表面酸强度,减少酸中心数,降低催化剂的积炭速率,同时加入适量的磷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反-色谱技术考察了Cu-Mn-O及Cu-Mn-Ce-O催化剂的甲苯完全燃烧活性,通过改变氧的浓度,研究了CeO2对Cu-Mn-O催化剂的性能的影响,用TPR,TPOT和氢氧滴定法测定了催化剂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CeO2能够增加催化剂表面的贮氧量,提高吸氧能力,改进供氧性能,进而提高Cu-Mn-O催化剂在低氧比时的氧化活性,也能使还原后的Cu-Mn-O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再生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炭负载Co-Mo催化剂的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X射线衍射及程序升温还原技术,对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Co-Mo/A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高压微反装置、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和空速下对催化剂进行了加氢脱硫活性评价。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柱状活性炭具有良好的担载催化剂活性组分的能力,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能很好地分散,因而只检测到部分活性组分很弱的衍射峰。在120℃和260℃条件下处理的催化剂表面物种主要是MoO3,没有发现含Co的物种和CoMoO复合氧化物的衍射峰;500℃焙烧处理的催化剂的表面物种主要是MoO2。程序升温还原表征结果表明,Co-Mo/AC催化剂表面物种的还原温度低于Co-Mo/γ-Al2O3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和加氢脱硫活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Co-Mo/AC体系中,Co与Mo原子比为0.7的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高于γ-Al2O3负载的Co-Mo催化剂;而Co与Mo原子比为0.2,0.35和0.5的Co-Mo/AC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却低于Co-Mo/γ-Al2O3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本用XRD、XPS、NH3-TPD和IR等方法研究了VPO催化剂和其添加Tm后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表面酸性,结果表明:催化中Tm/V〈0.10时,VPO催化剂表面的B酸和L酸的酸性都有所增强,应用于正丁烷选择氧化制顺酐的反应中可促进该反应定速步骤脱氢的进行,催化剂的活性和生成顺酐的选择性均有提高。Tm/V≥0.10时,VPO催化剂表面的酸性减弱,催化剂的活性和生成顺酐的选择性同步下降。  相似文献   

7.
在Fe2O3超细催化剂制备中,采用表面活性剂对超细粒子进行保护.乙苯脱氢反应的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不仅影响超细催化剂的活性.而且影响其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在Fe2O3超细催化剂制备中,采用表面活性剂对超细粒子进行保护。乙苯脱氢反应的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不仅影响超细催化剂的活性,而且影响其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乙醇羧化反应活性较高的Ni-Sn/C催化剂的稳定性及失活机理,并利用俄歇电子能谱(AE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在高于反应条件温度及长时间反应条件下,由于Sn易于富集在催化剂表面上,导致积碳效应,堵塞催化剂孔道,从而使具有活性的Ni^0活性中心数量减少,使催化剂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脉冲微反和HN3中毒法,研究了在HZSM-5沸石催化剂上二甲苯异构化反应特性,催化剂表面酸性与邻二甲苯异构化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关系,确定了在200-350℃范围内的中等强度的酸中心是参与二甲苯异构化的活性中心,这些酸中心数增加,其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增加,阐述了HZSM-5的结构因素对其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Co-Mo/TiO_2-Al_2O_3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获得TiO2-Al2O3复合载体,研究了该复合载体负载Co、Mo后制备的Co-Mo/TiO2-Al2O3催化剂在FCC汽油重馏分加氢脱硫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重点考察了复合载体TiO2/(TiO2+Al2O3)对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并对催化剂和载体进行了BET、IR和NH3-TPD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均随载体中T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平均孔径均随载体中Ti O2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催化剂酸中心强度和酸量有所增大,但变化量不大;催化剂载体的L酸量逐渐增大.载体表面仅有微量的B酸.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Ti/Si比的钛硅氧化物及纯SiO2和TiO2样品, 通过XRD, FT-IR, UV-vis, NH3-TPD和氮吸附等手段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Ti-Si复合氧化物以无定形状态存在, 随着硅量的增加, 钛的存在形态由六配位为主向四配位为主转变, 表面酸量降低; 样品在以邻苯二酚和甲醇为原料气相法合成愈创木酚反应中的活性结果表明, n(Ti) ∶n(Si)=6 ∶1的样品活性最高68%, 随着Ti/Si的减小活性降低, 这可能与样品表面酸量和酸类型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浸渍法制备Pd/C催化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浸渍吸附温度313K,吸附时间6.0h,还原剂量10倍于理论用量,还原温度353K,还原介质pH值为8.0,还原时间2.0h.所得催化剂在温度328K、压力0.3MPa、反应时间2.0h的情况下,丙二烯磷酸转化为丙烯磷酸的转化率为52.58%,工业用Pd/C催化剂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测得转化率为48.96%.通过正交试验制备的最佳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H2-TPR和比表面测定,初步解释了催化剂活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四氯化钛和不同物质的量比的2-乙基己醇反应,然后与硅胶作用制备了硅胶固载化催化剂.合成条件用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宜反应条件为钛醇物质的量比为1∶3;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h;理论固载量为20%.测定了固载钛酸酯的钛含量,并用IR对固载催化剂进行了初步表征.以不同物质的量比固载催化剂进行了苯甲酸和2-乙基己醇酯化反应的催化研究,同时与未固载钛酸酯进行了对比,发现固载催化剂活性明显降低,其中以钛与醇物质的量比1∶2制得的固载催化剂效果较好.经5次催化剂重复使用试验,表明硅胶固载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重复使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聚乙二醇法和亚硫酸钠法制备磁性氧化铁颗粒,通过负载法合成磁性氧化铁/SO2-4生物质基固体酸催化剂,从磁性氧化铁颗粒的不同制备方法入手分析催化剂的合成及特性.以表面酸量、磁响应性能及催化水解微晶纤维素所得还原糖得率(DNS法)为指标考察催化剂的活性;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拉曼光谱仪(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表征催化剂结构.结果表明:磁性氧化铁颗粒的合成方法对制备催化剂活性和结构有较大影响.其中,用亚硫酸钠法制备磁性颗粒合成的催化剂表面酸量大(1.13mmol/g),还原糖得率高达30%,且制备工艺周期适中(2970min),催化剂的碳含量较高,负载的磁性氧化铁颗粒较多且与碳材料结合程度高,比表面积较大,孔道结构丰富;通过VSM分析可知:聚乙二醇法合成的催化剂为铁磁性材料,亚硫酸钠法合成的催化剂为亚铁磁性材料.  相似文献   

16.
催化燃烧方法净化丙烯腈废气的催化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用于催化燃烧净化含丙烯腈废气的金属氧化物--贵金属、金属氧化物、贵金属三种类型的催化剂。初步评价了其对丙烯腈(ACN)的催化氧化效果,并与现有的国产负载贵金属催化剂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ZnCl2/膨润土,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Cl2/膨润土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选择30%的硫酸酸化,酸化时间5 h,ZnCI2负载量30%,焙烧温度250℃.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The catalysts of copper oxide supported on cerium dioxide were prepared by different methods for methane catalytic combustion. The effects of copper content in the catalysts and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of the catalysts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lex oxide catalyst exhibits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for methane combustion due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CuO and CeO2. The catalyst prepared by impregnation is more active than that prepared by controlled coprecipitation even if CuO content is the same. When W(CuO)<13%, the light-off temperature and full conversion temperature for the CH4 reaction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uO content in the catalysts. However, when the copper content is above 13%, the excess CuO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wing to the formation of bulk CuO particles. A proper calcinations temperature of 650 ℃ can lead to a high dispersion of CuO and accordingly can enhanc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composites.  相似文献   

19.
SnCl4对酯化反应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SnCl4是一种强的路易士酸,对氧具有很强的配位能力。为探索SnCl4对酯化反应的催化作用,现以SnCl4为催化剂来合成常见的几种酯,并与其它几种常见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进行了比较,还从SnCl4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催化机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SnCl4对酯化反应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尤其对于高沸点的伯醇和叔醇,比其它几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更好,可代替其它几种催化剂来合成某些酯。  相似文献   

20.
掺杂氧化物对Ni-ZrO_2-Al_2O_3催化剂的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热合成法分别制备Ni-ZrO2-Al2O3和Ni-MxOy-ZrO2-Al2O3催化剂,并用XRD、H2-TPR、H2-TPD和CO2-TPD方法对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活性中心、表面酸碱性等进行表征,同时以CO2重整CH4反应为探针考察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在Ni-ZrO2-Al2O3催化剂中掺杂不同的金属氧化物MxOy能改变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对催化剂表面活性和碱性中心有一定程度的调控作用。掺杂BaO、CeO2和K2O后的催化剂反应的初活性明显增加,在850℃时,使CH4的转化率分别达到92.31%、90.29%和90.06%,CO2的转化率分别达到94.37%、93.94%和93.22%。800℃条件下反应100h后,Ni-BaO-ZrO2-Al2O3催化剂上的CH4转化率基本上维持在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