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神经网络对柴油机振动主动控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柴油机振动主动隔离,构造了一种振动主动控制(AVC)系统,并采用液压执行机构在柴油机双层隔振试验台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将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用于振动主动控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某些主要频率下振动可衰减8dB左右.  相似文献   

2.
NiTi形状记忆合金振动感知与主动控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复合于基体材料或嵌入机械结构中的NiTi丝对动、静应变的感知性能,基于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振动感知和驱动特性,实现了机械系统振动的智能化控制,建立起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基于机械系统参数时变的特点,应用时频分析方法很好地描述了机械系统非平稳振动响应的过程,结果表明,NiTi形状记忆合金可灵敏地感知动、静应变,并可迅速作出反应,有效控制振动。  相似文献   

3.
持续外力作用下加速度响应输出最优控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船舶海洋工程振动主动控制中,最优控制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持续未知外力的作用.在某些场合,加速度响应可能成为结构振动控制的评价标准之一;从测量角度讲,加速度响应测量较为简单,在这种情况下输出方程中含有状态量的微分项.为建立以加速度响应为反馈信息之一或中心的反馈因子的演算规则,作两步处理:对于具有部分先验知识的外力,可假定满足特定关系的微分关系,通过对原系统的状态方程作相应扩张的特殊处理,使其成为标准形式;探讨了测量加速度响应时,输出方程的两种表达形式,并从理论上给出了两种输出方程形式下,振动控制系统及观察器的设计.理论推导表明,加速度响应反馈控制实现的可能性,同时观察器应作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最优极点配置复合控制的弹性连杆机构主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最优极点配置复合控制策略对高速弹性连杆机构的振动主动控制进行了研究。基于机构弹性动力学分析(KED)建立了受控系统状态方程,讨论了系统最优极点的选取方法。对一个具有弹性连杆和摇杆的四杆机构进行数值仿真的结果表明,最优极点配置复合控制对弹性连杆机构振动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弹簧系统一种常见的二维非线性振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拉格朗日方程方法研究了理想对称双弹性振子做二维运动的变化规律,得到其微小振动的控制方程,用数值解法求解了振动方程,得到了振子运动的时程响应和轨迹图样.结果表明:理想对称双弹性振子的振动为非简谐运动,它的振动周期在y方向与振幅的大小成反比,波形与振幅无关,可看成是一个变形了的余弦波.  相似文献   

6.
消除溢出不稳定的鲁棒振动主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H∞控制理论应用于柔性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提出一种能够消除溢出不稳定的基于混合灵敏度方法的鲁棒控制策略.首先通过频域辨识得到柔性结构的降阶模型,而剩余高阶模态构成的非结构不确定性,通过对权函数的选择在设计阶段就加以考虑,然后基于降阶模型和未建模不确定的近似特性设计了鲁棒反馈控制器.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与通常采用的LQR控制方法相比,此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抑制柔性结构的振动,而且具有更好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7.
首先讨论了一种NiTi形状记忆合金(SMA)丝超弹性耗能原理,然后分析了SMA丝耗能能力与预应变之间的关系.本文还设计了一种用于框架结构振动控制的SMA超弹性阻尼器,并将该种阻尼器安装在2层框架结构模型上,进行了框架结构振动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种阻尼器的耗能效果明显,可以显著提高框架结构的振动衰减速率.同时,在地震波强迫振动条件下,对该框架结构进行了动力响应有限元法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安装了SMA阻尼器后,框架的振动响应幅度大幅降低,振动衰减速度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汽轮机组之类具有复杂结构的单轴转子系统振动及其控制问题时,建立的模型明显存在参数摄动,针对这类模型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了采用鲁棒性强的控制方法对轴系扭振施加主动控制,计算出模拟的汽轮机转子轴承系统扭转振动鲁棒稳定控制器的控制律,设计相应的控制器,依据集中参数模型的200MW汽轮机组轴系振动主动控制模拟实验台,进行计算机仿真,从仿真分析可知鲁棒稳定控制器对建模中的轴系质量和刚度等参数摄动具有良好的镇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种材料为聚甲醛(POM)的薄圆盘声波辐射体,压电换能器在其中心处产生振动激励.采用解析法设计了POM圆盘,用有限元方法对POM圆盘-换能器振动系统进行了建模、计算.在系统谐振频率处,有限元计算和实验测试了圆盘的振动位移与系统的电声效率.结果表明,POM圆盘和钢圆盘半径、厚度相同时,POM圆盘-换能器振动系统在空气中的半功率带宽更宽,而钢圆盘-换能器振动系统的电声效率更高;POM圆盘-换能器振动系统更易施加较高的电压或有功功率;激励电压相同时,POM圆盘的振动位移大于钢圆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拉格朗日方程方法研究了理想对称四弹性振子做二维运动的变化规律,得到其微小振动的控制方程,用数值解法求解出了振动方程,得到了振子运动的时程响应和轨迹图样.结果表明:理想对称四弹性振子的振动为非简谐运动,它的运动周期在其X方向和Y方向与振幅的大小成反比,但受振幅影响不大.波形与振幅无关,可看成是一个变形了的余弦波.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干摩擦阻尼结构对失谐叶盘系统振动局部化的影响,采用能够复现局部微动滑移特征的三维微滑移干摩擦模型和抗混叠时频域融合算法,对含干摩擦阻尼结构的失谐叶盘系统进行了强迫振动的计算模拟。比较了考虑围带处干摩擦阻尼和未考虑干摩擦阻尼时叶片振动响应的变化及局部化因子的大小,并研究了干摩擦阻尼参数在失谐叶盘系统减振控制中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干摩擦阻尼结构可降低失谐叶盘系统振动响应的局部化程度,叶片间的摩擦约束力完全不同,每支叶片所对应的最优初始正压力及最优摩擦系数均不相同。由于干摩擦阻尼结构对失谐叶盘中每支叶片的减振效果存在差异,在进行失谐叶盘系统减振设计时需考虑摩擦控制参数与各个叶片之间的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12.
将鲁棒控制技术应用于主动抗振控制系统中,并用于解决光学超精密抗振系统的不确定性问题,其中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将随机振动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后得到低频全局信息,随后设计鲁棒控制器对低频振动进行抑制,该方法克服了由模型自身和外部干扰所引起的不确定性,使得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抑制抗振模型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振动的干扰,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控制精度和灵敏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光学测量设备在外部振动的干扰下具有较好的鲁棒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同时也能较好的抑制低频振动.  相似文献   

13.
一种鲁棒自适应主动振动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类在有界输入和输出扰动情况下满足正实条件的主动振动控制的鲁棒自适应控制问题,提出一种鲁棒自适应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模太控制方法而言、此方法根据可直接测量的输出量构成控制律,因而不需要进行模太估计。基于有限维状态空间模型得到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律不存在由于模态截断引起的溢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While positive feedback exists in an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system,it may cause instability of the whole system.To solve this problem,a feedforward adaptive controller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Filtered-U recursive least square(FURLS) algorithm.Algorithm development proces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Real time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experimental tests were done.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tive control algorithm proposed in this paper has good control performance for both narrow band disturbances and broad band disturbances.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圆盘冷锯机圆锯片的振动问题,采用有限元法对圆锯片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不同夹径比圆锯片的前10阶固有频率和主振型,分析圆锯片不同夹径比的振动特性,找到了圆锯片剧烈振动的原因,并验证了有限元法研究圆锯片固有频率的准确性.有限元计算结果为圆盘冷锯机安装情况、工艺参数制定、结构的优化设计和振动控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卫星姿态鲁棒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执行机构性能下降或出现故障,提出了对执行机构故障具有完整性且满足H∞扰动衰减指标的状态反馈鲁棒控制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分析了圆盘极点指标与H∞指标的相容性,并在相容指标约束下给出了鲁棒H∞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和设计步骤.将鲁棒控制方法应用于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并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执行机构性能下降或故障状态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满足姿态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主动振动控制进行理论计算时,往往将体系简化为单自由度或多自由度,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工程结构的真实状态。首先进行LQR主动振动控制解析计算,得到主动控制器;随之进入ANSYS/APDL环境,对振动控制体系进行有限元建模;再将主动控制器输入设计的主动振动控制程序,以对体系开展主动振动控制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法能够较好地实现主动振动控制,为实际工程结构的主动振动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计算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压电智能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作感知和离子交换膜金属聚合物(IPMC)作驱动的悬臂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智能悬臂梁的压电传感和致动方程.并通过模态分析法变换为基于闭环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设计了压电智能梁的振动控制系统.将遗传算法和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相结合,采用遗传算法设计Q,R阵,以获取状态反馈控制律,研究了压电智能梁的振动的最优控制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证明,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振动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叶盘结构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的重要零部件,在工程实际中应用广泛。失谐普遍存在于叶盘结构中,并且会破坏叶盘系统原有的振动特性,是导致叶盘高周疲劳失效的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如何降低叶盘结构振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叶盘结构失谐振动的机理,归纳了失谐叶盘系统减振的主要技术方法,如人为主动失谐、碰撞阻尼、摩擦阻尼、优化叶片安装排序减振等,提出了今后的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软磁盘、硬盘的表面形貌和微摩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原子力/摩擦力显微镜,对市售的5种软磁盘及一种硬盘的表面形貌、1~100nN载荷下的微摩擦性能及表面粘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软磁盘主要由块状的磁粉颗粒组成;硬磁盘由环状磁道组成。硬盘的微摩擦力、表面粘着力、摩擦因子大于同样条件下的软磁盘,129mm(5.25英)软磁盘的微摩擦力、表面粘着力、摩擦因子大于同一品牌的86mm(3.5英)的软磁盘;探针与磁记录介质在大于20nN载荷下的接触为塑性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