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矿床体视化的一种空间规则体数据生成方法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系统地论述了矿床体视化过程中由原始采样数据生成空间规则体数据的实现方法,分析了能够形成地矿体空间体数据的主要插值方法的优缺点,在充分考虑矿石品位的空间相关性和变异性的前提下,利用Shepard法实现了空间体数据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程潮铁矿体视化仿真系统地质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程潮铁矿地质采样数据的特点,结合矿床及其开采设计体视化仿真系统的性能需求,从数据库表结构,表间关系及数据的录入处理等三个方面,描述了矿床地质数据库建立过程,采用ADO相关技术实现了地质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实践表明,本系统是合理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不规则四面体的矿床三维体视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插值得到的矿床规则体数据的品位空间分布,将体数据分为若干段.对不同品位段内部进行三维Delaunay划分并抽取其表面,形成了以不规则四面体为体元的体模型.把各品位段模型进行整合,实现对矿床的仿真.用"局部建模,整合显示"的思想解决了绘制速度和细节表现的矛盾,给出了体模型的矿床储量计算方法.整个模型用OOA分析,建立了模型的基础类数据结构,有良好的应用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4.
三维立体建模技术在矿业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三维建模技术在矿业中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预期的研究成果。介绍建立三维矿床模型的方法原理,包括矿块的划分方法与原则,矿块的编号,矿块属性变量的赋值方法,矿体以外的纯岩石块的剔除,以及格网构模法的格网尺寸,对网状矿体和非层状矿体的描述方法,数据存储等。  相似文献   

5.
Wigner分布函数能统一描述空间域和空间频率域,在计算机产生的体视全息图中,利用Wigner分布函数把序列图像的获取 (绘制 )几何、光场描述、全息光栅的计算与编码、振幅与相位的准确重构的数学模型,统一在多维函数下进行建模计算,形成一个针对体视全息图显示的一种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基于体视化技术的矿床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实现技术.该系统是一个集图形数据管理、属性数据管理和空间数据分析为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利用八叉树数据结构实现了数据的压缩存储;结合了传统的MIS技术和GIS技术,实现了图形和数据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一个实际的铁、铜、钴共生矿床,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矿床建模工作及矿体经济评价所涉及的若干技术与方法。首先进行了合理而有效的样品组合计算,同时研究了铁、铜、钴样品的品位分布规律。通过交叉验证工作,得出了相应于铁样品进行矿床建模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克立格法进行品位估值和储量计算。最后得出了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矿床建模工作的一些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集成可视化矿床建模软件DMS在某矿山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集成可视化矿床建模软件(DMS)以关系型数据库为核心,以地质统计学为理论基础,可以建立集矿床开采的资源信息与工程信息于一体的数字化模型--矿床开采模型.讨论了该软件的功能组成以及在某大型矿山建立矿床模型的实际应用情况,最后对2个中段的实际残余矿量与模型计算残余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误差在5%左右,反映了具有较高的建模精度.该建模结果可用于矿山生产实际建模.  相似文献   

9.
水文地质层及内部物理化学属性的体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下水三维可视化研究的实际需要,将水文地质层及其内部物理化学属性归纳为三类典型地学现象: 呈均质变化特征的现象;呈水平变化特征的现象;呈三维变化特征的现象,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三维地学构模,在此基础上采用光线投射体绘制算法实现模型的体视化,从而为地下水的研究提供较好的可视化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柔性多体系统碰撞动力学建模与数值分析方面的主要进展,其中包括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的描述、碰撞模型的建立及数值计算方法.同时讨论了柔性多体系统碰撞动力学在人体仿真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矿床的三维可视化仿真技术与系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研究了矿床三维可视化的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现矿床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的框架.在Windows系统下,以VC 为开发平台,利用OpenGL三维图形库,成功地开发了矿床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的原型,实现了三维钻孔图显示、任意地质剖面显示与矿体的真三维显示,并且支持3D旋转、平移、无级缩放等交互操作.应用某地下铁矿的数据,得出了符合实际的结果,初步验证了有关技术与系统原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体绘制技术及其在矿床三维可视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体绘制技术是与传统的面绘制技术完全不同的一种可视化方法。论述了体绘制技术的原理、算法和过程,并结合地矿工程特点,设计了一个基于改进的光线投射法的地矿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利用某一矿山实际地测数据对系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系统能够很好地反映地矿三维空间实际情况,展示了算法的正确性与仿真系统的应用前景,使体绘制技术向实际应用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所构建的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系统总体结构及主要功能,并结合安庆铜矿勘查实例对其加以应用。该系统主要包括三维结构建模、三维属性建模和三维地质可视化等子系统。基于建模系统功能,利用安庆铜矿实际勘查数据,获得三维地质建模结果。经三维分析认为,该地区铜铁矿向东偏南方向延伸的趋势揭示了较好的找矿方向,进而表明该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系统在提升矿产勘查效率和准确性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拓扑图及三维特征的三维物体识别方法.该方法在图象预处理阶段先检测物体可视表面的闭合边界,再依据闭合边界对物体进行表面分割,并用一个景物特征图对景物进行表达(SAGR).在建模阶段,先采用多视图表面模型方法建模,再依据表面分割,对模型用一个模型特征图进行表达(MAGR).在物体识别阶段,将景物与模型的匹配分3部分进行,即扫描部件、图的匹配部件及匹配检验部件.匹配首先是基于 SAGR 与 MAGR 图的拓扑性质的匹配,然后是基于三维特征的匹配.根据匹配结果,或对未知物体自动建模,或给出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提取不同类型地震属性, 分析不同属性切片的特征, 得到8种能够识别滑塌扇体的敏感属性, 包括振幅统计类的平均绝对值属性、总绝对值属性、最大绝对值属性、最大谷值属性、平均能量属性、均方根属性, 复地震道统计类的平均反射强度属性, 以及频谱统计类的弧长属性, 其中最大谷值振幅属性最为有效。结合地震剖面和钻井联井剖面沉积学分析, 初步揭示了茂兴地区嫩江组二、三段滑塌扇体的沉积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茂兴地区滑塌扇沉积于前三角洲相, 可区分为7个单体扇体, 单个扇体面积分布范围为2.8~7.0 km2, 滑塌扇物源来自呈北东方向的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16.
矿山的复合场理论、一体化模型及可视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矿山工程数字化及可视化的角度,提出了矿山复合场的概念及其内涵.基于矿山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阐述了建立矿山复合场的一体化数字模型的意义.面向"数字矿山"技术发展和系统建设的需求,归纳了矿山复合场的三维可视化仿真的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以矿山复合场的钻孔、矿体和井巷工程子集为具体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WEB的钻孔、矿体和井巷工程的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原型,举例说明了构建矿山复合场的一体化数字模型和发展矿山复合场的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完备形式背景的属性约简问题。通过比较对象间属性值的一致性, 定义了对象集上的一个相似关系, 进而定义了基于相似关系的粗糙近似算子, 利用目标集的粗糙集近似, 可以提取语义明确的决策规则。基于不完备形式背景中相似关系给出一种属性约简的概念, 研究了属性约简的判定定理, 给出了三类属性的特征刻画。 最后, 利用对象间的辨识属性, 给出了一种属性约简的方法, 并举例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谢家坝铅锌矿床的矿体特征、矿物组分、矿石结构构造、围岩蚀变、找矿标志等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了该区铅锌矿床与灯影组白云岩、构造裂隙、围岩蚀变等的关系密切,通过与其他扬子地台型碳酸盐铅锌矿特征的对比研究,认为该矿床为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矿床。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四川西北部马脑壳层控金矿床及其外围地区从事研究时,发现了白钨矿的富集体。根据化学分析数据圈定出了独立的白钨矿矿体,确认该矿床为金-钨-锑-砷(自然金-白钨矿-辉锑矿-雄黄)建造矿床。鉴干川甘陕三角地带(俗称“金三角”)中、上三叠统中类似马脑壳矿床的矿点和矿化点众多,注意在此类金矿中分析和评价钨等有用组分,对提高金矿的综合利用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