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球语言变体,具有超越语义特征之外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给力的英译谈起,将翻译目的论引入网络流行语的汉英翻译,对其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向渴望了解当代中国语言文化的外国友人有效传递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当前网络流行语研究存在单向度的缺陷,未能解释网络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话语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研究有积极意义,其三种分析向度为研究网络流行语提供了全面视角,能更好探讨网络流行语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顾益萍 《科技信息》2010,(18):158-158,160
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某一社会团体内广泛使用并广为流行的词汇。在流行语翻译中,可采用语义解码的手段来翻译流行语的字面语义和语篇语义,此外对‘不可译’的流行语经过解释和转换,成为相对准确、道地的译文。  相似文献   

4.
关于日本流行语的研究,中日两国的学者都进行了许多的探讨。但是从日本社会历史发展角度系统分析日本流行语的研究在中国还不多见。研究可从日本近代各历史时期流行语产生的社会背景入手,通过对流行语产生的语境和语义的分析,来探讨日本近代社会变迁与流行语发展之联系。此研究能为对日本流行语研究感兴趣的读者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在语言科学研究中,流行语也是这个系统中的子系统。流行语涉及自然与人类社会的诸多领域,需要从多种学科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揭示它的本质。从现在汉语语义结构特征对流行语进行研究,探讨流行语的词汇组合构造,对人们理解、使用、交流、规范流行语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秋红 《科技信息》2010,(11):131-131,92
网络的传播使得网络流行语大量涌现,网络流行语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网络流行语的构词特点充分的体现了语言在使用中的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7.
网络流行语对媒体大众语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使媒体大众语本身形式更丰富,意义更广泛,表达更活泼;另一方面使媒体大众语的使用者,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接受上更简单、流畅,在表达方式和效果上更新颖、生动的同时也带来了表达粗俗、语义模糊、语法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在电视媒体、日常交际中我们应当以规范用语为主,网络流行语为辅,以促进语言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当今各大网络平台来看,网络已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各种网络流行语深刻影响着高校青年的学习和生活。针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仔细分析网络流行语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我们才能认识到网络流行语对高校青年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网络流行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现象,反映了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研究网络流行语的构成及翻译,对中国独特文化的传播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应遵循忠实通顺、风格再现和表达力强的原则,具体可以采用意译、类比、合成和创新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思维方式。QQ、微信、微博、MSN、Facebook等社交工具为人们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平台,与此同时,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应运而生。以近年来出现的中英网络流行语为例,分析了两种网络流行语共有的特点,即非独立性、形式简洁、时效性、创新性和派生性;同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空前活跃和生活交际的日益广泛,特别是近年来网络用语的迅速发展,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时尚和潮流。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也是近年来汉语词汇研究关注的热点。规范使用网络流行语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进一步研究网络新词新语中的"词汇化"等特殊语法现象,引导新词新语的正确使用。本文将对近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中的"词汇化"等特殊语法现象进行探讨,使人们对词语的发展演变有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网络流行语是现代网络中广泛和频繁使用的语言,由于它自身的新颖性、调侃性和聚焦性等特点,备受当代大学生欢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针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实效性不足的现状,笔者认为,引入网络流行语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网络流行语的调侃性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亲和力;网络流行语的新颖性增强了教学的时效性和吸引力;网络流行语的形象性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说服力;网络流行语的聚焦性增强了教学的思想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犹如一阵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昔日诞生于BBS、QQ聊天、论坛、贴吧的网络语言,早已从网络世界传播到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颇有市场。该文分析了网络流行语"五味俱全"的特点,并独树一帜地根据构成将其为五种类型。在对812名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汇总分析后,准确地勾勒出网络流行语在高校的使用现状。文章结合大学生常见的六种心理困惑,对如何利用网络流行语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流行语的特点及语言学、心理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对流行语的揭示还大多停留在罗列和描写的层面,本文论述了流行语在构词或语法上呈现出偏离性、随意性、简约性、模糊性的特点,运用零度偏离理论和语言离散性理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对流行语进行理论和心理学的解释与分析,希望对流行语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在修辞手段应用上呈现出许多独到的修辞特点。注重句子的造设和词语的选择使网络流行语极富于情感性,生动形象,传播广泛。修辞手段运用谐音、借代、讽刺等辞格为重点,追求积极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6.
模因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可以用模因论来解读。网络流行语模因在网络的传播中被不断地复制、传播,不断地进行着选择,从而形成强有力的传播效果。文章主要研究网络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及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网络流行语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被公众广泛"复制"和"模仿",并在不同场合与环境中传播和使用的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有着以物拟人、借形赋义、将错作正等诸多构成途径,具有多元的、个性的社会文化传播积极意义。但网络流行语的随意性、不规范性、易变性等传播特点,也给社会的文化、心理等带来较大冲击和影响,对此我们要保持积极的理解与认知。  相似文献   

18.
当网络成为新兴的第四媒体之后,它就开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人们交流的语言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作为使用互联网的一大主体的大学生,因其本身的特点,使用网络流行语的频率更是越来越高,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不断扩大。在介绍网络流行语特点的基础之上,分析在大学生群体使用网络流行语反映出来的心理特征,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19.
流行语作为青年学生的时尚坐标语言,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群体心理和思想动态,反映了不同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诉求。网络流行语具有流行性、娱乐性、随意性等诸多文化特征,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诉求和行为等存在诸多影响。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对"很×很××"这一流行语模式的来源、特点进行分析,认为这一语言结构模式背后的语言美学功能的制约因素是其成为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