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家织锦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它用稚拙、生动的造型语言,表现出土家织锦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丰富的土家人文精神,蕴含着土家人朴素的审美追求.把它抽象为一种文化符号,反映出时代、民族和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魅力的少数民族,历史的涤荡和土家族先民世世代代的创造与传承,孕育出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长阳作为土家先民巴人的发祥地,其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艺术、婚丧习俗、饮食文化等无不成为土家民族民间文化中最为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民族艺术的瑰宝,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栽体。从80年代以来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困境。本文从传承主体保护与政府保护等方面入手,探讨使土家织锦走出困境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该民族大多分布于宜茶地区,因而土家人惯于种茶、制茶、饮茶、食茶,在其生活区域积淀了深厚的土家茶文化,长阳金福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文章以金福村为例,分析了土家茶文化的丰富资源,强调了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土家茶文化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哭嫁歌是土家族婚配习俗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在历史的沉淀与融合中,哭嫁歌不断地发展演化,形成了别具风格的地方特色,传承延续至今,是千百年来土家族女性集体智慧的结晶。以贵州1沿河土家族为例,分析在土家族哭嫁歌中塑造的充满怨愤的“怨女”形象,并对哭嫁歌中的“怨女”形象的成因进行分析,以此凸显土家族妇女的情感心路及其对美好婚姻的憧憬,能更好地继承和挖掘土家文化,倡导两性平等,并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民族民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论土家织锦艺术的传统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从土家织锦艺术的“母体”特征.“母型”符号的角度,论述传统土家织锦独特艺术魅力形成的历史概况。并对土家织锦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可持续性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土家织锦是湘西土家族审美文化延续及文化传承的产物,以生命为美的审美观念让织锦在土家族的服饰、居住、祭祀等民俗活动中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艺术必需品。土家织锦不仅有多个品种、多种表现形式和表现风格,更有及其丰富的图案纹样。本文从土家织锦(以西兰卡普为代表)的图纹形象特征、色彩、结构及象征意义等几个方面对土家织锦的图纹式样进行分析,以进一步理解土家织锦包含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传统禁忌的文化寻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作为一种精神民俗 ,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土家人的禁忌文化古老神秘、源远流长。其源头 ,始于原始文化 ;其流变 ,贯穿于土家人的整个社会文化发展史。它的产生和发展 ,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一样 ,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 ,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它具有存在解释、自我保护、社会整合、精神麻醉等多种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土家族传统禁忌是一把双刃剑 ,对土家族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有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 ,二者共生互存 ,杂于一体。  相似文献   

9.
胡少林 《科技信息》2010,(18):278-278,280
湘西位于湖南省的西部,地处湘、黔边界,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这里素有"歌海"之称,长期以来,唱歌、对歌已经融入了土家、苗、汉人民的劳动、生活之中。在湘西,无论是在田边、山寨,无论是茶余饭后还是谈情说爱,一切都离不开歌。生活就是歌,歌就是生活。这就是湘西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
《刘三姐》从再现民族反抗精神、再塑机智人物形象及定位歌圩偶像展现善歌民族三方面继承并创新了壮民族的传统文化形象;以赋、比、兴、夸张、重叠、对仗的巧用及塑造生动诗性形象等艺术手法,继承并升华了传统民歌的表现艺术;又荟萃多种喜剧手法及众家传统戏剧艺术实现了以喜剧抒情形式表现严酷阶级斗争的艺术创新。《刘三姐》的艺术与创作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与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民族音乐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土家音乐的数字化保护为例,采用虚拟三维全景展示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集虚拟现实、图文声像等多媒体表现手段于一体的武落钟离山音乐文化虚拟漫游系统.漫游系统以土家发源地武落钟离山为漫游实体,以土家原始宗教信仰体系为依托,以音乐文化长廊的形式联合呈现典型的土家宗教音乐文化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以期促进土家音乐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进而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土家织锦以“西兰卡普”为主体,是土家族传统的手工技艺之一。土家织锦是充分反映土家族审美情操和民族意识的艺术珍品,曾在土家族广为流传。但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家织锦,其旅游产品运用传统的营销模式,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如何在营销传播上寻求转变,是解决土家织锦旅游产品销售不景气的根本途径。本文阐述了整合营销传播的概要,介绍了土家织锦旅游产品的经营概况,探讨它在传统营销模式下的缺陷,构建在整合营销传播应用下的发展策略,以适应旅游需求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13.
拉祜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与其悠久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广为流传的芦笙舞、摆舞、跳歌等舞蹈,是拉祜族社会生活中一种较为集中的文化体现。拉祜族舞蹈集宗教、礼仪、娱乐、艺术为一体,每一个舞蹈所表现的形式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长阳是巴人故里、土家先民的发祥地,保留了绚丽多彩、个性独特的巴土文化,山歌即是代表。山歌是对长阳土家民歌的惯称。长阳土家民歌中的情歌的经典意象主要有“鱼”和“花连花、藤缠藤(树)”。土家民歌的创作程式主要有“套语与套韵”、“双关”和“衬词或副歌”。这些要素结合起来,充分展示了长阳土家民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唐琼 《科技信息》2009,(13):143-143,132
湘西土家民居门窗的装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其主要功能为室内外通道、采光、通风、防卫、视觉通透、观景与对景等,其门窗艺术不仅保存了图腾文化和神秘的民俗色彩.形成独特的艺术体系与装饰内涵。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危静 《科技信息》2008,(29):183-183
哭嫁作为一种传统的婚俗文化,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及其丰富,有"中国式咏叹调"之称的哭嫁歌正是这种丰富文化的艺术产物。它是一种抒情性歌谣,以哭诉为主要形式,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远古的"大混唱"和先秦的"和声而歌"等群体歌唱活动体现了多声特点;汉唐以来进一步形成了和歌的多重旋律与节奏变化、"一倡众和"、即兴发挥的特征;宋元以来戏曲音乐中的多声歌唱延续了"即兴"特征.受西方文化中心论影响,中国传统多声歌唱艺术过去被视为陈旧与落后的象征,如今却因各民族传统艺术的不同特点、文化品格和学术价值等,日趋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譬如全国青歌赛中原生态、组合唱法的出现,对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从多重视角探讨传统多声歌唱艺术的传承轨迹与特点,对挖掘传统音乐资源、凸现中国音乐民族特征和个性价值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土家族来源与演化史、土家族生存环境、土家族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探索了土家医药思想源流,认为土家医药根植于土家文化与大中华文化,擅用术数,在一气整体观、阳主阴从阴阳观、三元结构理论方面均较中医有所发挥,形成土家医药哲学内核,应用于生理病理与药理.虽然发展水平低于中医药,但在疾病的治疗方法与药材的应用方面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艺术要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必须经过现代化的演绎,借助信息化时代出现的网络传播技术.通过传统文化艺术在网络文化传播的新途径中传承、演绎的三个主要方面的体现,说明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艺术可以通过整合,使传统文化艺术成为网络文化发展的坚实后盾,网络文化成为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三部小说.小说以光怪陆离的魔幻色彩、古朴敦厚的神话复现艺术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叙事技巧,在世界文学中赢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魔幻现实主义这一创作手法入手,从超自然因素、神话模式及拼版叙事三个方面分析<所罗门之歌>中的魔幻表现手法,并揭示小说现实意义:黑人只有坚持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