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叶绿体是重要的光能转换、光合作用细胞器,它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生物能,用于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各种有机物。以前我们对叶绿体的遗传控制、进化历史及其与核基因的关系都了解不多,关键的问题就是不了解叶绿体的基因组。最近,两组日本科学家分别测定了两种叶绿体基因组的完整DNA序列,这一工作无疑是叶绿体生物学的重大进展。所测出的DNA完整序列,对于全  相似文献   

2.
叶绿体光合膜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光合作用研究中极为活跃的领域。因为光合作用的所谓“光阶段”的功能,如光能吸收、传递、电荷分离、水光解、电子传递以及光合磷酸化等,都是在一定分子排列的膜结构中进行的,因此,把膜的结构与功能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最终阐明光合作用光能转化的规律。光合膜中的光合色素分子、光合色素与蛋白质的复合体以及整个类囊体膜都具有一定的不对称结构,这种不对称结构无疑与光合膜的  相似文献   

3.
与光系统Ⅱ颗粒结合的蛋白酶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林方 《科学通报》1993,38(23):2194-2194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合作用中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水的裂解及光合磷酸化等功能均是在具有一定分子排列和空间构象并镶嵌于类囊体膜上的叶绿素蛋白复合体中进行的。叶绿体类囊体膜蛋白的周转需要多种蛋白酶的水解作用。在蛋白质合成后加工成熟中,已证实光系统Ⅱ(PS Ⅱ)反应中心D1蛋白(Q_B结合蛋白)的C-末端加工需要一个类囊体膜结合的蛋白酶,质体菁N-末端加工也需要一个类囊体结合的蛋白酶,与PSⅡ水裂解相关联的三种外在性水溶性蛋白如同Cyt.b-f在整合到膜上时需要类囊体膜结合  相似文献   

4.
nifH基因能够在高等植物叶绿体原核环境中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中林  钱凯先  沈桂芳 《科学通报》2001,46(12):1026-1030
以高等模式植物烟草为材料,对固氮酶铁蛋白基因nifH在叶绿体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构建了nifH基因叶绿体转化载体,并利用基因轰击法对烟草叶片进行了转化。基因枪轰击后,共获得6株壮观霉素抗性再生植株。PCR检测及Southern杂交鉴定结果表明,aadA和nifH等外源基因已整合进入受体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Western免疫学淀法的测定结果则证明,nifH基因能够在叶绿体原核环境中表达。  相似文献   

5.
通过叶绿体基因工程表达聚3-羟基丁酸酯合成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含phbB, phbA, phbC和aadA基因表达盒的叶绿体整合及表达载体, 通过基因枪轰击法转化烟草. 对具壮观霉素抗性的植株进行PCR和Southern等分析, 确证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叶绿体基因组中, 同时测定了其同质化程度. Northern点杂交、RT-PCR分析结果表明, 叶绿体型转基因植株中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明显高于核转化植株中相应基因, 并且未观察到基因沉默现象. 叶绿体型转基因植株还具有环境安全性好、底物丰富、产物区域化等优点, 表明叶绿体基因工程在转基因植物生产聚3-羟基丁酸酯(PHB)方面极具潜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叶绿体基因工程表达聚3-羟基丁酸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构建了含phbB,phbA,phbC和ααdA基因表达盒的叶绿体整合及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轰击法转化烟草,对具壮观霉素抗性的植株进行PCR和Southern等分析,确证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叶绿体基因组中,同时测定了其同质化程度。Northern点杂交、RT-PCR分析结果表明,叶绿体型转基因植株中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明显高于核转化植株中相应基因,并且未观察到基因沉默现象,叶绿体型转基因植株还具有环境安全性好、底物丰富、产物区域化等优点,表明叶绿体基因工程在转基因植物生产聚-3-羟基本丁酸酯(PHB)方面极具潜力。  相似文献   

7.
范义积 《科学通报》1978,23(3):179-179
根据光合作用的催化电子理论,由叶绿体利用光能产生推动二氧化碳同化系统工作的NADPH和ATP的功能可被无机半导体所代替。这种观点已被我们先后在近紫外和可见光下用实验证实。由于我们在利用特殊制备的CdS来代替叶绿体时,可在与叶绿体所利用的红光能量差不多的红橙光下还原NADP和合成ATp。由于在还原NADP吋有氧放出,从而证明了我们所得到的NADPH中的“H”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样来自于水。这些充分证  相似文献   

8.
人可溶性TRAIL蛋白在衣藻叶绿体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能选择性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无毒性. 以衣藻叶绿体基因组的clpP-trnL-petB-chlL-rpl23-rpl2为同源重组片段, 壮观霉素抗性基因为选择标记, 构建了编码TRAIL胞外区可溶性片段(sTRAIL)的cDNA衣藻叶绿体表达载体p64TRAIL, 通过基因枪将其导入衣藻叶绿体中, 经壮观霉素抗性筛选, 获得了3个抗性衣藻转化子. 转化子经过抗性继代筛选后, 经PCR, Southern blot检测分析及暗培养, 证实sTRAIL编码区DNA已整合到衣藻叶绿体基因组中, Western blot检测分析表明, sTRAIL编码区在衣藻叶绿体中获得了表达. Western blot影像摄录分析表明, 表达的sTRAIL蛋白占衣藻细胞可溶性总蛋白的0.43%~0.67%. 实验结果证明, 用衣藻叶绿体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医药蛋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衣藻叶绿体表达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范国昌  苏宁  张中林  吴祥甫  沈桂芳 《科学通报》1999,44(12):1301-1306
构建了甲型肝炎病毒VP3P1区和丙型肝炎病毒C区融合抗原基因的衣藻叶绿体转化载体pACⅢ,并用基因枪法将其导入衣藻叶绿体内,转化子通过抗性培养和暗培养筛选,经PCR,Southem blotting,Northem blotting和Westen blotting鉴定,证实融合抗原基因已整合于衣藻叶绿体基因组中的chlL结构基因位置,并在衣藻叶绿体本身的双启动子5’chlL-5‘atpA调控下,得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海发现原绿球藻的大量存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念志 《科学通报》1998,43(6):654-654
海洋原绿球藻(Prochloroccusmarinus)是80年代末被发现,1992年才被正式定名,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整个真光层中的原核光能自养生物,它和另一种重要的超微型浮游植物———聚球藻(Synechococcus)形成了明显的生态位互补.原绿球藻细胞直径约07μm,是目前已知的地球上最小的光能自养生物,并且是野生光能自养型生物中唯一以二乙烯基叶绿素a代替正常叶绿素a作为主要光合色素的,此外它还具有叶绿素b,二乙烯基叶绿素b和α_胡萝卜素.这一独特色素组成对研究叶绿素生物合成和叶绿体的进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叶绿体基因工程在烟草中合成中长链羟基脂肪酸聚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长链羟基脂肪酸聚酯(medium-chain-length-PHAs, mcl-PHAs)属于微生物聚酯. PHA合酶(PHA synthase, 由phaC基因编码)和3-羟酰基-酰基转移蛋白-辅酶A转移酶(3-hydroxyacyl-acyl carrier protein-coenzyme A transferase, 由phaG基因编码)是mcl-PHAs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 以aadA(氨基糖苷-3′-磷酸转移酶)基因做筛选标记, 分别构建了含phaC2基因的单价叶绿体转化表达载体pTC2以及同时嵌合phaC和phaG基因的双价叶绿体转化表达载体pTGC. 通过PDS1000/He基因枪转化法转化烟草, 获得具有壮观霉素抗性的叶绿体型转基因烟草植株, PCR和Southern Blot结果表明, 外源基因确已整合进烟草叶绿体基因组中且基本达到同质化. 气相色谱法检测转基因株系中的mcl-PHAs含量最高达4.8 mg/g干重, 合成的PHAs单体主要成分为3-羟基辛酸(3-hydroxyoctanoate, 3-HO)和3-羟基癸酸(3-dydroxydecanoate, 3-HD).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转基因烟草叶片叶绿体中确有PHAs颗粒累积.  相似文献   

12.
赵雪桐  朱华伟  张延平  李寅 《科学通报》2023,(10):1203-1216
类囊体膜由光合色素、脂类和蛋白质组成,是绿色植物、真核藻类与蓝藻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主要场所.光反应包括水的光解和光合电子传递两个核心过程,前者将光能转化为电子,后者将电子转化为活跃化学能.光反应中的电子传递和氧化还原特性使得类囊体膜可以被应用于生物光电化学和生物光电催化两种光能利用系统.基于类囊体膜的光能利用系统不仅具有材料可再生和低碳绿色等优势,而且具有比完整光合细胞更高的能量效率.同时,类囊体膜中含有光敏剂叶绿素,并具有光合放氧特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使其可以应用于肿瘤的光动力学治疗.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类囊体膜在这些领域中应用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类囊体膜在这3个领域的应用形式和作用机制,讨论了类囊体膜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南黄大麦叶绿体的超微结构与分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黄大麦是一个新的稳定的突变体。其叶绿体为近似的椭圆形,有双层外被膜,其基质的电子密度低,含有大小不等的嗜锇颗粒、淀粉粒等,基质片层和基粒不发达,并有一个随个体发育而逐渐复杂化的过程,是个体发育重演系统发育在亚显微结构水平上的新证据之一,对叶绿体发育的条件等进行了分析。南黄大麦叶绿体分裂有两种方式:即痕缢法和切割法。对叶绿体分裂的方式、时间、同步性、子叶绿体大小等进行讨论。本文首次全面系统地对叶绿体的分裂过程进行了介绍,并获得了一批亚显微结构方面的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14.
自1962年Ris和Plaut证实:在叶绿体中象在细胞核中一样也含有DNA遗传物质以后,便有很多科学家对叶绿体DNA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对于叶绿体DNA在叶绿体中的包装  相似文献   

15.
胡安华  常亮  左智伟 《科学通报》2019,64(18):1878-1886
在绿色、经济的反应条件下实现甲烷的直接转化一直是化工能源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在过去的10年中,有机合成化学家们相继发展了多种甲烷均相转化方法,为利用丰富的甲烷作为化工原料来合成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提供了新的转化途径.本文从反应作用机制方面总结了近年来甲烷均相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过渡金属和主族金属参与的,以及光促进的甲烷均相转化等.在这些研究进展中,过渡金属催化的甲烷转化方法占据主要,涌现了对甲烷碳氢键进行亲电活化、氧化加成和卡宾插入等多种不同活化机制.引人注意的是,光催化模式利用清洁的光能为反应提供能量,为甲烷的均相转化提供了一种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化学转化方案.文末对发展更多高效的光促甲烷转化反应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光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CO_2)利用光能和电能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其他有机化合物,还原过程结合了光催化还原和电化学还原的优点,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简要介绍并比较光催化转化、电催化还原和光电协同催化还原CO_2的原理和特点,得出光电催化还原CO_2具备诸多优点,并对光电催化还原CO_2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许霖庆 《科学通报》1974,19(9):424-424
高等植物叶片的绿色细胞,具有植物界特有的叶绿体,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功能细胞。我们在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叶片细胞研究中,了解到这种细胞在结构上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是研究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材料,而绿色光合细胞和叶绿体的离体培养则是研究叶绿体结构与功  相似文献   

18.
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传递、贮存与转化及其相互间的协调,构成了整个生命活动。生物的能量转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生物学中的基础理论问题之一,也是与一些重大实际问题密切有关的问题。生物维持其生命的最基本的需要就是物质与能量,但是各种生命活动又需要不同的能量形式,所以能量转化在生物中不仅普遍存在而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肌肉收缩时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神经兴奋过程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视觉过程中的光能转化为电能;物质  相似文献   

19.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从根本上说,都依赖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叶绿体就象一座工厂,利用大自然取之不尽的光能,无声无息地由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释放出动物所必需的氧气.当今,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的减少(工业等与农争地)及石油、煤炭等能源的逐渐枯竭,通过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谋求生物资源(biomass)的增产已迫在眉睫.基于对植物重要性的认识,国际上已有不少生物化学家转向植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1981年起出版了专业性杂志Plant Molecular Biology,成立了国际植物分子学学会并于1985年10月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年会.植物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是和基因工程等新技术的应用分不开的.以叶绿体来说,仅在短短的几年中,日本名古屋大学杉浦昌弘教授的实验室已宣称完成其60%基因组结构的分析.他们以及其他实验室从基因水平上来探讨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取得了一些新的发现.为增进光合能力及在农业上的应用提出了可行性的设想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农杆菌介导高等植物基因转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述了近年来农杆菌转化的基本原理和载体系统的进展,同时着重阐述了不同属性农杆菌,不同植物基因型和外植体,不同再生植株的细胞起源,不同培养方法,不同药物选择以及在叶绿体与细胞核中转化等因素影响农杆菌介导高等植物基因转化,以及这个研究课题的进展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