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实验法通过12次测试获得受试者最大摄氧量,空腹及三餐后不同时间点血糖,不同强度、运动时间、起始时间运动后及次日晨的血糖,并对比不同运动方案的降糖效果.研究发现,该患者最大摄氧量绝对值为2.42 L/min,相对值为44.78 ml/kg/min,有氧能力较强;早、中、晚餐后血糖峰值出现时间均为餐后90min,且午餐后明显高于早、晚餐;餐后进行15min以内运动,中等强度血糖下降幅度大于低强度、较大强度;餐后进行30min运动,低强度降糖效果虽好于中等、较大强度,但运动停止后血糖反弹幅度较大,不适合该患者;餐后相同时间点(午餐后60min)进行中等强度运动30min效果好于15、45min,好于低强度30、60min;峰值前30min开始运动,运动前后血糖下降幅度大于峰值前15、45、60min.所以,该患者餐后(午餐后)60-75min开始,进行时间为15-30min、心率控制在143-147次/分中等强度跑台上的有氧运动为宜.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运动康复疗法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对50例中老年NIDDM患者实施了6个月的餐后90分钟运动锻炼的随访观察.结果表明:患者血糖实验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其中23名(占46%)患者在不用药物的情况下,基本得到控制.认为运动康复疗法应是中老年NIDDM患者首选的方法,在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运动更有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3.
运用双重盲检法对入选的40名患者随机分成运动组和非运动组,每组20人,实验时间均为10周,对实施健康促进运动处方前后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显示:健康促进运动处方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甘油三酯,改善身体的肥胖程度;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显著改善了生活质量.为相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点血糖测定方法与动态血糖测定方法对1型糖尿病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的影响,为1型糖尿病患者制定合理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最终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及避免高血糖对机体带来的损伤。方法:选40例1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点血糖监测组和动态血糖监测组。以发现无感知低血糖次数,发生现症低血糖和酮症的次数为比较对象,来评价血糖谱的稳定性。依据监测到的血糖谱调整治疗方案,血糖平稳所需治疗时间及血糖漂移幅度来评价血糖检测方法的优越性。结果: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组调整治疗方案所需时间短,血糖波动幅度小。结论: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与点血糖测定方法相比,在稳定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谱的研究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巴州科技》2005,(2):28-28
糖尿病虽属终身性疾病,但多数患者经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及合理用药,是能够将血糖降至较理想范围的。但也有些病人,血糖忽高忽低,经常不稳定,究其原因,主要与患者性格和心理因素相关,即情绪变化导致了血糖的波动。  相似文献   

6.
结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提出了制定提高大学生免疫力的运动处方原则,探讨了处方中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运动项目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及护理.方法:分析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的操作管理方法,有针对性做好护理.结果:能够充分了解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有效地发现高血糖和低血糖,制定更加准确合理的血糖调整方案.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更加精确的调整患者的用药量,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预防及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将2018年4月~2019年4月接收的104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照组(n=52例)和护理组(n=52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护理组合理饮食、运动疗法、遵医用药、自我监测等方面的依从性均较对照组好(P0.05);两组护理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测定值与护理前相比均降低(P0.05),且护理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糖尿病生命质量量表(A-DQOL)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升高(P0.05),且护理组较对照组高(P0.05)。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以及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对1例糖尿病病人12年血糖测定的动态变化及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探讨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及时的干预和规范治疗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糖等生化指标,对单个病例进行追踪分析。(1)早期强化治疗效果明显;(2)坚持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历时12年的基础治疗,空腹血糖共监测123个时间点,有三个时间点超过血糖控制目标的理想值范围,占2.4%.非空腹血糖共监测455时间点,有35个时间点超过血糖控制目标的理想值范围,占7.6%;有6个时间点超过血糖控制目标的良好值范围,占1.3%。(1)早期强化治疗对血糖的严格控制使病人受益,提示诊断糖尿病后尽早控制血糖的重要性;(2)通过对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动态监测,可用来评价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的效果,这种数字记录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自我监控的重要方法,督促病人调整饮食,坚持运动,长期将血糖水平控制在理想值范围。  相似文献   

10.
和传统耐力运动处方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力量练习更有利于改善糖尿病人的糖代谢、脂代谢及相关并发症.目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一般采用有氧运动和力量练习结合的方式进行,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对2型糖尿病力量运动处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短时跳绳运动对RNM代谢血糖干预效果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短时跳绳运动对蛋白激酶(RNM)代谢具有促进作用,通过短时跳绳运动可以增强RNM代谢,改善心血管功能,研究短时跳绳运动对RNM代谢血糖干预效果影响十分必要。研究血糖干预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体内的核酸基与蛋白多肽特征,分析得到短时跳绳运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I型含有CagA和VacA基因并表达两种蛋白,并计算心肌酶谱同化激素的生成当量,建立短时跳绳运动下RNM代谢血糖重要官能团状态方程,建立短时跳绳运动对人体的血糖干预过程,获得RNM代谢血糖的衍射斑点,并对衍射斑点进行酚标记,完成短时跳绳运动对RNM代谢血糖干预效果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短时跳绳运动进行RNM代谢血糖干预,得到核酸基和蛋白多肽的适合浓度为50 mmol?L-1,通过短时跳绳运动锻炼,各项功能指标优于没有进行短时跳绳运动锻炼的测试组,说明通过短时跳绳运动,对RNM代谢血糖干预具有显著性特征,改善了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水平,使得血糖值控制在6.1mmol/L以下,避免高血糖等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治疗方案选择的参考指标.方法选择血糖控制不佳的31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行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血糖稳定后检测胰岛功能,空腹C肽≥1 ng/m L的患者改为口服促进胰岛素分泌类药物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1),空腹C肽1 ng/m L的患者继续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4次/d(方案2);接受方案1的患者连续治疗7 d后若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未达标,则改行方案2.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1组患者体质量指数、空腹C肽、餐后2 h C肽、Δ空腹C肽明显高于方案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方案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稳定后分组,两组患者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空腹血糖达标率、餐后2 h血糖达标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门诊随访,方案1组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方案2组,空腹血糖达标率、餐后2 h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方案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Δ空腹C肽为选择方案1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体质量指数、餐后2 h C肽可作为降糖方案选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将宁夏枸杞经烘干、脱脂、脱小分子糖、水提、浓缩、乙醇沉淀、脱蛋白、脱色和干燥,获得枸杞多糖(Lycium polysaccharide,LBP),经苯酚-硫酸法检测其糖含量为67.9%,LBP 的得率为0.7284%.将LBP 用于经高脂饮食和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治疗,治疗分为枸杞多糖高剂量组、枸杞多糖低剂量组、糖尿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检测了LBP 的急性和慢性降血糖效果,可见LBP 在短时间内可降低糖尿病小鼠餐后血糖水平,并提高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但不能使糖尿病小鼠糖耐量正常化.长期服用LBP 时,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枸杞多糖的降血糖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即高剂量的降糖效果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14.
观察网球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将60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其中,运动组进行4个月的网球运动锻炼.分别检测对照组和运动组实验前和实验4个月后次日、安静空腹状态下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糖和血脂指标.结果显示,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网球运动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糖和血脂指标的改善.本实验提示,网球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性病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探讨健步走、健步走+抗阻力运动是否具有改善糖耐量减低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胰岛素敏感性与体成分的作用及其不同点.将61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健步走组20例、健步走+抗阻力运动组20例、对照组21例,2组受试者采取24周运动处方的锻炼,并根据检测的3组24周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2运动组24周运动干预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体脂百分比、腰围、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空腹胰岛素、餐后2h血糖有显著性差异,而体质量指数和空腹血糖却无显著性差异;2运动组之间干预效果的差异上,健步走组的腰围干预差异比健步走+抗阻力运动组的大.糖耐量减低者进行24周健步走、健步走+抗阻力运动可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体成分,但在腰围的作用效果上健步走对腰围的影响效果较健步走+抗阻力运动的明显.  相似文献   

16.
邓先强 《科技信息》2011,(19):391-391,359
随着糖尿病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化,目前对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采取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健康教育、血糖与尿糖的监测等5个方面的综合治疗。但始终把运动疗法作为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着重阐述了II型糖尿病运动疗法的作用、运动疗法的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是非常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可以导致终末期肾衰,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引起的重要的临床问题是尿蛋白和肾功能减退。运动作为糖尿病管理中的一个手段得到广泛共识。但急性运动引起尿蛋白和降低肾小球滤过率,所以运动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存在争议。研究的目的是调查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微白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跑台上进行8周的有氧运动。大鼠分为4组:坐式对照组(ZD);运动对照组(YD);坐式糖尿病组(ZT)和运动糖尿病组(YT)。分别取建模成功稳定期(第四周末)和运动8周后的血样测定血糖水平。测定肌酐清除率(CCr)和微白蛋白尿(MA)评价肾功能。数据分析显示,与ZT组相比,有氧运动显著降低YT组血糖水平(p〈0.05);与ZT组相比,有氧运动显著降低YT组微白蛋白尿水平(p〈0.01);与ZD组相比,YD组和YT组肌酐清除率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肌酐清除率下降,有氧运动对微白蛋白尿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因此可能延迟糖尿病大鼠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空腹血糖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护理干预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依从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分析长期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少年血糖、血脂及体重的影响,选择参加某减肥夏令营、不经常锻炼的120个体脂率大于30%的肥胖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受试者进入减肥夏令营后需进行5周全封闭式营养干预与运动干预,所有受试者一周运动6 d,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进行2 h的有氧运动,在正式运动前需进行10 min的准备活动,在运动结束后需进行约15 min的整理活动。结果经5周有氧运动后不同性别受试者体重均有所降低,说明长期有氧运动可有效减少肥胖青少年脂肪,降低肥胖青少年体重;肥胖青少年血糖指标均降低,原本异常的受试者血糖水平降低至正常水平,说明长期有氧运动能够有效降低血糖,减少并发糖尿病的危险性;同时,长期有氧运动对改善肥胖青少年血脂水平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