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史表明,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由年轻科学家完成的.或者说,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尽管随学科而异,但都落在科学生涯的较早期阶段.因此,应该给年轻人创造较好的工作、科研与生活条件,使其科学创造的年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近来,科学网上的很多博主都认为,中国研究生的待遇太低,他们也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科学是人类的一座精神宫殿,来自全球的科学家年复一年在此构建、雕琢科学的美丽新世界。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又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别具匠心的工作,其中自然包括日益成熟的中国科学家群体。在这个群体中,这一年又有哪些人做出了更具影响力的贡献呢?在科学体系日益庞大、科研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即使同一学科不同分支的研究成果,其重要性尚且难以立判高下,况论差之千里的不同学科?因此,笔者不揣鄙陋,试图以科学家2016年所完成工作的影响力作为依据,和广大读者共同回顾2016年度重要科学人物。  相似文献   

3.
《科学世界》2003,(11):26-27
回首诺贝尔奖的百年记录,迄今为止,尽管全世界共有近700人赢得了诺贝尔奖桂冠,但与全世界日益增长的科学家数量相比,终究是极少数。在科学高速发展、人才辈出的今天,又有几位幸运儿荣获了今年的诺贝尔大奖?  相似文献   

4.
前些日子,见一重要科技报刊以“中国科学冲击诺贝尔奖是时候了”为大标题刊登了数位中科院院士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文章表达了科学家对我国科学界要在诺贝尔奖项上实现零的突破的急切心情和对我国基础科学发展现状的乐观估计。对此我的感想是:第一,中国科学冲击诺贝尔奖这一提法本身就似缺乏科学态度,可以说这是一个情绪化的口号。诺贝尔科学奖,实际上不是靠一时的冲击就可取得的。因为,那不是一项应用性科研课题,可以通过论证立项、制定计划、筹措经费、组织人员,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更不是一项建设工程,设计、招标、施工、…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奖百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诺贝尔奖的由来诺贝尔奖作为评价世界级一流科学家学术成就的最高标准 ,作为科学家的最高荣誉 ,而倍受世人瞩目 ;同时通过授予那些在科学上取得重要成就的个人以无上的荣誉而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偶像 ,引无数来者竞相仿效 ,致使诺贝尔奖百年辉煌、经久不衰。诺贝尔(AlfredBernhardNobel,1833~1896)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一个贫寒的工程师家庭。他一生献身于科学事业 ,大胆革新 ,获得创造发明专利多达355项 ,特别在炸药研究方面成就巨大。他研究成功了如何控制硝化甘油 ,发明了雷管引爆技术和无烟火药。诺贝…  相似文献   

6.
人类创造力问题,是当代重大研究课题之一,它涉及许多学科和领域。例如,在科学哲学、科学学、科学史、美学、逻辑学、心理学、人才学、教育学、生理学、科学方法论、系统论、人工智能以至模糊数学等领域,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创造力问题进行着研究和探索。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问题。和创造力问题一样,“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也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但目前主要由两个领域着重探索。苏联学者彼得罗夫斯基指出“在哲学认识论一般原理基础上,人类思维由两门相互补充的具体特殊科学,即形式逻辑和心理学来研  相似文献   

7.
科学和艺术都依赖于人的头脑中创造力火花之闪现,并共同追求真、善、美的普遍真理。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思维之间并没有截然的鸿沟。艺术不仅是科学家所应当具有的素质,更是科学创造中所必备的要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对其创造力的影响,研究使用领域创造力量表、学习风格量表、学习动机量表,以南京某理工科高校240名研究生为被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在科学创造力上性别与学科类别的交互作用显著,理科男生的科学创造力显著优于其他学科的男生或女生;2)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小群体取向的学习动机与研究生的创造力显著正相关;3)省思观察学习风格与创造力显著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多种学习动机能够促进研究生创造力的发挥,但省思观察学习风格则可能会有碍于个体创造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奖析——科学研究规律探讨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和分析了1901~2000年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生理医学奖的有关信息,按科学发现、科技发明和科学理论将诺贝尔奖归类,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这3个类型的比例因学科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物理学为2.5∶1∶1,化学为1∶1∶1,生理医学为5∶1∶1.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代科学研究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
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及本学科结构核心,通过基础课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现 代文盲的含义不再是目不识丁,而是没有掌握科学方法、不会应用新技术的成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基础课教 学过程中,化学基础课教学应重视学科发展史的作用,因为学科发展不仅记述了学科基本理论的提出、修正、完善、 发展等过程,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科学家在此过程中的思辩活动,而科学家的思辩活动正是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 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及本学科结构核心,通过基础课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现代文盲的含义不再是目不识丁,而是没有掌握科学方法、不会应用新技术的成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化学基础课教学应重视学科发展史的作用,因为学科发展不仅记述了学科基本理论的提出、修正、完善、发展等过程,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科学家在此过程中的思辩活动,而科学家的思辩活动正是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人眼里,科学和艺术是两个相距甚远的学科,一个讲逻辑,一个讲形象。然而,不论在古代还是在当代,许多有造诣的艺术家和科学家都在这两大领域作出很大贡献。当代大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认为:文学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这枚硬币就代表文化。”法国文学家福楼拜说过: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集。正因为如此,1989年以来,李政道邀请著名画家为物理学科的前沿学…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在长达70多年丰富多彩的科学生涯中,钱学森曾建树了许多科学丰碑,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钱老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开创性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人们称他为"中国航天之父".但从钱学森全部科学成就与贡献来看,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实际上钱老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从科学、技术、工程直到哲学的不同层次上,在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层次的研究中,特别是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相互交叉、结合与融合的综合集成研究方面,都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独特贡献.而钱老在这些方面的科学成就与贡献,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来看,其意义和影响可能更大也更深远.钱老的科学历程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30年代中到50年代中.这20年是在美国度过的,主要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特别是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以及火箭与导弹研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还创建了物理力学和工程控制论,成为当时国际上著名的科学家,这些成就与贡献形成了钱老一生中第一个创造高峰.  相似文献   

14.
数理与人文     
学者在构造一门新的学问,或是引导某一门学问走向新的方向时,他们的原创力从何而来?这是理性的选择?还是读万卷书的结果?丘成桐认为,最重要的创造力,在有了踏实的知识基础后,源于丰富的感情。他认为,对自然界的真和美的丰富情感,对于文学和科学来说是共通的。科学上的创造力不足,正是因为科学家的人文修养不足所致。本文贯通文理,殊为难得。  相似文献   

15.
 诺贝尔奖是国际科学界公认的最重要奖项之一。分析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对标世界航天强国,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持续实施空间科学任务,科学家们不断获得诺贝尔奖。本文以诺贝尔物理学奖为抓手,阐述空间科学对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贡献,分析欧美航天强国在空间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情况,并基于中国空间科学发展现状和态势,提出空间科学是中国基础科学研究有望取得诺贝尔奖级重大突破的优势领域之一,发展空间科学可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具有重大标志性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再有十天半个月,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就要与公众见面了,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去年的诺贝尔奖,再唠叼几句。 去年日本科学家小柴吕俊与两位美国科学家同获物理学奖;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与美国、瑞士两位科学家同获化学奖。日本在连续三年内获得了4个诺贝尔奖。如果从1949年汤川秀树获得日本第一个  相似文献   

17.
缔造科学:从诺贝尔奖现象看科学研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01 年至2005 年诺贝尔奖获奖成果的统计揭示了诺贝尔奖六大现象:科学中心转移现象、中青年现象、长周期现象、发现之发现现象、名师高徒现象和优势积累现象。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到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看到科学研究自身的某些特点,看到科学政策和科学家在缔造科学(事业)过程中的依存性。  相似文献   

18.
邹立宇  何基杰 《科技信息》2011,(9):93-93,90
对光本性的认识贯穿于物理学光学学科发展的整个过程。时至今日,光本性问题在光学这个古老而又常新和充满希望的学科中仍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从光学的发展史入手,阐述了不同时代的科学家在探讨光的本性问题的曲折过程。通过人们逐步对光的本性的认识,思考科学的艰辛历程,感受科学家的治学精神和探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崔岫 《科学世界》2003,(3):57-61
人们有这样一种传统的观念:与男性相比,女性缺乏科学头脑。这也是女性在科学研究领域里所占比例极低的一个原因。刚刚获得“女性诺贝尔奖”的5位科学家的经历告诉我们:女性完全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她们能够完成科学知识的传承并最终实现创新。给予女性科学家应得的认可,将给人们的心理带来深深的震撼。  相似文献   

20.
姜岩  魏忠杰  钱铮 《今日科技》2002,(12):20-21
化学奖所有生物都含有包括DNA和蛋白质在内的生物大分子,“看清”它们的真面目曾经是科学家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已成为现实。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的就是这一领域的两项成果。这两项成果一项是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与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他们两人将共享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半的奖金;另一项是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他将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半的奖金。质谱分析法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它通过测定分子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