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德治与法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才能达到社会的全方位的和谐发展,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关于法治和德治的争论在东方和西方产生了相似的激烈争论。这种争论已经持续了约 30 0 0年并将继续。法律是最低的道德 ,道德是法治的环境。对于当代中国来说 ,法治和德治都不可或缺 ,不可丢弃。要建设一个文明、民主和强大的中国 ,依法治国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批判地吸收了我国传统治理国家的经验,赋予“德治”以新的内涵,阐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治国方略提出来,深化了对执政规律的认识,丰富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治国理论。对实施这一治国方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德治国是我党在总结古代德治思想的基础上以及在治理国家的长期实践中取得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5.
理解法治和德治的深刻内涵,是全面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的基础。在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后,我国应当如何看待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关系重大。法治和德治相比应居于主要地位,德治作为重要的治国方式,对促进法治有着重要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WTO规则就是市场经济规则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中国加入WTO后则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法律手段并不是万能的 ,它有不宜调整的对象、不宜使用的时机、不宜使用的场合。法律所不宜的 ,可能是道德所最适宜的。因此 ,中国加入WTO以后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重的原则。合理地开发“法治”和“德治”两种资源 ,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德治不仅有法治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为法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伦理根基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实践以德治国方略,应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德治的有效形式和途径.正确处理德治和法治的关系,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以德治国的思想,提出了德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实施“以德治国”的方略,首先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其次要正视道德冲突的现实,再次要正确认识“以德治吏,以德教吏是以以德治国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1.
儒家德治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来占据主导地位的治国思想。儒家把统计者立身惟正,修德示范作为治国前提,而把提高官吏道德修养作为治国关键。同时儒家也认识到法治的作用,提出要教而后刑,主张德主刑辅。通过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兴学校明教化正民心等方法实现其治国思想,传统儒家德治思想对今天的德治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官司德建设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德治国的关键和首要环节,巳引起全社会和广大群众的极大关注,它关系党风、官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为我国官德建设作出努力,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皋陶是我国上古时期与尧、舜、禹并列被后人誉为“上古四圣”之一的历史人物,也被后人尊为我国“司法鼻祖”、“德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梳理和分析了皋陶的法治思想和德治思想。  相似文献   

14.
通过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说明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性,提出高校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途径、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论以德治国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法治国”同时也要“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权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我国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以德治国”应当继承,发扬、发展中华民族历史上和世界的,特别是儒家之道的优秀道德成果,实施“以德治国”要解决“有德可依”的问题,在“依德必严,违德必究”方面下功夫,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普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法家的“法治”与现代法治的含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代法制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维护王权的绝对权威.现代法治是民主制度的产物,它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使社会最高权威非人格化,其目的在于保护民主制度和公民的合法权利.区分两种法制的不同,才能澄清思想混乱,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现代法治的真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法家的“法治”与现代法治的含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代法制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维护王权的绝对权威。现代法治是民主制度的产物,它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使社会最高权威非人格化,其目的在于保护民主制度和公民的合法权利。区分两种法制的不同,才能澄清思想混乱,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现代法治的真意。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回答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邓小平法制思想阐述得更具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9.
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行政诉讼法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们依法治国的进程。但"民告官"难现象的普遍存在也说明公众对行政诉讼仍缺乏信心,本文就此分析其症结并提出建设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