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斌 《科技潮》2000,(4):26-28
肉眼看不见的基因蕴藏着生命的秘密,决定着人的生老病死。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旨在利用碱基测序等手段,从分子水平上也就是从根本上破解这一秘密。有人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成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有人把它喻为一本生命天书。随着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2.
前段时间,阅读了一些“后现代学说”的经典著作。英国人理查德·道金斯和道格拉斯·霍夫斯塔德合著的《信息的载体——基因和米姆》写得非常好。在这篇文章中,他们在讲述了生命遗传的故事后,点出了生命遗传的复制者——DNA,阐述了基因(DNA)千方百计复制实体以图生存,才使得生命得以进化的道理。正因为这两位科学家不仅是生物科学家,同时也是认知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专家,而且他们还教授科学史、哲学、比较文学和心理学,所以,他们在这篇文章中,大胆地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就在地球上,一种新的复制者近年已经出现了,它正注视着我们,它还…  相似文献   

3.
从基因说起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老少皆知的遗传现象。19世纪后半期,奥地利人孟德尔用豌豆作研究材料,证明了生殖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着生物体的性状,丹麦人约翰逊将这种“因子”称为基因。另一个著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对果蝇的研究,证实基因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并呈直线状排列。此后几经努力,终于搞清楚基因就是一个特定的脱氧核糖核酸片段,它决定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并影响其整个生命活动的所有过程。  相似文献   

4.
雷毅 《世界知识》2010,(12):54-55
人造细胞的诞生是基因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性事件,它让人类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了解生命的机会,同时也意味着社会风险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1 世界首个人造生命细胞问世 [关注指数:★★★★★] 20日,美国一个研究小组人工合成了一个基因组,把它填入一个被掏空的单细胞细菌后令其"起死回生"。研究人员表示,这是第一个完全由人造基因指令控制的细胞.它向人造生命形式迈出了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6.
可以毫不为过地说基因表达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基因转录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中心,其研究本身是基础理论研究,但它与国民经济及人类的健康是直接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安全,对你说     
安全,生命永恒的旗帜,一个重中之重的话题,它凝聚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与欢乐。安全是船,它承载着人生的旅程;安全是风,它吹拂着企业发展的春天。安全在我们偶尔麻痹的思想中敲响警钟,让我  相似文献   

8.
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也许是宇宙之间惟一应该受到崇拜的因素。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显示本质是一种无比激动人心的过程。生命像音乐和画画一样暗自挟带着一种命定的声调或血色,当它遇到大潮的席卷,当它听到号角的催促时,它会顿时抖擞,露出本质的绚烂和激昂。当然,这本质也可能是卑污、懦弱、乏味的,它的主人并  相似文献   

9.
最早的原始 RNA 是地球上的第一批生命。逆转录 RNA 所产生的 DNA 是球上第一批以DNA 为遗传信息载体的生命祖先。当今的一切生物都重现着原始 RNA 的进化方式,即以基因的重排与重组作为产生物种多样化的手段。这些都可由当代病毒学的新发现中获得证据。  相似文献   

10.
基因是指生物体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是细胞核中起遗传作用的物质,生物特性就是靠基因代代相传。基因技术是揭示生命奥秘的科学,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为标志,人类在了解自我生命现象本质的征程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今天,生命科学已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抗菌肽分子是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系统中,直接发挥免疫效应的分子;它在对抗病原细菌侵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本文以凡纳对虾对虾素抗菌肽基因penaeidin2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进行了基因克隆、氨基酸序列比对、分子进化关系以及分子结构的初步预测等研究.研究结果显示:Lva-pen 2基因是一个免疫反应相关基因,它在凡纳对虾的先天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新知     
地球拥有 第四类生命体 英国科学家最近在英国 布莱德福市发现一种奇怪的 生命体。这种生物体基因代 码多达120万个字符,比典型 的病毒至少长10倍。它含有 大量用于蛋白质转化的基因和用于 DNA 修复酶和其他蛋白质的基因,而这些特征过去都被认为是细胞生物体的标志。 研究小组根据已拥有足够的基因信息得出结论:地球上拥有第四类生命体。如果这一论断是正确的话,它将引发生物学的革命。(其他3个生命域是: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和古细菌域) 我国首次人工合成记忆增强肽       中国科研人员运用人工方法去年…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冲动源于生命的深度渴望。这种冲动又因其在人生中的历经万劫而使生命深感困惑。生命的冲动与困惑构成了生命体验中的二元对立与无序循环。生命的根本冲动是在科学、哲学、艺术和宗教的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它显现人类"超越""有限"的执着和渴望,也构成人类最根本的孤独与困惑,而这恰恰展示和演绎着生命在人生中的沉醉与生动,映照和生成着种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4.
物理与化学原理潜藏在动物的生命功能与驱干结构的里面。基因、细胞动态特性、新陈代谢、光合作用以及其他细胞活动与微观法结构问题是在生物物理学的传统领域中研究的,而在较大的具有生命的结构中存在着更多的、不同性质的物理学。  相似文献   

15.
基因是人类生命的密码,记录着所有个体特征的遗传信息。本文将在肯定遗传基因的客观作用的基础上,对遗传和环境,情商和智商等一系列关系作一初探,以求对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和方式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物种到人类,生命,进化了亿万年;从原始到信息,社会,演变了几万年…… 生命因适应而生存,历史因变革而进步。 当我们凝视一粒树种,我们知道它会是什么科什么纲的植物,但它一旦发芽成长,它长得是否茁壮,会长成什么样的树形,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它必须不同于它的父辈。因为就在这微妙的变化里,决定着它们的生死存亡。然而,也就是这变化,或许让它变得更强,或许,就是它灭亡的开始…… 但生命绝不能一成不变,因为没有别的选择! 生活中的变革者,是一位披荆斩棘的探路人,是一位冲出重围的勇士,是一位跳出思维旧路的智者。无论他们前面是坟墓还是花环,他们都值得歌颂,值得尊重,因为他们发现了现有的问题,而且他们着手想去改善,他们或许搭建着让生命强盛的阶梯。 无疑,他们是优秀的。 让我们珍爱生命里的变革,不要责怪,不要埋怨…… 将变革的一角放在这里,只希望你能明眼,你能善待……  相似文献   

17.
李斌 《科技潮》2000,(9):5-11
几代科学家的基因之梦,一波三折,终成现实北京中关村,伫立着一座金光闪闪的现代雕塑——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模型,仿佛昭示着中国人对破解生命之谜的憧憬、渴望与历史追求。可是,对于中国科学家来说,基因曾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在一段特殊的历史中,我们拒绝承认基因的存在,拒绝承认 DNA 是基因的实体,导致了两代人不知道基因为何物。在年轻人中,能够说清楚基因是什么的,屈指可数。198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杜伯克教授在《科学》上发表的一篇短文《肿瘤研究的转折点:人类基因组测序》中指出:“如果我们想更多地了解肿瘤,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关注细胞的基因组,我认为从细胞基因组测序入手是非常有用的。”“这一计划  相似文献   

18.
传统戏曲音乐是一种自然流变的河流,它始终保持着传统的古典美,保持着本身固有的旋律特征。传统戏曲音乐成长于“单纯的”中国文化土壤和社会环境中的民间音乐,它从孕育诞生起就从未受到过欧洲音乐因素的影响。从戏曲音乐的审美角度说,“旧曲”是引起审美主体审美忆旧感的最基本方法。“旧曲变用”是戏曲音乐生命的载体,生命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享受课堂     
许军 《科技知识动漫》2007,(8X):77-77,80
课堂,是一个以展示和开启智慧为使命的地方,它连接着过去,承载着现在,昭示着未来;课堂,是赋予教具以生命,给予心智以成熟,让才能开始灵动,让暗淡重放光彩的场所。总之,课堂是一个既严肃又活泼的地方,是人之生命精华展现的舞台。“走近”课堂,让我们的课堂闪耀着人文智慧和生命价值的光华,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多时延基因调控网络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生物学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更好地理解基因间的调控机理。重构调控网络有助于探索生命系统的本质问题。目前,已提出的方法大多数都不考虑基因表达之间的时延,或者假定其时延是一个常量。这为深入理解基因调控的时-空机制带来了困难。现提出一个用连续DBNs构建具有多时延基因调控网络的方法,它可以系统地分析基因之间的调控关系。将其应用于酵母菌的转录调控网络中,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更好地估计转录时延,进一步提高了调控网络构建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