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志英 《山西科技》2010,25(5):91-92
从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的构成及分类入手,引出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如何正确安装,并阐述了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的计量性能及通用技术方面的的检定。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经常会与可燃气体接触,为了防火灾、爆炸于未然,我们需要在作业环境中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以此来防止危险事件发生。由于环境或者是质量的原因,我们需要对报警器进行定期的检测,以此来消除安全隐患,本文从检测方法技术,与行政两个方面对可燃气体报警器的计量检定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可燃性气体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如果大量泄漏,气体大量积聚,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时,就会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严重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正确地使用与维护可燃气体报警器,保证其可靠运行就成为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的检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关武  曹峰  白旭 《科技信息》2013,(18):494-495
气体检测报警器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广泛应用于石油、燃气、化工、油库等存在可燃气体的石油化工行业,用以检测室内外危险场所的泄漏情况,是保证生产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仪器。选择和使用适合的气体报警器对安全生产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属于安全监测仪器当中的一种,是一种高效的检测装置。一般来说可燃气体报警仪主要由气体探测仪和报警仪所组成,气体探测仪将可燃气体转化为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并传输到报警仪,这时报警仪就可以根据可燃气体爆炸的最低浓度来进行选择性报警。该文将针对可燃气体报警器的结构原来开展讨论分析,阐述计量检定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曹峰  白旭 《科技信息》2012,(24):476-476
可燃气体报警器就是气体泄露检测报警仪器。当可燃性气体浓度达到爆炸的临界点时,可燃气体报警器就会发出报警信号,以提醒现场工作人员采取安全措施,并驱动排风、喷淋系统,防止发生爆炸、火灾,从而保障安全生产。本文简要介绍了可燃气体报警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可燃气体报警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7.
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泄漏将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正确使用气体检测报警器,井对其进行科学检定十分必要,该文简要介绍了常用气体检测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并对气体检测报警器的检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可燃气体传感器作为检测工业气体的标准工具之一,是实现"智慧地球,感知中国"的基础.研究了可燃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情况,介绍了4种检测原理特点:催化燃烧式具有计量准确、响应快的特点,但无选择性;半导体式价格低廉、普及广,但受环境影响大,不适用计量准确的场所;电化学式选择性强、温度性能好,但寿命低;红外线式测量范围宽、精准度高,但价格昂贵.近半个世纪以来传感器在可燃气体检测方面逐步实现低功耗、小型化、智能化、一体化,进一步向跨学科的横向领域突破,集管理数据化、应急主动化、设备智能化于一身的传感器将是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可燃气体报警器是区域安全监视器中的一种预防性报警器。当工业环境中可燃气体泄露时,报警器检测到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或上限的临界点时,就会发出报警信号,以提醒工作人员采取安全措施,并驱动排风、启动声光报警系统,防止发生爆炸、火灾、中毒事故,保障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可燃气体检测仪是消防部队在易燃易爆气体场所开展灭火救援工作的重要探测仪器.该文主要对可燃气体检测仪在实战中的运用和操作进行探讨,并对可能出现的探测误操作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可燃气体报警系统的建设成本,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又易于设备的安装与维护,提出了一种无线可燃气体报警器的设计方案.采用通信协议对收发无线信号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系统总体方案,然后对方案进行分解,模块化设计了探测器部分、控制部分和声光报警部分,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方便了维护管理.通过多组重复性实验数据分析,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为精确、高效、全方位覆盖的对于城市易爆气体进行安全预控实时管理,设计了一种基于J2EE和红外线探测仪的易爆气体的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组成,以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为核心,利用红外线探测仪采集易爆气体浓度,并通过Internet网络技术等,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危险场所可燃、易爆气体浓度等综合信息,该系统使用方便、稳定,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MQK气体传感器和PIC16F73单片机为核心,设计气体泄漏报警器.该报警器设计方法简单易行,使用效果良好,本文给出了气体泄漏报警器的总体设计原理,关键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14.
1、在井架入口、井架上、钻台边上、循环系统等处设置风向标,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作业人员可向上风口疏散。2、在钻台上下、震动筛、循环罐等气体易于积聚的场所,安装防暴排风扇以驱散工作场所弥漫的有害、可燃气体。含硫地区钻井队应配备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3、在含硫地区钻井、生产班当班人员每人配一套空气呼吸器,另配一定数量的公用空气呼吸器,  相似文献   

15.
与常规钻井相比,气体钻井在提高机械钻速、发现和保护油气藏等方面优势明显,由于负压钻进时,地层流体极易进入井筒,地层产出的可燃气体和氧气混合后具有燃烧、爆炸的潜在危险,容易发生严重的灾害性事故,在气体钻井应用中往往需要充分预测和评估钻遇气层的危险程度并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结合气体钻井实际施工情况,简要介绍了气体钻井过程中井下燃爆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气体钻井过程中可燃气体发生燃爆的条件。并从混合可燃气体组成、温度、压力,以及惰性气体含量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了爆炸极限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据经验公式计算了某井气体钻井过程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变化情况,得出可燃气体下限值随井深增加略有减小,可燃气体上限值随井深增加明显增大的结论。结合该井实际施工情况,验证了计算的可靠性,可以看出氮气钻井过程中的氧含量安全范围很窄(2.43%4.20%)。  相似文献   

16.
针对北票矿区地表可燃气体泄漏导致村民窒息、中毒及明火爆炸等多起人身伤亡事故,通过分析矿井开采对可燃气体泄漏的影响及可燃气体泄漏的特征,并对地面矿区周边242个可燃气泄漏点进行定期观测,在观测分析的基础上,将灾害区划分为Ⅰ-Ⅳ级,对矿区地表可燃气体泄漏程度进行了定量判断,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针对性的灾害综合治理方案.该方案对矿区地表可燃气体泄漏综合治理,改善矿区生态地质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于适用于大空间、开放环境条件下的高灵敏度可燃气体探测系统,必须消除大气气象条件和大气组分的随机变化对系统可燃气体准确探测的影响.在AUBE'99论文IR Beam Gas Detection System中阐述了双波段红外可燃气体探测系统的探测原理和标定方法.本文在充分分析了双波段探测原理本质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双波段选择的3项原则;提出了系统实现的设计指导方针;并设计了系统模型和系统调节方法,导出基于该模型的可燃气体测量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并论证了该系统模型使探测系统既具有最灵活的应用,又具有最稳定的探测性能,是双波段红外可燃气体探测系统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公交车缺乏对易燃易爆品采取有效监测措施的问题,提出一种在公交车上使用便捷的可燃气体监测与无线报警系统.该系统以STC12C5160S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了对汽油、柴油等挥发气体灵敏度高的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实现对车上可燃气体浓度的实时监测.为了减少系统误报警和漏报警,对公交车内气体浓度变化的状况进行研究,提出分级式报警方案.最后,在公交车上配备系统并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可燃气体,监测与无线报警系统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Atmel公司的AVR单片机和日本Nemoto公司生产的催化燃烧式可燃气体传感器NAP-100AC设计了一套智能可燃气体报警系统,系统由可燃气体控制器和探测器组成,装于探测器上的传感器NAP-100AC用于检测可燃气体浓度,经过信号放大处理电路后由探测器进行AD采样,计算当前测试区域的气体浓度,控制器与探测器之间采用RS-485总线进行通讯。该系统能够在0%LEL~100%LEL范围内对甲烷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及动态显示,具有二级报警及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可应用于城市可燃气体监测及工业可燃气泄漏检测。  相似文献   

20.
罐区油品储存量大,具有较高的泄漏风险,一旦发生泄漏,可燃气体遇火源易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甚至引发后果更为严重的多米诺效应,而可燃气体探测器作为重要的保护层持续监控现场,对保障现场安全生产和风险预警具有重大意义。以某罐区汽油泄漏为例,通过FLACS软件建立汽油储罐泄漏扩散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模型,根据现行标准GB/T 50493—2019在泄漏源周围设置候选监测点,结果表明:部分距泄漏源10 m范围内的监测点不能检测到可燃气体,说明探测器的设置应遵循可燃气体扩散规律;对于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的检测,建议探测器的最佳安装高度为0.3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