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彩霞  何玉梅 《甘肃科技》2011,27(7):153-154
探讨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效果。对95例手术应用血液回收机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手术开始后回收术野血液,术中回输给病人。病人术中,术后只有6例需输异体血,术后恢复顺利,均未发生血缘性感染,病人血常规及凝血项目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是安全且有效的自体输血方式,可以及时获得大量新鲜血液,不仅节省了异体血用量,而且有效避免了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肝脏切除手术中应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病人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1 0例肝脏切除病人全麻后 ,经桡动脉采集自体血总容量的 2 0 % - 30 % ,同时经外周静脉补充同等容量的血定安 ,测定采血前后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结果 :Hb、HCT及 PLC与血液稀释前相比呈稀释性下降 ,且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但采血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 ,临床未见缺氧、CO2 蓄积等异常。结论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可以安全的应用于肝脏切除手术中 ,并且可以减少输入库血 ,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3.
杨丽华 《甘肃科技》2006,22(8):207-208
目的对52例手术患者自体血液回收后的临床观察。方法采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将患者术中积血或伤口创面的血液回收,经抗凝、过滤、洗涤、浓缩后回输患者。结果52例患者术中回收原血总量:69000ML,节约了血源。63%的患者术后未输异体血,恢复顺利。出血量在2000ML以上患者输了异体血,血浆,血小板后,临床疗效良好。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术后伤口渗血、出血,凝血功能障碍。1例直肠癌根治术血液回输后半年后癌症转移死亡。结论术中自体血液回输不仅节约了血源,而且安全有效,是输血技术的补充和完善。出血量在2000ML以上的患者,适病情补充异体血浆,血小板对减少伤口渗血,促进伤口愈合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输人回收血量的多少无关。严格正确、合理掌握术后异体血的补充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8月接受治疗的6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尾号的奇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例和30例,对照组采用中心吸引吸出术野出血,观察组患者给予回收式自体输血。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Hct、Hb以及术中出血量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异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异体血病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过程中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能够有效避免或者减少输异体血,并降低或者杜绝发生输异体血等并发症,可在骨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于治国 《甘肃科技》2011,27(1):152-153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相对较多,为了保证患者血液的携氧能力,使患者较快地恢复,需要在术中和术后输一定量的血,包括在术前或术中收集病人自己的血液,在术中或术后回输;目前认为术中和术后使用自体血回输装置较少自体血的丢失;以及输注异体血。在正规的医院,异体血要经过乙肝、丙肝病毒及艾滋病毒等的严格检验,相对是比较安全的。但关于输注自体血和异体血术后感染发生的比较,需要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试验将可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该项目对血液保护方法从系统的角度进行了完善,提出“综合性血液保护”技术,包括10大措施,并成功地应用于CABG中。在保证CABG成功率100%的基础上,节省库血若干,其中27.1%例实现了未输血手术,并可减少输血并发症。项目还对综合性血液保护进行了生化及微观电镜观察。项目还设计了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自体血回输处理装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围手术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血糖、电解质的变化。方法:对158例择期宫腔镜手术患者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10、20、40、60、80 m in观测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并观察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钾(K )、血钠(Na )、血氯(C l-)、血钙(Ca2 )和血糖(G lu)等参数变化。结果:在整个手术中过程中,MAP、HR、血糖和CVP等参数在手术开始40 m in后与术前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Hct、Na 和C l-在手术开始40 m in后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时间越长,出现过度水化综合征的机会越大,因此密切监测生命指标及血糖、血清Na 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自体血液回收机是利用现代医学成果和高科技手段,从病人手术中收集起来的血液,经过多层过滤、分离、浊洗、净化后把纯净、浓缩的血细胞保存在血液袋中,回输给病人。甘南州人民医院自2008年10月-2010年5月,使用京精牌3000p型自体血液回收机成功地为72例创伤急救患者进行自体血液回输,因其应用面广、不良反应少、病人病情好转快等优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654-2)静脉点滴对胆系手术胆心反射的预防作用。方法:美国麻醉学会ASAI~Ⅱ级成年病人20例(I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胆系手术,于推注试验剂量的麻醉药后静脉快速点滴林格氏液500mL内含山莨菪碱10mg。在进腹或牵拉胆囊前输毕,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牵胆囊、置“T”管、术毕观察平均动态压(MAP)与心率(HR)变化,并与同期条件类同但未静脉点滴654-2的20例病人对照组(Ⅱ组)相比较。结果:I组病人在麻醉后至术毕MAP与HR均较平稳,内脏牵拉反应轻;Ⅱ组病人则循环抑制明显,牵胆囊、置“T”管期的MAP与HR均明显低于麻醉后及I组同期所测值,两组在吸氧情况下,术中血氧饱和度均能维持正常。结论:硬膜外麻醉下静脉点滴654-2对胆系手术胆心反射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采血过程中,时有因供血员静脉流出不畅,或静脉细等原因使采血中断,并把采出的血回输给献血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回输时供血员发生口角发麻、嗅觉异常,甚至血压下降等反应.经分析系血液中枸檬酸钠浓度一过性增高导致枸檬酸钠中毒所致.  相似文献   

11.
 构建胸部创伤血气胸、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应用集负压吸引、血液回收、抗凝过滤、自体输血、穿刺引流等多功能的一次性专利装置回收胸腔血,探讨自体血回输对重创失血休克血气胸救治效果。将普通级比格犬18只随机分为微创休克组(A组,n=6只)、重创血气胸失血性休克自体血回输组(B组,n=6只)、重创血气胸失血性休克非自体血回输组(C组,n=6只)。观察动物的存活率、生理指标、常规红细胞各项参数和血小板数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的存活率高, 血液中红细胞等各项参数保持良好。运用自体血回收装置回输胸腔血对重创失血休克血气胸犬有明显的救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脾血回输技术在巨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9例巨脾症患者术中采用脾动脉结扎、脾动脉快速输液等方法.结果自体脾血回输后术中输血量减少,术后血色素及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结论自体脾血回输技术具有方法实用、操作简单、无副作用、节约血源等特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脾血回输技术在巨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9例巨脾症患者术中采用脾动脉结扎、脾动脉快速输液等方法.结果自体脾血回输后术中输血量减少,术后血色素及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结论自体脾血回输技术具有方法实用、操作简单、无副作用、节约血源等特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拟探讨在肝癌肝部分切除术中应用低容量性自体储血对失血和输血的影响及其安全可靠性。选取择期行开腹肝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观察组(H组):H组在开腹后切除肝实质前缓慢采集占体重0.7%的全血,同时限制输液维持采血后的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在目标范围内直至肝实质切除完毕,再回输自体血;C组未实行采血。记录术中手术和麻醉情况、术后重要脏器功能、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显示,H组患者低容量性自体储血的采血量平均数是450 mL,低容量性自体储血后CVP平均降低2.27 cmH2O,H组的出血量比C组低(P<0.05)。两组术中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在院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在肝癌肝脏部分切除术中实行低容量性自体储血能有效降低CVP,减少出血量和异体血的输注,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安全可靠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出血性休克后复苏开始前给予阿片δ1受体激动剂2-Methyl-4aa-(3-hydroxyphenyl)-1,2,3,4,4a,5,12,12aα-octahydroquinolino[2,3,3-g]isoquinoline dihydrobromide(TAN-67)对大鼠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的影响.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实验分假手术组、休克对照组、TAN-67组.休克对照组和TAN-67组大鼠放血使MAP降至40 mmHg,休克持续60 min,注射生理盐水或TAN-67后,回输自体血进行复苏,观察复苏2 h内MAP和心功能(LVP、±dp/dtmax)的变化.实验结束时取心肌组织行病理学电镜检查.并分析各组线粒体损伤.休克对照组复苏后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呈逐渐下降趋势.TAN-67组复苏后同一时点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学电镜检查和线粒体损伤结果,TAN-67组心肌损伤较对照组减轻.结果表明TAN-67有利于急性出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复苏,对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用于上矢状窦破裂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例ASA Ⅱ~Ⅲ级在全麻下行上矢状窦破裂修补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I组:AHH+CH,Ⅱ组:AHH),均于打开骨瓣前行AHH,I组同时用硝普钠行CH.记录AHH前(T0)、骨瓣打开时(T1)、骨瓣打开后10 min (T2)、上矢状窦修复完毕(T3)和术毕(T4)的MAP,HR,Hb,Hct和血气值,计算2组的出血量、输血量、尿量、总输液量及AHH扩容量.结果:2组的CVP值在T1时均较T0明显升高,在T2和T3时I组的与T0比较无显著变化,Ⅱ组的明显低于T0时和I组同时点;在T1时I组的Hct值显著低于Ⅱ组;I组较Ⅱ组扩容量显著增大,输血量明显减少.结论:AHH+CH用于上矢状窦破裂修补术可增加扩容量,增强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输血量.  相似文献   

17.
王凯博 《科技信息》2012,(15):450-451,435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后应用自体引流血回输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本研究选取2010年3月~2010年6月择期初次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共50例.术前无贫血及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史。人工关节为Zimmer或者Stryker公司产品。试验组25人.使用自体血液回输器为北京中科盛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自体血液回收器(型号规格是XH-1000型)或StrykerInstruments(美国)生产的自体血液回收器(型号规格是CBC).对照组使用负压引流盒。收集两组患者术前、输血前(未输血患者为术后4—6小时)和术后48小时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血沉、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术后引流血量、异体输血量等。术后两组患者根据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压、脉搏、尿量、口唇及眼睑粘膜颜色等情况决定是否输异体血,并对上述数据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异体输血为4例.试验组异体输血总量为18IU:对照组为11例.总量为34IU。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分析两组问术后输血前(未输血患者术后4—6小时)和术后48小时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机、血小板、血沉、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术后引流血量、异体输血量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临床用血与血源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自体引流血回输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的医疗技术.虽然无法完全替代异体输血.但可以保证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基本用血需求。其具有减少异体血输入量、减少异体输血并发症、操作简单方便、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等优点.使其在临床上得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关节初次行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自体引流血回输技术是安全的.但可以明显减少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18.
17例肝移植新肝早期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新肝早期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方法17例肝硬化或肝豆状核变性病人在全麻下行活体部分供肝或尸肝移植.全身麻醉采用静注咪唑安定0.1mg/kg,丙泊酚1mg/kg,芬太尼0.3μg/kg及维库溴铵0.15mg/kg行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IPPV)并加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5cmH2O.术中除持续监测循环、呼吸、体温变化外,间断监测生化、血常规及凝血指标.凝血指标包括激活全血凝血时间(AC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PLT)的量.结果与无肝前期相比,无肝期及新肝早期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P<0.05).结论在严密监测凝血指标的前提下,采用血制品的输入如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物及使用血液回收机自体血回输,抑肽酶持续微泵注射,应用少量鱼精蛋白等综合措施能有效纠正新肝早期凝血功能障碍,有条件时用血栓弹力描记仪更有助于指导凝血功能的纠正.  相似文献   

19.
探讨自体输血技术与少白细胞异体输血对择期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选取手术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于术中进行少白细胞异体血液回输(血液来源为中心血站),观察组在术前2周内采集自体血,于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1)术后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术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术后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无显差异(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IL)-2,前列腺素E2(PGE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自体输血技术避免了少白细胞异体输血给手术患者带来的免疫细胞抑制,且对机体凝血功能无显著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膝关节全膝置换术围术期自体血回输管理与临床预后相关性.方法 将78例膝关节全膝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其中,研究组实施围术期自体血回输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术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凝血功能、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研究组患者引流管拔出时间、引流量、术后输血率及术后凝血功能指标、低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拆线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免疫功能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膝关节全膝置换术围术期实施自体血回输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