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福建省二叠纪含煤区深部找煤靶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二叠纪聚煤盆地的层序地层、聚煤规律、煤系盖层特征以及聚煤期后构造对煤系地层改造的基本认识基础上,选取福建省9个典型靶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滑覆体下、推覆体下、火山岩下及红层下出发寻找煤靶区。结果表明福建省二叠纪含煤区深部找煤前景较好,预测煤炭资源量约115808万t。该研究对缓解福建省煤炭缺口以及深部找煤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古生物地层和地层接触关系论证了大凌河火山岩为早白垩世初形成。在层位,应位于九佛堂组和沙海组之间。火山岩层位的确定为在大凌河火山岩分布区找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哈密市砂墩子覆盖层较厚,以往工作程度低,通过综合勘探手段,找到了可供建井煤炭资源。解决了哈密矿务局主力矿井资源枯竭状况,延长了矿井的服务年限。论文分析了勘查区地质特征,阐述了找煤思路,对新疆隐伏区找煤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单纯泉 《科技信息》2010,(18):I0348-I0349
在工作区内,前人对八道湾组下段煤层认识不足,多数认为是不含煤段。但通过本次工作及研究,充分运用沉积旋回理论确认八道湾组下段含有煤层。依据这一规律,可以指导该区域内深部找煤以及与煤相伴生的煤层气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石坑岽矿区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与研究,初步探讨了主体背斜、正断层、缓倾角断层以及岩浆岩对含煤地层的影响,对今后该矿区的找煤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闽西南凹陷西条带的沉积特征分析,探讨该区聚煤环境,即为障壁岛后聚煤环境、过渡带泻湖环境和滨岸湖泊环境,并预测了西条带具有工业价值聚煤环境为宁洋以南、庙前以北朋口一带,是今后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7.
陈桂成  凌福发 《科技信息》2007,(14):244-245
永丰煤矿属于童子岩组第三段地层,有着大量的结核,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结核有着一定排列组合规律,利用结核层在矿井地质工作中找煤、指导巷道开拓、辨别层位等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闽华 《海峡科学》2007,(8):96-96,95
在员当井田详查(最终)地质勘探实施期间,国务院出台了"新建煤矿项目必须达到30万吨以上井型"的新规定.为符合新的技术政策,实施有效地质勘探,创新使用"三个开采系统"的方案来构建39万吨井型矿井的计划目标,并据此进行地质勘探,以满足各开采系统相应的资源量.为此,调整了勘探方法和策略,补充作了第二阶段勘探设计.详查勘探过程中,为获取更多的资源量,在诸多地质问题和地质勘探意见上主要研讨和进行了"三下找煤"突破.新地层之下找煤和老地层之下找煤已经取得突破,其中井田西边界"火成岩"之下找煤突破正在研究和进行中."三下找煤"的每一项找煤的技术性含量高,属课题性研究项目,而"火成岩"之下又是近年刚刚突破的研究结果.本井田却集中了三个项目为一身,地质素材全面、丰富,在全省属首例,是地质成果的范例井田.  相似文献   

9.
宿敬北  何静 《科技信息》2014,(3):238+251
甘肃省灵台县煤炭资源丰富,东、南区域已经完成各个阶段的资源勘探工作,已探明资源量大于10亿吨,国家正在规划建设大型煤炭产业基地,而西南部区域,面积超过600km2,属于煤炭资源资料空白区,为方便今后找煤,笔者对该区的煤田情况做了一个宏观的探讨预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天湖山矿区铅坑矿井找煤的实践 ,充分认识该矿井的地质特征和规律 ,有针对性地开展地质找煤复采工作 ,提高煤炭回采率 ,减少煤炭资源损失 ,确保矿井持续生产 ,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相似文献   

11.
以任楼煤矿实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三软"7煤层顶分层工作面矿压显现特点,提出了顶板治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该文叙述了丹霞盆地红层的古地磁学研究工作的全部过程。通过对岩石剩余磁性的测量及数据分析,揭示了丹霞红层下部存在着一个长间距的正极性带,这可以跟地磁极性年表中的“白垩纪静磁带”相对比;上部则以反极性为主。结合同位素年龄测量资料,对照地磁极性年表,对丹霞盆地红层的时代归属得出以下认识:丹霞红层下部长坝组最老地层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上部丹霞群最年轻地层为晚白垩世中期。  相似文献   

13.
The sedimentary strata and deposition ages of the "old red sand" distributed along the coasts of south Fujian and west Guangdong are determined by lithostratigraphy, magnetic stratigraphy and earth chemistry combined with TL, ESR and 14C-dating techniqu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old red sand" was aeolian sediments deposited from 55 400 to 9 000 aBP,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age of Late Pleistocene. Most of them deposited in two periods of 56-42 ka and 30-10 ka. The "old red sand" deposited in the period of 30-10 ka, the later Würm glacier substage (Q33), developed on the largest scale with the widest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4.
 中国硼矿资源形势不容乐观,急需寻找可替代外生硼矿床.哈克盆地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隶属于"溯源找矿"区域,该区硼矿和硼矿化形成为NW-NWW 向山前逆冲断裂及NE 向断层所控制.对盆地内岩石、沉积物、水系B 含量分析结果表明,B 含量具明显正异常,水化学组分富B、Li 而贫Br、I,ΣCe ΣY 比值接近地壳,成矿来源主要为富硼地下水及富硼基岩.针对盆地内典型外生硼矿床--居红土硼矿研究发现如下规律:硼矿体主要分布于晚更新世细粒沉积物之上,反映了稳定条件沉积特征;矿区碎屑沉积物纵向呈明显正粒序变化,硼矿主体自下而上随碎屑粒度由粗变细,B2O3含量由低到高,而自洼地中心向边缘,矿层呈中间厚向两侧变薄并逐渐尖灭的特点;通过光释光测年数据表明,矿床形成于晚更新世≥28 ka;据硅华大部分变为低温石英和C 蛋白石以及稀碱金属元素Li > Rb > Cs,表明硅华业经长期"脱水老化".综合矿区碳酸盐沉积物碳氧同位素和硅钙华底板XRD 等研究,将居红土硼矿形成过程划分为3 个阶段:I 早期硅钙华沉积阶段,II 下部硼矿初始沉积阶段,III 主体硼矿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15.
粉状和砾状煤系土的水敏感性及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系土具有遇水软化的特点,强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以分布在广梧高速公路沿线的粉状和砾状煤系土为试样,通过常规直接剪切试验测定了不同含水状态下粉状和砾状煤系土的抗剪强度,对比分析了两者的水敏感性,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强度折减法研究了含水率对粉状和砾状煤系土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始含水率越大粉状和砾状煤系土的抗剪强度越小。随着含水率的增大,粉状煤系土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呈指数函数以及线性函数关系形式减小;砾状煤系土黏聚力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先小幅减小而后急剧减小,其内摩擦角则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先小幅增加,后逐渐减小;粉状和砾状煤系土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都近似呈现直线型减小。粒组成分和风化作用的不同是粉状和砾状煤系土水敏感性不同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营运期广梧高速公路煤系土边坡的养护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八道壕矿区位于彰武盆在西缘,含煤地层主要是上侏罗统九佛堂组,其充填特征为“五段式”,聚煤作用主要发育于湖后阶段,聚煤环境以扇三角洲前缘及其间的沼泽为主.整个彰武盆地具有广阔的找煤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以认知原型特征来解释“上”“下”二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不对称使用格局和具体用法的差异。认知原型特征是词源义隐含的空间认知的方式和特点,是主导词义发展及有效派生词义内核与共性,并以词义共性的形式保留在现有的常用词项中。认知原型特征的差异是造成“上”“下”使用差异的本源性动因。全文以二词作方位词、趋向动词和作补语的词义分析和对比归纳并逐步验证“上”“下”不同的原型语义特征对二词使用差异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花腔>的发表引起评论界的关注.<花腔>的出众之处不完全在于文本作者得意、论者激赏的"先锋性"的两套叙事话语体系的设置,更在于通过调用"真"的创世与毁灭的叙事智慧对历史话语权的质疑和对"红色"知识分子荒谬人生的深刻阐释.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沙漠区侏罗系煤下储层三工河组是主要油气高产层系之一,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目的层受地表沙漠和西山窑强煤层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分辨率低,反射能量弱,储层薄、横向变化快.将地质与地球物理技术有机结合,采用面向目标识别处理技术、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叠前储层预测和流体检测技术,取得了丰富的地震地质结果,为该地区的储量升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红层"地层缺乏古生物,俗称"哑地层",地层地质年代研究难度大,缺乏稳定的岩电标志,等时对比缺乏有效的方法手段。利用古生物、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红层"的地层特征、层序地层对比理论和对比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层"缺乏明显的低水位体系域沉积,湖平面主要受季节性洪水控制,地层明显呈现出二分性的特征;将Vail与Cross两套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红层"地层划分难的问题;通过"宏观界面约束-内部精细旋回划分-多因素综合"的地层对比方法流程可以很好地建立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