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全球的五大危机尽人皆知,人口危机、粮食短缺资、源枯竭、能源乏、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而这五大危机都有个共同的根源--人口爆炸.不过,2004年3月22 日,美国人口调查局发表一份报告说,由于出生率降低和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非洲)死于艾滋病,世界人口的增长势头正在减缓.这对于长期担心地球上人口爆炸的人类来说,亦喜亦忧.喜的是世界人口总算在减缓了,忧的是自然的残酷力量在介入人口的调控了.  相似文献   

2.
一语惊世界 正当全世界满怀期待地冀望转基因作物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危机时,负责协调转基因作物研究的英国前首席科学家大卫·金(David King)教授突然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声明(以前大卫在转基因作物和核能问题上的立场一直遭到责难,2008年初卸任),认为转基因作物有可能解决第三世界的饥饿问题,并呼吁政府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进行投票.  相似文献   

3.
植物转基因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资源、环境一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气候变化、金融危机等因素,出现了全球性的粮食短缺,主要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粮食危机与恐慌.  相似文献   

4.
粮食水分检验方法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在收购、存储、运输和加工的过程中,水分的检测和控制非常重要,现对目前的粮食水分检测方案进行收集和综合分析,并系统地阐述了国内现有的各种粮食水分的测量的常用方法、原理及其测量特性.  相似文献   

5.
张宗勇  刘俊国  王凯  田展  赵丹丹 《科学通报》2020,65(16):1569-1580
水、粮食和能源安全是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内容.世界范围内水资源短缺、能源短缺和粮食不足导致区域冲突加剧,因此需要重新审视水、粮食和能源安全及内在关联.以往研究大多关注单一独立要素,或在水、粮食和能源中的两元素之间建立二元局部联结,缺乏将三者作为一个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1995~2018年长时序中水-粮食-能源关联系统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应用引文空间(Cite Space)技术,梳理水-粮食-能源关联系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为形成三元协同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撑.分析发现:系统关联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其中水要素的研究社群相对活跃. 2010~2016年间的研究体现出日益加强的多领域交叉特点.在区分目前文献中"强关联"与"弱关联"的基础上,阐明水、粮食、能源作为彼此的投入与产出要素,相互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并形成了跨越部门和区域的级联效应;水、粮食和能源3个资源要素构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即水-粮食-能源命运共同体.未来仍需针对关联系统的边界、影响因素和生态环境效应等建立研究框架,探讨多要素耦合驱动机制.采用"合奏式"的思路,可以克服现有的单一部门资源管理模式,突破不同部门相互割裂的局限,有利于协调不同自然资源,增加协同效应,提高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6.
前景诱人的水产生物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会跨入21世纪,面临着新的更大的挑战,粮食问题仍然是全球面临的三大难题之一,农业生物技术将成为新世纪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最有力武器,我国水产养殖业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养殖癖产量连年高居世界榜首,为解决人类蛋白源危机做出了不可磨来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不久的将来,创纪录的粮食短缺危机将威胁着全球的粮食安全。据世界粮农组织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将突破90亿(2020年将增至80亿),届时粮食产量必须提高近50%才能满足人们对粮食的基本需求。对此,从现在起,世界各国应该规划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以填补未来可能出现的粮食缺口。  相似文献   

8.
马晨 《科学之友》2006,(4):22-23
对我们人类来说,植物是一种最古老的能源,它伴随人类走过了几十万年。后来人口数量开始增加,为获得粮食和更多的能源,植被开始遭到破坏,而化石能源的使用又加剧了环境的恶化,核泄露带来的环境灾难使人们明白过去以为安全的核能也不是那么让人放心……这些构成了当今全球性的四大问题:粮食、人口、环境、能源,而能源问题能否解决得好则成了人类是否更好发展的关键。植物可以通过特殊的方式将太阳能储存起来,通过光合作用机制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土壤中的水转换成葡萄糖,进而产生纤维素。这是一个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了不起的过程,它奠定…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粮食危机,直至最近的金融危机,危机接连不断,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即人为的因素不可忽视.如过分地强调了人的因素,则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如过分注重了眼前的发展和利益,那结果是无法持续发展.只有尊重和更合理地运用自然规律,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才能形成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现象增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尤为严重.文章根据山西省20年的降水和粮食总产量的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山西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20年来,山西省气候增温和降水下降趋势明显,粮食产量随着降水量的波动而发生变化.因此,为了应对全球变暖,支章提出了提高山西粮食总产量的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11.
粮食在收购、存储、运输和加工的过程中,水分的检测和控制非常重要,现对目前的粮食水分检测方案进行收集和综合分析,并系统地阐述了国内现有的各种粮食水分的测量的常用方法、原理及其测量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世界科学》2009,(6):F0003-F0003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为应对未来海平面上升和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一个可重复利用自然资源和生物降解垃圾的微型“生态城市”有望在纽约的罗斯福岛上出现。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受到影响,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度过难关,走出困境,本文就我国企业如何研究并采取措施应对此次危机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莱斯特·布朗(LesterR.Brown)曾以提出“谁来养活中国”问题而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对人口与粮食问题的关注,以及对中国人口与粮食问题的一些片面观点和指责。译者翻译本文并不代表赞同莱斯特·布朗的所有观点,希望读者在了解国外学者对世界人口发展和世界前景的观点,吸取其合理和有益见解的同时,能用辩证的眼光结合中国的实际来对待和理解这些问题─译者在过去50年里,世界总人口增长了一倍多,从1950年的25亿增长到1998年的59亿人。这种始无前例的人口急剧增长,加上不断增加的个人消费,使人类对地球的要求超出了地球的自然…  相似文献   

15.
人工神经网络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工神经网络(ANN)的应用领域不断被开拓. 同时, 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关注, 如全球变暖、El Niño和La Niña出现频繁、大气环流异常等, 使得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虽然人工神经网络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风险, 如模型的参数要求更高的灵敏度、网络结构的选择一般更依赖于个人经验和神经网络对短期的预测研究精确度往往高于中长期预测, 但全球变化研究中尤其要重视交互作用的影响和长期实验等. 不过, 神经网络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上仍然优于许多传统的方法. 因此,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学研究中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它能在实测过程可能十分困难或者使用不完整的数据难以实现的情况下, 完成其他方法完成不了的问题. 可以预料人工神经网络将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学研究中得到更多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发展已经给全球的粮食供应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果地球温度升高,人类将面临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关乎人类生存的粮食问题.为此,目前世界上已经建立了大约1400个"种子银行",其中保存着大约6000万个种子样本.  相似文献   

17.
基因工程师们自认为能够玩转生命。农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通过一种类似于魔方的新玩法。他们经常倒腾出一些新的庄稼品种。这些品种往往具有抗虫、抗病。耐不良天气等优良特点,因而使粮食增产成为可能。如果他们愿意。他们还能让粮食更营养、更好吃,甚至还能长出疫苗……眼下威胁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兴许还得从他们那里借取灵感。  相似文献   

18.
刘助仁 《世界科学》1989,11(10):23-24
目前全球人口已突破50亿大关。据推测,2000年将达60多亿,下世纪中叶将超过100亿。地球上的可耕地面积,1982年统计是14.5亿公顷,预计到2000年这一数字不会有大变化。为了维持人口增长的需要,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开发粮食增产技术已成为全球性的一大任务。苏联重视利用微生物发展饲料战后,许多国家的食品结构中肉类消耗量大大增加。要提高肉类生产则必须提高谷物生产。要得到1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近日发布报告说,从波斯湾到东亚的广大地区被一层棕色云团笼罩,这种由烟尘、化学物等组成的云对人体健康和粮食生产都有影响。联合国称,棕色云是目前全球环境面临的一项最新威胁。  相似文献   

20.
对冰期和小冰期气候变化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学祥 《自然杂志》2000,22(6):358-362
本文综述了影响冰期和小冰期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观点争论的焦点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全球变暖问题作进一步讨论.科学的研究方法不仅需要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而且需要相关机制的能量计算.海洋锅炉效应、地磁层漏能效应和臭氧洞漏能效应比温室效应有更显著的增温效果.历史记录表明,全球变冷导致干旱、沙漠化、瘟疫、粮食减产、民族大迁移和战争动乱,人类必须作好防范气候变冷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