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俳句是世界上最短的格律诗之一,泰戈尔的《飞鸟集》中的诗作是世界上最短的散文诗之一。本文将同在亚洲文化视野中的松尾芭蕉的俳句与泰戈尔的短诗进行比较研究,通过作品风格异同的分析,探究短诗创作的规律及各自所受思想、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进而为东西方文化交融日盛的当代艺术创作提供有益的思索。  相似文献   

2.
《原野》是曹禺剧作中的力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不可多得的佳构,但以往论者以作家不熟悉农村生活为由,否定《原野》主题思想的现实性和深刻性;把作品中使用的表现主义手法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说成是神秘主义,否定了作品的艺术价值.本文从作家创作的生活积累及社会背景、文化思潮、人物性格塑造及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等角度来重新探讨《原野》的价值及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伦理的类别以及伦理与悲剧的联系,对《哈姆雷特》和《雷雨》这两部戏剧作品进行粗略的比较研究,并指出伦理在悲剧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17,(4):57-60
《秋声赋》是田汉在1944年以他真实生活为原型创作的一部五幕剧。作为一部戏剧,《秋声赋》未能与田汉伟大的艺术成就相谐,但就其文学审美性而言,却可以称得上田汉在建国前文学性最高的作品,深切表现了特殊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作为田汉戏剧实验的代表作,《秋声赋》多方融汇了田汉戏剧创作的艺术追求。在戏剧史上,《秋声赋》历史意义高于其价值裂隙所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哈罗德.品特是当代剧坛上最有影响力的英国荒诞派剧作家之一。本文选取品特的早期主要作品———《一间屋》、《生日晚会》、《看房人》和《归家》,对比、分析了作品中深邃的现实意义,揭示了在这些荒诞作品中所蕴含的现实主义成分及折射出的积极的社会影响力。在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一方面,品特借鉴荒诞派的戏剧创作手法,创设出一个“亦真亦幻”的舞台世界;另一方面,以当代英国社会为创作背景,反映了剧作家对现实社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是自印度泰戈尔之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又一东方作家,《雪国》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中融入了川端康成的多种哲学理念,其中包括虚无主义哲学、矛盾哲学以及感伤主义哲学。解读作品中折射出来的哲学思想,必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川端康成的创作特点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7.
浅谈《伪君子》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科技信息》2009,(25):135-135
作为喜剧作品的典范,莫里哀的剧作影响了许多国家戏剧事业的发展。法国的博马舍,英国的菲尔丁、谢立丹,意大利的哥夫多尼,德国的莱辛等剧作家都曾受到莫里哀的启发。今天,莫里哀的许多喜剧已经译成了各种语言,成为世界各国舞台经常上演的剧目。他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欢迎,尤其是《伪君子》以其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技巧,成为各国剧坛最为经典、盛演不衰的一部。《伪君子》属于五幕诗体喜剧.是古典主义戏剧的杰作,不仅思想丰富深刻,而且艺术成熟。从剧本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古典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也可以看到莫里哀戏剧的特色.并可以从中学习和了解莫里哀喜剧创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8.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评论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涉及钢琴曲、管弦乐、室内乐、艺术歌曲、戏剧音乐等多种门类的作品两百多首,其中最能体现他的才能的创作形式是短小的钢琴曲和艺术歌曲。《阿贝格变奏曲》是他的第一部钢琴作品,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变奏曲之一。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舒曼生平和他受德国早期浪漫派文学影响而形成的音乐风格以及《阿贝格变奏曲》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从曲式、和声的角度对《阿贝格变奏曲》的创作特色进行分析;第三部分结合本人练习的切身体会,从演奏技术的角度对《阿贝格变奏曲》每个段落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吉檀迦利》是印度伟大诗人罗宾德拉纳持·泰戈尔的著名诗集,曾受到各国文艺界的重视,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诗人因此而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诗集是诗人“在五十岁那年(1911年)从他均三本诗集——《奈维德雅》(奉献),《克雅》(渡河)和《吉檀迦利》(献诗)——里面,以及从1908年起散见于印度各报章杂志上的诗歌,自己选译成英文的。”从写作的时间来看,有一部分写于1901年至1909年,另一部分则写于1909年他退出政治运动以后的几年。从表面看来,《吉檀迦利》是献神的诗,但实际上是诗人抒写自己心曲的作品。从这本诗集里,我们可以窥见泰戈尔在本世纪开头十余年的追求、失望、苦闷、奋斗的心  相似文献   

10.
奥斯卡·王尔德在戏剧《莎乐美》中倾注了其非凡的才能,《莎乐美》是在圣经故事莎乐美传奇基础之上得以创作而成。王尔德认为《莎乐美》属于悲剧的范畴,然而不难《莎乐美》在不少层面上具有喜剧元素,运用诺思罗普·弗莱的《批评的解剖》中关于春夏秋冬叙事结构的理论,这些戏剧元素得以清晰地呈现以丰富该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丁玲的戏剧作品数量不多,现仅存四部,即:话剧《重逢》、《河内一郎》、《窑工》,以及电影短片文学脚本《战斗的人们》。此外,还有一个秧歌剧《万队长》,是1943年丁玲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根据一个学员讲的真实的故事创作的,但只由中央党校文工团在南泥湾演出了两场,后因脚本遗失,未能保存下来。这些剧本,除《战斗的人们》写于1950年外,其他的三个话剧剧本是1937到1946年间,在解放区创作的。她在解放区创作的这些话剧,虽说在思想和艺术成就上逊色于她的小说创作,但在解放区的戏剧运动中却发挥过积极  相似文献   

12.
吸收方言词汇是明清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是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不可避免的使用了大量的北京方言词汇,但他在海州一带生活了40多年,而且《镜花缘》这部作品从酝酿到创作完成都是在海州完成的,所以作品中也存在大量的海州方言词汇。本文对《镜花缘》中的部分海州方言词语作解释,既可以帮助读者理解这部作品,又可以让我们通过这部作品了解19世纪海州方言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一、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作品(一)从标题入手钢琴作品,除少数作品的标题与内容无直接关系外,大部分作品均是对作品内容的提示。如《保卫黄河》、《牧童短笛》等,就这些标题能给人提供理解的方便。(二)以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为参考任何创作,都是社会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里的反映,每一篇作品都和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作者本人生活密切相关,从标题入手,同时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作为入门的参考是很有必要的。如分析《北风吹》、《G大调小步舞曲》(贝多芬)等作品,如脱离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个人生活状况,仅仅从标题入手,…  相似文献   

14.
龚达联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191-193
本文主要从人物形象、作家立场、创作风格等三个方面分析《她是一个弱女子》,认为:(1)主人公郑秀岳是“柔弱”的女性,是属于“自叙传”小说中的零余者;(2)作品突出其“柔弱”及悲惨的结局,体现了作家鲜明的政治倾向、态度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3)作家袭用“自叙传”的创作路数来反映重大的社会生活,导致作品中两种创作风格兼存。总之,《她是一个弱女子》的失败不在于叙写,而在于如何叙写柔弱。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宋元戏剧考》称“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元代文学以元曲创作的高度繁荣为特征,元曲不仅从数量上,而且从质量上看都占据了元代文学艺术的主流,进而成为“一代之文学”。然而与繁荣的元曲创作相比,此时却没有产生相应的元曲理论。理论著述仅见于研究歌曲与演唱的《唱论》,论制曲与曲韵的《中原音韵》,记述作家、作品、艺人并略加评论的《录鬼簿》和《青楼集》。另外还有一些象胡祗等在一些文集中专论元曲的序跋。不过,我们在研读这些理论作品的时候却发现,这些有关元曲的理论大部分采用的都是“目录体”。  相似文献   

16.
臧琳佳 《科技信息》2008,(17):175-175
罗西尼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浪漫乐派,喜歌剧大师,其作品《塞尔维亚的理发师》是意大利剧作家斯太尔比尼根据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戏剧《费加罗三部曲》中第一部的故事编成歌剧脚本。本剧是一部意大利传统风格的二幕喜歌剧,成为歌剧创作中有代表性的精品之一,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7.
《化人游》是作家丁耀亢的戏剧作品,《潘金莲》是作家魏明伦的戏剧作品。丁耀亢和魏明伦这两位相隔300多年的作家,可能是基于相似的人生经历,也可能是基于相似的艺术追求,竟然产生了强烈的心灵共鸣。《化人游》和《潘金莲》为他们的心灵共鸣提供了准确的解读文本。丁耀亢创作《化人游》是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社会原因的。魏明伦创作《潘金莲》,从表面上看,仅仅是重写了"一个令人同情,令人惋惜,又招人谴责,引人深思的潘金莲"。但这种重写背后,同样基于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对历史以及未来的深刻思索。  相似文献   

18.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远大前程》是他创作后期比较著名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悲悼》是“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金锁记》是中国近代女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这两位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这两部作品的结尾却呈现出了迥然不同的格调。文章从人物性格的不同、创作主体的不同以及作品所反映的不同社会背景分析形成结尾不同格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被世界文坛公认为是文学中的宙斯,他一生中创作出许多作品,直到现在也是大众最受青睐的艺术瑰宝。本文以莎士比亚喜剧戏剧代表作《威尼斯商人》中法庭审判片段为研究内容,从三个方面探讨莎翁的语言特点,包括矛盾的制造、气氛的渲染以及修辞的巧妙利用等,通过作品中不同人物形象所使用的不用语言特色,多元化的欣赏莎翁的该部戏剧,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也会从更深的层次,让欣赏者了解本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