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萃取法研究了硝酸铀-磷酸三丁酯-煤油萃取体系中有机相TBP浓度,水相铀浓度,硝酸浓度以及温度对铀稳定性的影响,并测定了不同条件下铀的氧化速度,找到了稳定铀的实验条件;还研究了除肼以外的其他稳定剂对铀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冠醚萃取色层法分离铀(Ⅳ)和铀(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聚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物和5种冠醚作固定相,研究了铀(Ⅳ)和铀(Ⅵ)在盐酸介持中的吸附行为,探讨了盐酸浓度、碱金属阳离子和冠醚孔穴直径及取代基对铀吸附的影响。成功地实现了铀(Ⅳ)与铀(Ⅵ)与钍的分离。  相似文献   

3.
4.
研究了六种冠醚与二-(2-基己基 )磷酸在无机酸介质中对六价铀的协同萃取行为。结果表明,协萃不仅与冠醚环上取代基的性质有关,而且与冠醚的孔穴大小也有关。/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通过对研制的一系列钛一铁复合吸附剂的吸铀实验及固一液界面电性质实验进行比较,得到了性能较好的吸附剂,与纯钦吸附剂相比具有吸铀量高、吸附速率快、吸铀量受温度影响小、易回收和造价便宜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稀释剂中二苯亚砜对铀的萃取,其萃取能力在不同稀释剂中按苯-甲苯-四氯化碳-氯仿的顺序变化,求出了萃取反应的焓变,并建立了萃取平衡常数与稀释剂物理参数间的经验方程。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UO2(NO3)2-HNO3-N2H5NO3体积中,以镀钌钛网为阳极,钛板为阴极电解还原制备铀(Ⅳ)的方法;探讨了电流密度,肼浓度,铀浓度,硝酸浓度以及隔膜等对铀(Ⅵ)电解还原的影响,确定了电解还原制备铀(Ⅳ)最佳的工艺条件;在隔膜电解时,U(Ⅵ)的还原率可达100%,而无隔膜电解还原时,U(Ⅵ)的还原率为62%。  相似文献   

9.
乳化液膜提取铀(VI)的动力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以2-乙基己基酯为载体的乳化液膜从硫酸盐介质中提取铀(VI)的动力学。测定了外水相组成、液膜组成、搅拌器转速以及温度对提取速度的影响。提出了提取铀的速率规律。并对提取过程的速控类型及传质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11.
12.
利用流动注射技术研究了由Jones柱产生的铀(Ⅲ)与光泽精的化学发光反应.建立了痕量铀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检出限为2×10-10g/mL铀,线性范围为1×10-9~1×10-5g/mL铀,相对标准偏差为1.0%(1×10-7g/mL铀,n=11).此法已用于合成海水中痕量铀的测定.同时对于反应机理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铀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纳米磁流体对铀(VI)的吸附行为.用沉淀法制备了磁粒径10~20nm的Fe2O2磁流体,考察了该磁磁流体对铀(VI)吸附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纳米磁流体浓度为2.5∥L、温度35~C、pH=3、吸附时间t=30min的条件下,对3×1014mol/L铀的吸附萃取率可达到84.15%.该吸附过程符合假设的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对乙氧基二溴偶氮胂与铀(Ⅵ)的显色反应.在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显色剂与铀(Ⅵ)形成稳定的,兰紫色配合物,其组成为1:1,在617nm处具有最大吸收值,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1.37×104L·mol(-1)·cm(-1),在0~90μg/25mL浓度范围符合比耳定律,该方法用于合成样品中微量铀的测定具有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以介孔硅基材料(MCM-41)为基底,以Cu、Fe为改性材料,利用体积浸渍法和蒸氨法分别合成了Fe-MCM-41和CuMCM-41两种复合材料。通过静态序批实验,考查了p H、吸附时间、投加量以及U(Ⅵ)初始浓度等因素对Fe-MCM-41和CuMCM-41吸附U(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溶液p H为5,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180 min,Fe-MCM-41和Cu-MCM-41的投加量各自为0.2 g/L,U(Ⅵ)初始浓度为10 mg/L时,Fe-MCM-41和Cu-MCM-41对U(Ⅵ)的最大吸附率分别为93.0%和84.2%。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能较好的拟合Fe-MCM-41和Cu-MCM-41对U(Ⅵ)的吸附过程,理论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11.94 mg/g和185.94 mg/g。FTIR和BET等分析手段表明,Fe-MCM-41和Cu-MCM-41对U(Ⅵ)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用0.1 mol/L的HCl作解析剂,循环5次后吸附率仍高达90%和80%以上,说明Fe-MCM-41和Cu-MCM-41具备较好的重复利用特性。  相似文献   

16.
17.
摘要:以氧化石墨烯(GO)、膨润土(Bent)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利用超声混合法合成了氧化石墨烯/膨润土复合材料(GO/Bent)。通过静态吸附试验,探讨了pH、投加量、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对GO/Bent吸附U(VI)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pH值为6,GO/Bent投加量为0.2g/L,U(VI)的初始浓度为10mg/L,吸附效果达到最好,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XRD、SEM、EDS分析表明,GO/Bent合成成功,活性位点丰富,离子交换参与了吸附反应。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锕系元素Np(Ⅴ)-U(Ⅵ)“阳离子-阳离子”配合物在硝酸和高氯酸溶液中的近红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离子浓度和溶液酸度对吸收光谱有一定影响,解释了不同条件下Np(Ⅴ)与U(Ⅵ)的配位行为,提出了Np(Ⅴ)-U(Ⅵ)之间可能存在的静电作用模型和水解配位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偶氮胂(Ⅲ)作萃取剂和显色剂,在PEG-(NH4)2SO4-Arsenazo(Ⅲ)体系中的非有机溶剂萃取光度法测定铀.将配合物从pH2.0(HCl)溶液或HCl—NaAc缓冲溶液)水溶液中萃取至PEG相,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55nm,摩吸光系数为3.0×104L.mol-1.cm-1,U(VI)的线性范围为0-4.5μ/ml,轴与ArsenazoC(Ⅲ)的配位组成为1:1.将方法用于煤渣中铀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