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因此,能否制定科学合理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直接影响到重污染天气应对效能。通过对2013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编制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分析研究发现,部分地区制定的应急预案普遍存在预案文本质量不高、组织机构权威性不够、预警分级不合理、应急响应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为此,从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入手,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张祥志  汤莉莉 《科技资讯》2013,(16):128-129
本文从相关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及气象条件入手,分析了2011年江苏省发生的6次较大规模的灰霾污染天气及特征,总结了灰霾形成与气象因素的密切关系,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发达的县级城市,监测部门要抓住上级和社会各界对处理处置突发性环境事件十分重视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在能力建设中重点解决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本文就县级应急环境监测体系得建立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重污染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2017年5月4-6日京津冀地区部分城市发生了一次由沙尘引起的重污染天气.通过对此次沙尘天气进行空气污染整体情况、污染过程出现的主要污染物、颗粒物与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的分析,发现本次污染过程具有形成快、持续时间较长、消散快的特点;以PM2.5与PM10为代表的颗粒物是此次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气压、平均气温和风向风速等气象因子.影响本次重污染过程;本次扬沙、浮尘天气的污染源是从外地输送而来,是受到来自西北的气流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天津市宝坻区2016—201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能见度与各项气象要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风速和能见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当地面风速持续较小时,易导致能见度降低。结合风廓线雷达和大气成分资料,对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风廓线雷达能实时反映高空风场的变化情况,进而判断污染物的扩散方向和传送途径,为短时环境监测预报提供依据;根据高空垂直速度的变化情况,判断本地是否存在上升气流,进而形成局地弱辐合区,使周边污染物聚集,出现污染天气。  相似文献   

8.
利用NCEP/NCAR和FNL再分析资料,并结合长三角城市群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探讨了2014年1月18—25日长三角城市群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气象成因以及污染物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污染期间随着相对湿度和PM2.5浓度的升高,大气能见度明显降低。2014年1月影响我国的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弱,导致重污染期间冷空气活动偏弱;此外,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限制垂直运动的发生、发展。上述因素有利于长三角地区污染物在近地面层堆积,导致重污染天气的发生发展。污染物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扩散。低空气温低时,不易形成对流,促使污染物在长三角地区堆积。HYSPILT模式模拟显示污染物主要来自山西、河北一带,以平流和弱辐散的方式向长三角地区输送。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可较好地模拟出PM2.5浓度的变化过程,可用作长三角城市群重污染天气预报的业务模式。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3—2016年廊坊市环境监测数据以及同期相关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重污染天气特征及影响的气象条件.结果发现: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重污染天数逐年下降;重污染天气主要出现在1—3月、10—12月;重污染天气首要污染物只有PM10、PM2.5、O3与PM10,PM2.54种情况.重污染天气日气象要素特征明显:主导风向主要位于风玫瑰图的第一、第三、第四象限,风速基本上小于1.6 m/s;相对湿度多在50%以上;年均能见度小于10 km;1—3月、10—12月主要污染月逆温层厚度更厚,强度更强,逆温出现频率也更高;静稳天气指数除了4、5、7月小于10以外,其余月均大于等于10;3—6月混合层高度在1000 m以上,其余月小于1000 m;重污染日霾、雾、轻雾、露、霜、结冰6种天气发生的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Hysplit拉格朗日后向轨迹模式,结合AQI指数分析及当时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2017年12月13—14日太原市出现重污染天气的影响因素。根据分析,12月10—11日太原市区以西北风为主,风力较大,风速较强,从12日开始风向由西北转为南风及东南风,一直持续至14日,形成重污染天气;从14日开始风向逐渐由东南转变为西北风,空气质量出现逐渐好转;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形成喇叭口地形,造成通风不畅,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尤其偏南风时外来输送的污染物在市区造成大量堆积,难以扩散,外部传输为污染的加重提供了增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钟娟 《科技资讯》2012,(33):145-145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安全隐患问题已成为社会聚焦的热点。而基层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装备、人员配置、通讯、交通设备等多方面硬件软件还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的应急监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号令下,军地各部门迅速调集力量,全力展开抗震救援;其中,航空救援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航空应急救援同时也暴露出了管理体制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健全,救援装备数量太少、机型不配套,缺乏救援专业队伍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还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建立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关注与期盼.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高效用水精量控制不仅是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构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与效益,能够为国家粮食安全与水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在十二五国家863计划首批项目中科技部启动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组织实施的农业高效用水精量控制技术与产品主题项目,8月15日,项  相似文献   

14.
大花蕙兰快速繁殖体系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4种大花蕙兰外植体诱导原球茎形成的效果和不同激素配比对茎尖原球茎诱导及增殖与分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原球茎适宜外植体为茎尖,培养60 d后诱导率达到76.0%。而其他3种外植体均不能有效诱导原球茎形成;其中0.5 mg/L 6-BA+0.1 mg/L NAA激素组合诱导茎尖原球茎形成率达到87.8%;而茎尖原球茎在各激素组合处理中增殖率均能达到100%。原球茎在1.5 mg/L KT+0.5 mg/L IBA激素组合中增殖与分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和分化系数分别达到5.19和2.80。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济南市冬季大气重污染过程特征,以2020年12月8日—13日发生的一次典型大气重污染过程为例,从污染过程、气象条件、细颗粒物化学组分等角度综合分析此次重污染过程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过程期间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其平均质量浓度为137 μg/m3,11日21时达到此次污染峰值,PM2.5质量浓度高达为235 μg/m3。重污染期间高空环流较为平直;低层850 hPa受西南气流影响,有利于逆温层结的形成;地面均压场控制,平流雾、辐射雾交替产生。静稳气象条件使得PM2.5质量浓度累积及高湿状态下颗粒物二次转化增强。观测期间,二次离子(SNA= $SO^{2-}_{4}$ + $NO^{-}_{3}$ + $NH^{+}_{4}$) 质量浓度为85.4 μg/m3,占PM2.5质量浓度的52.0%。硫转化率(RS)和氮氧化率(RN)均值分别为0.44和0.33,大气中SO2和NO2的二次氧化程度较高;RS高于RN,表明污染期间二次$SO^{2-}_{4}$的二次转化效率高于 $NO^{-}_{3}$$\rho_{NO^{-}_{3}}$ / $\rho_{SO^{2-}_{4}}$平均值为2.1,表明移动源对PM2.5污染的贡献占主导地位。有机碳和元素碳浓度的平均比值为6.5,可见本次重污染期间济南市大气中存在二次有机碳(SOC)污染。采用有机碳和元素碳比值(ρOCEC)最小比值法估算得到重污染期间一次有机碳浓度和二次有机碳浓度分别为11.9 μg/m3、4.3 μg/m3,表明一次燃烧源对污染过程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17.
浅谈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勤  蔡松 《科技信息》2011,(5):52-52
矿山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述了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矿山应急救援系统的组成、响应程序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建立统一应急救援体系之"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化大生产以能量巨大输入为突出特征,生产过程中潜伏着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危险。根据国外经验,建立统一应急救援体系是当务之“急”。本文着重就该体系的机构设置及职能、运行机制、保障制度、实施手段等内容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我国各地正在依法进行安全生产救援体系的建设和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也于2006年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应急体系的建立、完善、运行提出进一步的思考。包括:对应急体系应注意上下结合、左右协调、使其趋于统一、完整;以“紧急状态法”牵头,尽快充实、完善应急救援的三级法规体系;以预测、预警为重要内容的运行机制应具备风险评价、监控监管、检测检验的功能,要加大投入构筑应急保障系统等,对上述内容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就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评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指通过对政务信息资源的编目、注册、发布和维护,实现对政务信息资源的发现、定位和普遍共享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作为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之一,《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T21063.2-6-2007与《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GB/T21062.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