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国际法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的主体是什么?有人说,个人可以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其根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纽伦堡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分别对纳粹德国22名战犯和日本28名甲级战犯的审判是依据国际法进行的。这说明国际法对个人实施了管辖。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们说,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在前一讲我们已经谈到过,国际法调整的是集合体之间的关系,个人不是国际法的主体。上述审判虽然以战犯个人为对象,但实际上,挑起战争的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才是真正的被审判者。因为侵略行为是国家的行为,战犯是不可能自己独立地发动侵略战争的。那么,国际法主体应该是什么呢? 国际法主体,必须具有下述3个不可分割的条件:1.实体或称集合体,2.具有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国际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关系的参加者已不限于国家这一单一主体,个人、跨国公司等私主体纷纷活跃在国际舞台。因此,有人就提出个人是国际法主体的主张,认为国际法主体除国家以外还有个人。不过这种观点存在众多疑惑,值得推敲。  相似文献   

3.
“以文化人”是文化的基本功能,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发挥着不同的化人功能。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要使文化真正成为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就必须解决这么几个关键问题:一是拿什么化。要重视文化之“魂”的熔铸,消除以文化人方面存在的“一高二空”现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凝聚思想共识。二是化什么。要研究现实的人的新变化。三是怎么化。要把握以文化人的方法与路径,树立“化人”的自觉意识和主体意识,注重“化人”的载体建设。还要坚持“化人”的“三贴近”原则。  相似文献   

4.
高鹏 《世界知识》2013,(2):60-61
周鲠生以在中国国际法领域的学术成就闻名,被尊称为“中国国际法之父”。在其生活的民国和共和国两个时代,对中国外交都多有贡献。  相似文献   

5.
论学校德育目标的偏失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是育“德”之育,是德性的养成与培育,它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但在目前,学校德育目标偏失这一本体论,片面地追求工具化、理想化、绝对化,而忘掉德育的本真是培养人的德性。因此,学校德育改革应唤起个体的自我意识,尊重个体的主体地位,发展个体的主体道德能力,塑造个体的主体价值,使德育成为完善人的“利器”。  相似文献   

6.
一素质不同于知识和能力,但与知识和能力有密切的关系。知识是以有形的信息状态表现出来,以多少来度量的。如果主体对知识经过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深刻地领悟到其精神实质,并内化成为大脑知识系统中一个可灵活自如运用的组成部分,那么这些知识就升华为素质了。一方面它可以感染人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当社会生产、生活实践需要的时候,它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中的主要成分,而且它是获取其它知识的“知识”(具有工具性),是增强能力,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的重要基础,对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以…  相似文献   

7.
尚丽雪 《科技信息》2011,(8):310-310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载体,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多个方面,而当今学生对于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却不甚了解,甚至盲目地去“哈韩”“哈日”,因此很有必要结合课本中的绘画工艺等作品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让学生体会到民族自豪感。只有对本民族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他才能成为一个有国家、有民族、有文化归属感的人,才能深入地体会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更加真切地体会我们的“民族感”。  相似文献   

8.
“和平崛起论”对国际法的发展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是国际法和平思想的延续和贯彻,是对传统国际法律生态的纠偏和改良,是国际社会本位理念在国际法领域的新的实践方向,它为中国乃至世界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国际法上提供新的理论支持。我们应该努力创造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9.
大概撑到明年底,任期将满的安南秘书长可能就不用为联合国改革的事烦心了。舆论普遍认为,联合国这个世界上最沉重的担子应该交给亚洲人了。今年4月,“亚洲合作对话”(A CD)——推动亚洲合作惟一的官方组织,声明下届秘书长应是亚洲人。本月正好47岁的泰国副总理素拉杰已获提名,跃跃欲试。其实,对中国人来说,如果用“大总管”来解释“秘书长”的职责,似乎更容易理解。要做大总管,得又红又专,精力充沛,左右逢源。素拉杰的自身条件相当好。最擅长的本领是国际法。“按国际法办事”,几乎是历任秘书长处理国际事务的铁律,但真正懂国际法的没几个…  相似文献   

10.
法治有三个要素:主体、契约和所有权。主体是法治中最关键的要素,只有人才能成为主体,人从可能的主体走向现实的主体需要漫长的过程,也是法律主体走向法治主体的过程。法治和主体在本质上是契合的,都是以自由为最高祈求和永恒目标;同时法治和主体又统一于“法治主体”,即独立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