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西沙珊瑚礁锶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深海钻探计划(DSDP)的执行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锶同位素地层学”的研究.赵焕庭等和于津生等报道了南沙群岛“南永一井”的34个样品的锶同位素数据,并对珊瑚礁的锶同位素地球化学作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本义将研究西沙群岛“西琛一井”(16°27′N,111°42′E)第四纪珊瑚礁地层的锶同位素组成特征,并探讨其古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3.
白垩纪红层碳酸盐岩和恐龙蛋壳碳氧同位素组成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卫东 《科学通报》1993,38(23):2161-2161
白垩纪是地史中重要的变革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是当今地学界关注的前沿课题。白垩纪的海相记录已被国际上正在开展的“全球沉积地质计划(GSGP)”列为研究重点。我国白垩纪时主要为陆相沉积,特别是中国南方广泛发育了陆相红层。这些红层形成于地圈与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交界面上,比海相地层更有效地记录了地球表层环境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南沙海域一时间系列站t  相似文献   

5.
南沙海洋沉积单体长链正构烷烃成因的碳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段毅  王智平 《科学通报》2001,46(23):2003-2006
对南沙海洋现代沉积物中单体长链正构烷烃同位素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成因问题,结果表明,它们的碳同位素组成较轻,具有混源成因的特征,经研究认为低纬度高等植物和微生物是它们的主要端元生物源,根据单体正构烷烃丰度和碳同位素组成,采用混合模型定量计算了两种端元生物源对单体构烷烃的贡献,所获得资料指示了两种生物源在不同样品中的贡献是不同的,趋势是随着埋深,微生物生物源贡献增大。  相似文献   

6.
沼泽环境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践发 《科学通报》1992,37(22):2080-2080
对不同环境中现代生物和现代沉积物的有机质碳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国外做了许多工作,研究发现植物的δ~(13)C值变化范围为—4到—34‰,影响植物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植物的光合作用特征。不同沉积环境的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有着明显的差别。如太平洋沉积物中富里酸和腐殖酸的δ~(13)C值分别为—20.4‰和—22.3‰。滨海沉积物中富里酸和腐殖酸的δ~(13)C值分别为—24.1‰和—25.1‰。而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沼泽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部中生代花岗岩长石铅同位素组成与铅同位素省划分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张理刚 《科学通报》1993,38(3):254-254
最近二十多年间,中、新生代岩浆岩的Pb,Sr,Nd同位素组成随区域而变化的研究结果,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兴趣.许多学者已对美国西部以及北美洲中、新生代岩浆岩进行了Pb,Sr,O,Nd同位素填图,并提出北美洲大致存在三个基底岩石省;日本学者对日本列岛中、新生代岩浆岩Pb,Sr同位素研究后圈出了等值线变化趋势;有人根据氧同位素组成变异,把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划分出五个火山岩带.在我国,已有许多学者对中、新生代岩浆岩的O,Pb,  相似文献   

8.
王大锐 《科学通报》1990,35(12):928-928
前人的研究已证明,有孔虫壳体的氧同位素组成取决于它们生命活动时的海水温度、生活的水体的同位素以及可能存在的生物体内的生物分馏作用。我们研究了采自我国东海海域一个钻孔中的始新世、上新世及第四纪底栖有孔虫的氧、碳稳定同位素组成。所用属种都为  相似文献   

9.
环境与生命的协同演化是地球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古环境的精确重建对于认识生命演化规律、机制以及预测地球宜居性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沉积岩中的汞及其同位素组成在重建地球古环境演化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已发展成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其主要原因是汞及其同位素组成在记录古代火山活动和海洋氧化还原状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能为研究上述过程与重大环境和生命演化事件的关系提供新的证据.本文系统分析了古代沉积岩的汞同位素数据及其意义,总结了大型火山活动和海洋氧化还原状态改变引起汞同位素变化的特征与机制,深入探讨了火山类型及释放汞的方式、大气和海洋汞循环过程、沉积环境、岩性、成岩作用、汞赋存形态等因素对沉积岩汞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并对该领域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作出了评述和展望.总体而言,这一研究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古环境演化事件中汞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规律和分馏机理还缺乏系统和定量的认识,亟须深入研究.未来需要揭示古环境汞循环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机理,进一步明确汞同位素指示古环境演化的原理和影响因素,拓展其在环境和生命协同演化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贵州红枫湖现代沉积物氮同位素组成反映的废水输入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化云  刘丛强 《科学通报》2006,51(9):1091-1096
红枫湖南湖氮主要来源于平坝化肥厂的高氮废水. 对贵州红枫湖沉积物柱HF010427 的研究显示, 沉积物有机氮同位素组成从下向上升高, 与平坝化肥厂的工业总产值总体趋势一致. 而理论上早期成岩导致相反的结果. 因为没有进行污水处理, 化肥厂的工业总产值能对应废水的排放状况, 说明沉积有机氮同位素组成能记录废水输入状况. 该沉积物柱的沉积物吸附态铵氮同位素组成和平坝化肥厂的工业总产值有极为相似的剖面形状, 反映附态铵氮同位素组成能较好地再现更详细的废水输入状况. 本研究对湖泊废水输入状况的历史调查可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巽 《科学通报》1997,42(6):637-640
<正>陶器由粘土烧结而成,烧结过程中,其元素和同位素与外界没有交换关系,因此根据其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可以鉴别古陶器的产地.国际上自6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Catling分析了爱琴海和地中海东部地区青铜时代的陶片的产地以来,有关古陶器产地的研究与日俱增,我国学者近年也作出了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陶器由粘土烧结而成,烧结过程中,其元素和同位素与外界没有交换关系,因此根据其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可以鉴别古陶器的产地.国际上自6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Catling分析了爱琴海和地中海东部地区青铜时代的陶片的产地以来,有关古陶器产地的研究与日俱增,我国学者近年也作出了有意义的工作.不少学者利用铅同位素比值探讨了青铜器的矿料产地,但用于探讨陶器产地的工作相  相似文献   

13.
熊中玉  丁林  谢静 《科学通报》2019,64(16):1722-1737
古高度重建为地质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制约条件,而古地温的恢复在古高度重建中至关重要.基于均质(或同相)同位素交换平衡的碳酸盐耦合同位素温度计(Δ_(47)温度计)相比于传统的古温度计具有两个显著的优点:(1)其测量的参数Δ_(47)仅仅与碳酸盐的形成温度相关而不受环境水中δ18O值影响;(2)Δ_(47)的精度能够达到0.010‰,换算到相应的碳酸盐形成温度可优于±2°C.随着碳酸盐耦合同位素温度计的实验方法的发展,实现了利用该温度计精确重建古高度.本文通过总结全球碳酸盐耦合同位素温度计应用于古高度重建中的实例,进一步解析该温度计在区域抬升历史的恢复以及构建动力学模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南海南部17962柱状样的高分辨分子地层学研究,获取了其沉积有机质的组成(百分含量)、沉积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分布(δ^13Cong)、黑碳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以及觉 淀有机质中反映陆源输入的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等信息,计算了柱状样觉积有机质中来源于水生碳的碳同位素大小(δ^13C水柱)。在前人建立的δ^13Cong-Pco2计算模型的基础上,以δ^13C水生代替δ^13Cong,较为准确地计算了末次冰期以来南沙海区表层水的Pco2。结果表明,南海表层水的Pco2在末次冰期平均为240μL/L,在全新世平均为为320μL/L,对比冰芯记录,全新世支海南部表层水可向大气释放CO2。  相似文献   

15.
16.
长江三角洲第一古土壤层的孢粉、藻类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覃军干  吴国瑄  邓兵  李从先 《科学通报》2002,47(17):1347-1350
通过对上海CY孔晚第四纪沉积样品的孢粉和藻类分析,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古土壤层中分析出较丰富的孢粉、藻类化石。共鉴定得孢粉、藻类55个科属,根据其组合特征,进一步讨论了古土壤层形成时的环境,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古土壤成因研究提供了生物化石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古土壤的形成主要受到水流作用。古土壤层中环纹藻与陆生草本植物粉含量互火消长的孢粉、落类组合序列,证明了该地区古土壤形成期间曾经历水泛和水退的环境交替。水泛时期环纹藻大量发育,而到了水退期,暴露的陆区发育陆生草本植物。这也反映了本区古土壤形成时环境条件多变,造成了古土壤成土特征的多期性。化石组合中海水生沟鞭藻以低含量存在,表明CY孔所在地区在古土壤母质沉积时曾受到海水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荔黄土-古土壤序列δ13CSC值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最近250 ka大荔地区两个剖面全岩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 初步探讨了影响黄土-古土壤序列δ13CSC值的因素及其古环境意义. 大荔黄土-古土壤序列δ13CSC值与磁化率的变化基本同步,δ13CSC曲线的负峰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古土壤发育期. 研究认为, 植物成因CO2的介入会导致δ13CSC值降低, 降低的幅度主要与古植被发育程度和古湿度有关, 植被中C4植物的相对含量可能仅影响其次一级的变化. 低δ13CSC值大体上指示了植被相对丰富、气候湿润的环境状况. 倒数第2次间冰期以来, 大荔地区植被发育最差、最干旱的时期是L2的黄土堆积期; 而植被最为丰富、气候最湿润的则是末次间冰期. 发生在MIS(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即 40~30 kaBP的青藏高原高温大降水事件的水文效应已波及气候相对湿润的关中地区, 对当地植被和湿度均产生了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耿安松  熊永强 《科学通报》2000,45(Z1):2695-2698
采用玻璃管真空热解方法,并结合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IRMS) 技术对气源岩热解产物中轻烃碳同位素进行测定.热解产物中大量CO2的存在对CH4碳同位素组成的测定具有明显干扰,初始温度设为-40℃能够有效排除CO2对δ13CCH4测定的影响;另外,加大进样量(二次进样)或通过NaOH溶液吸收CO2有助于C2+轻烃组分δ13C的测定.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以获得热解产物中 C1~C7轻烃的碳同位素组成,对气/源对比以及天然气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太平洋富钴结壳剖面的锇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太平洋莱恩海山富钴结壳MP5D17的各壳层样品进行了系统的锇同位素组成测定. 研究表明, 结壳中187Os/188Os比值变化较大, 变化范围在0.4262~1.0155之间. 从底部到顶部, 结壳剖面中锇同位素组成呈有规律的变化趋势, 并与结壳的垂直剖面结构构造的变化相关联. 对比研究表明, 结壳MP5D17剖面的锇同位素组成曲线, 具有与80 Ma以来海水锇同位素演化曲线相似的演化趋势. 初步推测富钴结壳MP5D17的生长起始时间为72 Ma, 该结壳的生长过程中存在三次生长间断, 其时间分别为64, 53和37 Ma.  相似文献   

20.
Mo同位素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之一, 由于其特殊的同位素分馏机制, 使之成为研究古海洋和大气环境的良好指标. 通过对中国南方典型下寒武统剖面的Mo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推断寒武纪早期海水的δ97/95Mo值应大于1.4‰, 并且较为稳定, 而剖面上Mo同位素组成的变异与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变化有关. 结合已有的数据, 整个地史时期海水的Mo同位素演化模型被构建, 其同位素组成变化基本与大气氧的演化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