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敷,研究分析了山东杂木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以及生态优势度。结果表明:山东杂末林物种较为丰富,生态优势种不明显;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与生态优势度大体呈负相关关系,它们均较好地表征了群落的综合特征;鲁东丘陵和鲁中南山地杂木林群落具有不同的物种多样性与生态优势度,反映了地理环境对植物群落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西南大学校园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了校园的地形地貌特点、植被类型的组成、土地利用类型与建设用地类型组成特点,从生物、生态、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校园景观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生境异质性、植被类型多样性、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316(30.87%),1.229(30.47%)和1.647(38.64%),综合多样性指数为4.192,说明生物、生态、文化对校园景观多样性都具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黄山北坡常绿阔叶林群落生态优势度和物种多样性的分析,认为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生态优势度的负相关关系是一条带有普遍性的规律,用它们来反映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部分生态学特征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4.
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的建立和研讨是当地决策者和广大公众意识到时代的进步和呼吁的具体行动。应该说,它是201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和世界旅游主题确定为旅游与生物多样性时刻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这意味着必需从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保护、持续利用和利益公平分享方面入手,制定自己的生态发展规划和具体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5.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议题因其与大学的和谐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内在耦合关系而获得国内相关研究者的极大关注.本文对国内学术界有关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着重从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定义、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性质、思想(哲学、文化)基础、功能与价值、目标以及路径等方面析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国内大学的相关实践及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壤虫的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采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共同性指数进行了分析.10个生境中土壤虫数量最多的是人工红松林,最少的是草甸.土壤虫的多样性指数与类群数和个体数密切相关,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基本成正相关.生境特征越相似,土壤虫种类就越接近.土壤虫的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以人工红松林和人工云冷杉林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下,生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根源.在分析生态文化及其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对伏牛山文化圈发展建设的现状进行阐述与反思,提出了区域生态文化建设的途径,以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区域发展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要求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协调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向"生态化"发展,社会消费趋向文明。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保护生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不仅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生态本底,还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重要建设内容。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目前还存在评估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科学研究薄弱、国际交流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发展生态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生态文化本身内涵丰富,近年来学界研究集中于生态文化本身、生态文化延伸关联问题和生态文化实践应用问题三个方面。现有研究呈现起步时间晚、成果较多、研究方向和路径相对比较宽阔、研究类型比较丰富的特点,但也存在问题不够集中、研究深度明显不够、与现实问题的关联性分析和研究不够等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公路路域环境生态恢复是公路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态公路建设理念的普及,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对生态恢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应遵循生态限制因子原理、生物适宜性原理、生态位原理、生物群落演替理论以及生物多样性原理,通过公路交通生态绿化措施,有目的地改造路域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和持续性的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广西南丹拉者村的"演武节"为研究对象,对该村落的原生态体育文化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村落原生态体育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村民体育文化自觉意识的形成.因此,我们要在遵循生态平衡原则的前提下挖掘、整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原生态体育,构建体育文化长廊,保护其生存的原生态文化,最终实现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及生态人居5维度,构建了内涵更丰富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层次分析法与TOPSIS法,对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及其5维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5维度的水平都较低,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保投资、人民生活等多方面问题; 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5维度之间的发展状况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性,且其中生态人居建设与其余4维度之间的矛盾表现都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区域生态文化创新研究是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新课题.本文从我国的生态制度文化创新、生态物质文化创新、生态精神文化创新三方面探讨了区域生态文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并提出了区域生态文化创新与实践的对策:创造以生态伦理为基础的普世生态文化;建立以生态文化为目标的全球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南山牧场生态奶业已成为城步苗族自治县的支柱产业,其生态奶业发展模式是南方山地草山开发的典范.南山奶业生态文化的建设与创新,是南山牧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重塑南山生态精神,创新生态奶业文化,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等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间儿童游戏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在逐渐消逝。文章拟选"老鹰捉小鸡"、"斗草"、"翻花"等几种典型的民间儿童游戏,从游戏的发生、游戏的过程对此进行调查,从而论证民间儿童游戏的生态性。  相似文献   

16.
广西西江流域生态文化是该地区各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生态智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核心精神在特定地区特定民族文化中的独特呈现。西江流域生态文化作为传统农业文明时代的重要文化成果,具有维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持续发展的功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做好类似西江流域生态文化的传统生态文化的保护传承,在环境保护的法制化方面以及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社会大众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方面,学习和借鉴西江流域生态文化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文化生态式的乡村旅游开发的新热潮下,正确处理好布依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生态式的乡村旅游开发的关系,有效保护具有民族特色,承载厚重历史文化信息的布依村落,对发掘、研究传承布依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个民族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造就特殊的生态文化,怒族的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是其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游猎游耕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探究怒族的原始农耕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民间文学中所体现的怒族的生态伦理思想,旨在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继续发扬怒族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保护怒江地区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为了重塑乡村原有活力和风貌,以六衖村为典型案例,在充分剖析其现状的基础上,对触媒理论指导下的村落更新策略展开了探索。通过触媒元素的识别与提取、触媒载体的塑造与激活、触媒效应的控制与指导,构建包含建筑、景观、公共空间和文化4个层面在内的触媒要素更新框架,从提升建筑群体、景观复合构建、优化公共空间、传承历史文脉4个方面提出触媒设计策略。研究表明:触媒理论与村落空间更新具有高度的适配性,为新时期乡村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与视角。  相似文献   

20.
南京城市森林生态价值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京市行道树及中山陵风景区森林资源的调查,对城市森林的生态价值进行了经济分析,计算了南京城市森林的生态价值,并从经济学角度为加快城市森林的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