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查阅近10余年来国内外关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文献,分析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结果研究表明:缺血区的脑血流量下降、血压变化、高血糖、发热与感染、脂蛋白与含铁蛋白含量、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流变特性及分子流变特性、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及谷氨酸(Glu)浓度等均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有关.结论与脑卒中进展相关的诸因素可增加致残率,预后差,治疗困难,对这些因素的关注有助于防治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综述了脑卒中治疗药物的临床使用现状和研究进展.笔者从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纤和抗凝药物以及神经保护药物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的研究概况和研究热点,分析了脑卒中治疗药物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脑卒中药物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Stroke)是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脑病,已成为世界排名第二位、我国排名第一位的致死性疾病。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是脑卒中的主要发病形式(约占85%),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炎症反应、兴奋性毒性、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可以引起脑内神经元、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等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化和分化,同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的改变和复杂的分子机制。近年来,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子机制研究以及相关治疗策略取得了新进展,本文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理进程中涉及的常见信号通路研究进展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较高.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防治已成为社会和医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目前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显著,但亦不能拘泥于成方,功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次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初次脑梗死患者426例,根据发病3个月后的认知情况分为血管性痴呆组146例,对照组280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CT或MRI、颈动脉彩超、心动图检查结果,合并慢性病情况,出院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记录后续治疗措施.结果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年龄、吸烟率、饮酒率、梗死面积、脑白质变性率、脑萎缩率、心肌缺血率、Hcy水平、高血压率、糖尿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文化程度、出院后康复治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60岁)、较大梗死面积(5.67 cm2)、合并脑白质变性、合并脑萎缩、高Hcy水平(18.08μmol/L)、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是脑梗死后出现血管性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高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出院后给予康复治疗是脑梗死后出现血管性痴呆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初次脑梗死患者中高龄、高Hcy水平、梗死灶面积大、合并脑白质病变、脑萎缩、高血压和糖尿病会增加血管性痴呆的发生风险;高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和康复治疗可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不同的医学体系对其治疗亦不同,现就蒙医与西医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方初玉 《科技信息》2010,(33):I0385-I0385,I0416
了解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为脑卒中后抑郁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9.
张弘 《甘肃科技》2020,(24):111-113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疗程。选择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65例患者常规治疗为对照组,65例患者常规联合高压氧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运功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但治疗疗程必须在3个疗程以上,NIHSS评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心房内径大小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0月到2018年9月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住院患者850例,分为非脑卒中组510例和缺血性脑卒中3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并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然后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左心房内径大小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酗酒史、肌酐、D2聚体、AL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TG、CHOL、LDL-C、HC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左心房内径为(38.12±3.8),明显大于非脑卒中组(31.43±2.8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左心房内径大小、血脂异常、HCY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校正了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大小仍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大小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r=0.618,P=0.000)。结论左心房扩大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及其与预后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发病24 h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人口特征、既往病史、入院时血压、CSS评分、Barthel指数,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的血压进行调控,并连续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1周内的血压情况,观察两组患者1周内的血压变化规律,及15,30,90,180 d两组患者的死亡、复发、残疾(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的规律不同,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梗死患者发病时血压增高,实验组血压24 h内迅速下降,第4天稳定;对照组血压3 d内迅速下降,第5天稳定;实验组预后优于对照组,脑梗死急性期宜适量调控血压;病灶数量影响患者预后,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A)的发病情况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plasma homocysteine,pHcy)与CAA的相关性。方法:对179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并按动脉硬化程度分组,比较不同程度CAA组患者pHcy水平的变化,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传统危险因素以及pHcy、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①入选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59.2%,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9.5%;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性相关;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Hhcy)不稳定斑块率(50%)大于正常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不稳定斑块率(28.9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脑梗死患者Hhcy率(46.28%)大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Hhcy率(27.5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较低,但普遍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Hhcy是CAA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是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脑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多发病. 近年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脑损害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在缺血性损伤过程中除缺氧和能量代谢衰竭外,由缺血诱导的一系列瀑布样效应是导致缺血性神经元死亡的重要机制. 同时脑缺血损伤的研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血糖浓度、脑温、脑血流量、血压、鼠种以及大鼠的性别等. 本文就脑缺血损伤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影响因素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缺血后神经元的死亡机制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数据,首先对脑卒中发病人数进行统计描述,结果表明:发病人数具有季节特征;随年龄的递增而增加;男女性别的发病人数相差不大,男性略大于女性.采用相关性关系对脑卒中发病率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建立回归模型.根据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重要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在过去的几十年的时间内,超过1000多种在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上被认为是有效的化合物或制剂在应用到人体的临床实验时导致失败.从脑中风的发病机制、神经保护药物研发的主要思路和存在的问题作了回顾性的分析和综述,并指出了将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新药研发的趋势和新的研究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脑卒中发病次数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并分别讨论了脑卒中发病次数与温度、相对湿度以及气压的关系;指出了在酷暑和寒冬季节,当相对湿度较高时,脑卒中更容易发病;最后建立了一个新的脑卒中风险综合评估模型,给出了预防脑卒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武鸣  范秋云 《科技信息》2012,(29):436-436,455
氨气敏电极法是我国环保部水质氨氮自动监测的推荐方法之一,在水质快速测定和自动监测中被广泛采用。从响应时间、温度、干扰物质、pH值等方面,详细分析影响氨氮测定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脑梗塞急性期胰岛素与血糖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58例脑梗塞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100例非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24h内抽取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测定空腹胰岛素值、空腹血糖值,并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对两组的胰岛素值、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指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胰岛素水平、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脑梗塞急性期胰岛素及血糖水平增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19.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将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降纤酶和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治疗。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到,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越短,效果越好。结果表明,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