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亲社会行为不仅是道德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有:认知水平的发展、性别差异、父母和教师的教育方式、幼儿学习环境。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方法有:加强榜样示范的教育作用、强化幼儿积极行为、加强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冯斌斌  胡中武 《科技信息》2012,(20):103-104
观察学习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内容,该理论十分强调榜样示范和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大学生榜样教育工作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我的班级调查问卷"和"青少年公益心调查问卷"调查了温州、宁波、衢州3个城市五所中学的445名中学生,探讨中观系统因素中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榜样和班级环境对青少年公益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及过分干涉对青少年公益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父母榜样示范作用对青少年公益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班级环境中的同学关系和秩序与纪律对青少年公益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3—6岁的幼儿模仿性强,正处于向别人学习的阶段,身边的人,尤其是常接触的人,如家长、教师,他们一些良好的言行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其榜样教育作用是对幼儿最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环境对人的成长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功效,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空间影响行为,环境塑造人格”;而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写道“非其地,树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都说明了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6.14岁的孩子正处在一个受榜样影响的心理年龄阶段。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生活的校园中,我们可以创设符合时代特征的,符合学生年龄需求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选择了排球运动员为对象,探究教练员领导行为和激励氛围如何通过归属感将外部激励内化,进而影响运动员的行为倾向.结论表明:排球教练员的民主、社会支持、训练指导和正面反馈对任务导向型激励氛围作用明显,而角色认同对激励氛围内化的作用最为显著,激励内化归属感有效预测运动员积极行为取向.排球教练员训练指导、正面反馈和社会支持行为是预测运动员积极行为取向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德育环境是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的全面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与制约。从德育环境的功能看,它对大学生道德认识有导向作用,对大学生情感有熏陶和感染作用,对大学生行为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对大学生品德形成有榜样示范作用。因此,加强德育环境建设,应注意高校的物质环境、制度和精神等因素的建设,使大学生在一种“无声之教”的优良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激励理论是邓小平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激励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运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物质激励是调动全校广大教职工的重要手段,是整个激励机制的“经济基础”;突出了精神因素的激励作用,激发教职工的潜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的作用;公平公正的奖惩措施能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绩效;民主参与激励能增强凝聚力,培养主人翁感;领导行为的榜样激励具有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9.
王建中  徐安兴  丁科 《科技信息》2009,(28):I0058-I0059
激励理论在管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管理”行为。研究激励理论,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借鉴激励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目标激励、奖惩激励、情感激励和榜样激励,从而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激励机制与高校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巧玲 《龙岩师专学报》2001,19(4):123-124,127
激励理论是邓小平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激励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运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物质激励是调动全校广大教职工的重要手段,是整个激励机制的“经济基础”;突出了精神因素的激励作用,激发教职工的潜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的作用;公平公正的奖惩措施能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绩效;民主参与激励能增强凝聚力,培养主人翁感;领导行为的榜样激励具有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1.
道德的现实意义在于规范和影响人们的行为,它要使整个社会更人道、更公正、更可人心、更合人意。道德对人们行为的影响表现为:规范约束、调整节制、鼓舞激励、自省完善。道德不仅具有弘扬人性、实现人的价值、使人不断自我发展完善的功能,道德行为还能同时促进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它在社会活动中发挥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合作范围、激励努力工作的作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有以下特点:非制度性、非强制性、主体内化性、主观认同性。  相似文献   

12.
激励,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已愈来愈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准确运用激励机制激发人的动机,加强人的意志,使人产生内在的精神动力,管理实施中常用的激励手段有:目标激励、领导激励、榜样的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和物质激励,在实施激励时,要注意掌握激励的时效性,激励的范围,激励的力度,以及庆注意激励目标的合理性和激励的公正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量化创业各可控因素对于林农创业行为的影响,找出其中关键因素,为建立林农创业激励模型提供数据和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创业理论、行为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从林农自身素质和政府行为激励的角度对林农创业行为的机制进行分析; 收集江苏林农创业的相关数据,建立相关林农创业的计量经济模型。【结果】通过统计检验发现:有无配套激励政策、林农受教育水平、有无创业平台、是否接受过创业培训、有无树立创业榜样、林农年龄等因素对创业的影响呈显著正向关系; 政策支持资本、政府科技投入的影响虽然为正向,但不显著; 风险态度对林农创业行为的影响是负向的。【结论】政府可以从如教育、培训、创业平台、配套措施等方面入手,同时扶持树立创业榜样、建立创业风险保障体系等措施提高林农通过个人努力获得收益,从而完善林农创业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文章以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以检验公司高管持股与绿色创新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高管持股显著负向激励企业绿色创新行为,单纯的持股激励并不会降低公司高管的短视行为;非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对绿色创新具有更加明显的积极作用,而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剧了高管持股对绿色创新的负向作用;环境规制在公司绿色创新方面的抑制作用受高管持股被进一步放大,政府环境规制强度提升会产生更严重的代理问题。本文从实际控制人性质和环境规制2个角度论述检验了高管持股对绿色创新的影响,以期为政府政策制定及公司员工激励设置提供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5.
行为分析法在散乱垃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环境行为学为指导,将行为分析方法中的激励法(prompting)运用于公共空间的散乱垃圾管理实验,收集第一手数据资料,展示人们在公共空间乱扔垃圾这一负性环境行为现状,并分析激励物——标语的设置对改变人们乱扔垃圾行为的影响,进而揭示激励物与人们的环境行为的关系,为环境管理部门实施公共空间垃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榜样作为一种教化手段.具有理想性、生动性、亲切性的特征。在现代中国道德教育活动中.榜样教化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有助于培养健康的社会风尚;有助于提高民众辨别善恶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为了更好地进行榜样教化,既注意对榜样作平实而持久的宣传,又注意所宣传的榜样多样化、多层次性,并不能随意夸大榜样教化的作用.对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应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测榜样作用对青少年公益行为的影响。方法:以高中生为被试,采用启动范式的现场实验法,设计三个实验。结果:榜样行为对青少年的公益行为(捐款)有显著影响;不同的榜样样例(公益榜样样例/非公益榜样样例)对青少年公益行为有显著影响;公益正性类别启动对随后的捐款意愿具有促进作用。结论:榜样启动对青少年公益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对于了解青少年公益行为的内隐启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制度理论、高阶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为基础检验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探讨管理者环保意识在两者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和技术能力的中介作用,构建一个新的整合框架。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激励型环境规制正向影响更强;管理者环保意识正向调节强制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的作用,对激励型规制和绿色创新的关系无显著调节作用;技术能力在强制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激励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行政人格具有多种对内对外功能。行政人格对内功能主要表现为价值定向、动机整合、行为调控等功能;行政人格对外功能主要体现在榜样激励、体系维护、社会辐射等功能。但是这些功能并不是万能的和无条件的。其域限为行政人格本身价值的可效性、行政人格的功能对象的可纳性、行政人格的道德环境的可宜性。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用户创新变得更加便捷,用户创新在企业产品创新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从创新动机、信息粘滞性、互联网环境激励与用户创新行为的关系入手,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和相应的研究假设。通过对222份互联网用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用户创新行为受到创新需求、创新获益、创新成就感、信息粘滞性和互联网环境激励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但领先用户和普通用户在这几个变量与创新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建议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