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语用障碍和语用失误,成为语用学研究的焦点之一。对语用失误的客观理解,应当说语用悖论成为其合理解释框架,对语用移情做以界定,用移情理论指导跨文化交际,注重文化习惯,成为本文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黄相会 《科技信息》2011,(31):354-355
语用移情策略是饭店服务交际,尤其是在服务员与客人的面对面的交际中的关键因素。服务员只有充分运用语用移情策略,达到和客人情感相通,才能有助于推销饭店产品,提高饭店服务质量,提升饭店形象。本文从词和语态的选择两方面分析语用移情策略在饭店情景英语中的应用,探讨了语用移情策略在达到饭店优质服务和取得最佳交际效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等原则一直是现代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通过社会符号翻译学与语用学的结合,从语用移情,深层、表层结构,语言的功能与意义等三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寻求英语习语汉译过程中结构、意义、功能和价值的对应。并结合不同类别习语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标准阐明了语用移情在英语习语汉译过程中寻求价值对应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为言语交际中语言选择的一种形式,移情被频繁地应用于日常言语交际中。之前对于移情的研究多存在于心理学,美学以及语言学习这三大方面,而运用顺应论来探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问题,还不是很多。因此,对于移情在言语交际中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意义。从理论意义上来看,此研究基于比利时语言学家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从实践意义上来看,移情的诸多语言功能若能被合理准确地用于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对于成功的完成言语交际可以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有效的交际指听话人在任何情节内都能够理解说话人意图的交际。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有意识的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文化移情能力,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在跨文化交际语境的背景下,对大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产生的语用失误现象的研究,提出运用文化移情来克服交际障碍,并进一步提出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伍丹琼 《科技信息》2008,(8):279-280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词汇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指出在英语词汇学习中一定要注重文化移情原则,并具体阐述词汇学习与文化移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生交际时往往在词汇、习惯表达及中西化差异方面造成语用失误。在外语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实现从语义层到语用层的飞跃,这是外语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与文学译作生存于两个不同的文化语境,而无所不在的文化语境使得差异性在文学翻译中显得尤为突出。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正确处理翻译中的差异性问题已成为翻译界一个新的关注点。文章以贾平凹的小说《浮躁》与其英译本Tubulence中的英译为例,从语用移情的角度出发,对汉英文学翻译之异化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了对比分析,认为异化策略有助于不同语言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显性语用教学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请求语用能力的影响.指出把语用研究成果应用到外语学习中,是一项关于语用教学的准实验研究,旨在调查课堂语用显性教学条件下,中国大学生能否有效地提高英语请求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桂仁娜  姜艳 《科技信息》2012,(34):193-194
Politeness is a universal linguistic phenomenon but also relative by nature and subject to culture. The politeness in pragmatic study and its cultural specificity in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re explained. Some tactics in cross communication are also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2.
唐素华 《科技信息》2008,(3):152-152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揭示了语言使用的本质特征,为二语习得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本文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语用失误的成因,论述了语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文化为基点,从语用手段、语用环境和语用主体的跨文化语用学视角对政治文本的翻译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英汉两种语用现象的共性和个性,消除翻译障碍,从而实现有效、成功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研究对语用能力培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学习者总是不自觉地将本国的文化错误地转移到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中去,造成交际中的语用迁移,甚至引起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该现象给外语教学以很好的启示:外语教学除了训练好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之外,还必须引导学生熟悉交际对象的文化,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指出尽管Leech的“礼貌原则”具有普遍性,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遵循这一原则以及对影响遵循这一原则的因素的解释上存在着差异。指出语言能力强的人,语用能力不一定就强;语言知识高深的人,不一定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当高度注意风俗上的差异,顺利完成共同点较少的文化交际之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商标词翻译中的语用等效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标是企业宣传和推销产品的利器。由于商标词具有特定的语用功能,语用等效原则最适宜作为商标翻译的指导性原则。根据此原则,在商标翻译实践中,可采用一切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以实现“音、形、意”美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7.
语用失误是外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输出过程中的正常的语言实用现象。对语用失误种类和成因的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语用失误和科学对待语用失误,有助于正确地运用语用策略和进行语用得体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吴树奇  冯萍 《科技信息》2007,(7):106-107
I.IntroductionIn the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vocabulary andgrammar rules were once considered a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classroom teaching.It seemed satisfying that the students couldmerely understand the grammar and remember all the wordsand expr…  相似文献   

19.
英汉反语现象无论在文学作品还是在日常言语交际中皆普遍存在。反语,一般来说,表达的是与字面意义相反的语用意义,是一种迂回的表达方式。本文以Grice和Leech提出的传统语用模式以及Sperber&Wilson提出的认知语用模式作为反语研究的理据,并试图结合英汉范例对反语的语用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我们日常言语交际与解读文学作品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