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伟  宫玉梅  曹征 《科技信息》2011,(22):I0253-I0255
可重构计算系统设计中把计算密集的代码用硬件加速器实现以提高系统性能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在包含硬件加速器的系统中,程序员要了解硬件加速器的实现细节,控制硬件加速器的配置、软件和硬件模块之间的通信,这种不透明的编程方式影响了系统开发效率。本文提出了一个对程序员透明的软硬件协同编程模型,程序员可以像调用一个软件函数一样去使用一个硬件加速器,而把硬件加速器的配置、软硬件通信等操作交给操作系统和辅助硬件控制器实现。同时,该编程模型采用自重构技术即由嵌入式处理器控制完成动态重构,可支持动态调用多个硬件函数,使得多个硬件加速器可以分时复用硬件资源,从而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小型回旋加速器虚拟样机技术是把小型回旋加速器的理论计算、分析、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加工、装配、调试、运行、维修等专家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在系统仿真和虚拟现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概念技术。基于虚拟样机,可以实现创新设计,有效降低探索风险。文章探讨了回旋加速器虚拟样机系统框架,讨论了虚拟样机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回旋加速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仿真,提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集成和多学科协同设计的回旋加速器虚拟样机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3.
回旋加速器真空系统的改进谢德高张友发(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回旋加速器的真空系统能否安全运行,对回旋加速器的正常供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设备老化和供电供水等方面的原因,致使真空系统常出现烧坏电机以及损坏设备等停机故障,严重地影响到加速器的...  相似文献   

4.
回旋加速器离子源供气系统的改进谢德高张友发(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离子源是加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供气系统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离子源的工作状态,并影响着加速器的正常开机供束.我所1.2m回旋加速器的离子源供气系统,原由以玻璃为结构材料的带油电解槽装置...  相似文献   

5.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聚焦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的相关研究,利用ISI Web of Knowledge 数据库中收录的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相关的研究论文作为分析对象,分析了时间、主题、国家和机构等分布特征及国际合作情况,并结合定性资料的调研,表明2000年来,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的相关研究日趋活跃,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俄罗斯5个国家...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医用回旋加速器系统验收监测数据与监督性监测数据,直观地观察该回旋加速器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辐射防护设备与设施运行状况,为日常监督管理和辐射事故应急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将 RFQ 作为加速器质谱系统(AMS)的加速器是AMS小型化的一条可能途径,减小 RFQ 加速器的输出束流能散是实现这一途径的关键.对 RFQ 加速器成形段部分对束流输出能散影响的分析表明,在减小调制系数、极间电压、同步相位,使各参数匹配的同时,适当地增大纵向聚焦力可显著降低 RFQ 输出束流能散.利用变参量 RFQ 动力学模拟程序 RFQDYN 进行模拟优化,得到输出束流能散为0.4%的 RFQ 加速器物理设计.  相似文献   

8.
超高速微小碎片激光测速系统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超高速模拟实验是研究微小空间碎片撞击效应经济有效的手段,其中等离子体加速器为微米量级碎片的主要地面模拟设备.本文研制了在等离子体驱动微小碎片加速器系统并应用于高速飞行微粒速度测量的激光测速系统.该激光测速系统工作原理是.利用主动激光照明,在颗粒飞行路径上形成光墙,通过检测颗粒通过光墙形成的散射激光,得到微粒到达光墙的时间,利用飞行时间法进行高速微粒速度测量.在激光测速系统原理测试实验中,采用信号响应上升时间小于10 ns,电子渡越时间小于20ns的高灵敏、快响应的光电倍增管,原理试验测得该探测系统的响应时间仅为约70 ns.该响应时间小于速度为15 km/s的颗粒通过3~5mm厚度的片状激光束的理论时间,并验证了该系统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的特点,可以满足超高速微粒(8~20 km/s)通过3~5 mm激光墙的时间阈值(约0.1 μs)的需求.目前,激光测速系统已经应用于等离子体加速器发射超高速微粒的试验中,能有效测量等离子体加速器所发射的高速微粒的群速度,对15 km/s及以上速度的超高速颗粒亦能捕捉到有效信号,实现对微粒速度的测量,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在等离子体微小碎片加速器上开展的超高速撞击试验中,激光测速系统能够实现无损在线速度测量,对等离子体加速器上开展的超高速撞击试验提供了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9.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德国电子加速器中心(DESY)、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FNAL)以及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宣布,他们将联合打造下一代高能物理信息系统INSPIRE(目前高能物理学界使用最多的学术搜索平台是SPIRES)。这一系统将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即将开启粒子物理学新纪元之前,为全世界的科学家提供强有力的创新性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0.
RFQ加速器腔体电场分布的冷模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谐振腔的微扰理论,采用小球微扰法,为射频加速器建造中的冷模测量建立了一套自动测量系统,实现了高精度、批量自动化测量的要求。并用该系统对一台设计中的射频四极场(RFQ)加速器冷模进行了测量,验证对RFQ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元坝气田汽提塔工艺参数不合理、汽提效率远低于设计要求、存在极大优化空间的现象,开展了含硫气田水汽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确定出主控因素为气液比、进液量、进液pH值和填料比表面积,以此指导汽提塔汽提效率优化。现场应用表明,优化后汽提塔汽提效率达到76.6%,比优化前提高29.2%,年节约成本280.97万元,降本增效效果显著,也为同类海相高含硫气田的现场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变论域模糊PID的汽提塔温度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汽提塔生产过程具有非线性、强耦合、大时滞及温度难以精确控制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变论域模糊PID的汽提塔温度控制系统.选取了基于模糊规则的伸缩因子,将变论域思想和模糊PID相结合,形成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系统结构.分别对常规PID算法、模糊PID算法及变论域模糊PID算法的汽提塔温度控制系统的仿真曲线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算法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小的超调量和更好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3.
对以生物质热解气为原料的低温甲醇洗工艺进行模拟和研究,热解气主要成分为CO2、H2、CO、H2S、COS和水等。采用Aspen plus对低温甲醇洗工艺进行全流程模拟,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模拟结果与实际值基本吻合。针对原工艺H2S浓度低的问题,提出两个改进方案以提高H2S的浓度:①提高气提塔的N2流量;②在气提塔后添加一个闪蒸罐,气提塔塔底的甲醇溶液经过加热和闪蒸后再进入甲醇再生塔。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可以大大提高再生气中H2S的浓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在印刷线路板的冲孔模中,采用的液压卸料装置。分析了液压卸料装置的结构及应用。说明了液压卸料装置在印刷线路板冲孔模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以挥发性产物和非挥发性底物为特征的四相反应器——分离器。在此反应器中,生物催化剂被固定在固体柱填充物上并与含有底物的液相接触,汽相流过柱子而将挥发性产物蒸发迸入汽相。反应器由同方向流的浓缩器和反方向流的分离器两个基本汽——液流部分组成。并建立了吸附的单层细胞稳态群体数学模型和反应器平衡状态模型。  相似文献   

16.
FCB退锡废水含大量锡、铜、铁等重金属以及硝酸等有机、无机酸,具有强腐蚀性,是多年来严重污染环境的废水之一。介绍了退锡废水的特点及可利用性,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废退锡水的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及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一种改进的二氧化碳吸收减排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研究利用乙醇胺(MEA)溶液从化石燃料燃烧电厂的尾气中分离CO2来减小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ASPEN PLUS软件结合电厂参数建立了MEA溶液吸收CO2的流程.流程中的反应采用Eletrolyte—NRTL模型,吸收塔、解吸塔采用RADFRAC模型.通过模拟分析操作参数变化对CO2减排流程的影响,获得了最优操作点,同时对流程进行了改进,对压缩机级间热能回收进行了探讨.通过优化得到流程的最优操作点:MEA的质量分数为40%,CO2的回收率为99.2%,解吸塔操作压力为0.2MPa,贫液负载量为0.131.回收压缩机级间热能及改进操作条件后,最优操作工况下CO2的解吸能耗为2.947GJ/t,减排成本为344.0元/t,电厂效率由减排前的45%仅降为32.75%.  相似文献   

18.
采用ProMax2.0模拟了30% (质量分数)单乙醇胺填料塔吸收 - 解吸CO2的传统流程,考察了贫吸收液CO2负载(CLL)和溶液循环流速(SCR)对解吸用再沸器热负荷(Qreb)的影响.全系统模拟结果表明,当CO2 移除效率为90%时,CLL增加导致Qreb显著下降后再缓慢上升,其最佳值为0.20 mol CO2/mol MEA (MCPM),此时Qreb达最小值3.24 GJ/t CO2.单独的解吸系统模拟结果显示,当CLL 和富吸收液CO2负载(CRL)不变时,解吸塔中富胺进料流量的变化不影响热负荷.然而,由于全吸收 - 解吸系统CLL和CRL的变化则直接导致解吸塔富胺进料流量和热负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对影响摘脱式联合收割机割台损失的几种主要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 ,给出了部分因素对割台损失的影响曲线 基于因次分析 ,得出了割台损失与机器前进速度、摘脱滚筒旋转角速度和作物穗幅差相关的损失模型 ,并用试验数据对该模型的系数进行了拟合 ,同时对由该模型得出的损失曲线进行了分析 对实际摘脱割台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的确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单塔加压汽提塔进行模拟,模拟分析了热冷进料比、塔顶采出量、侧线抽出量与热进料进塔温度对净化水氨含量的影响,确定了汽提塔优化后的操作参数,为汽提塔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