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壳聚糖(CS)和丙烯酸(AA)的接枝共聚物(CS-g-PAA),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其制备成纤维膜,考察不同接枝率、电纺溶液浓度、直流电压对电纺纤维的影响,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共聚物和纤维膜的结构进行表征,测试该纤维对Cu2+、Cd2+离子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接枝率越高电纺纤维形貌越好,相对最佳电纺条件为溶液质量分数15%和电纺电压11 kV;CS-g-PAA电纺纤维膜对Cu2+、Cd2+的吸附量相比CS提高了25.39%和82.28%,相比CS-g-PAA其吸附速度更快,但其饱和吸附容量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
针对醇氨法脱除柴油中环烷酸技术存在的溶剂回收过程能耗大的问题,制备出聚酰亚胺纳滤膜以分离环烷酸和溶剂,考察了铸膜液表观黏度、铸膜液挥发时间、凝固浴组成等膜制备工艺对膜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抽提液中环烷酸盐质量分数和操作压力等使用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得纳滤膜的通量超过17 L·m-2·h-1,截留率超过50%;使用黏度为310 mPa·s的铸膜液、在60 s铸膜液挥发时间、使用纯乙醇为凝固浴可得到综合性能最佳的纳滤膜;提高抽提液中环烷酸盐质量分数,膜通量下降,但对截留率基本无影响;升高操作压力,膜通量和截留率均增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孔径5 nm陶瓷膜处理冶金、电子、化工等工业产生的含La3+废水,考察离子浓度、电解质和溶液p H等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对La3+的截留率随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膜通量略有下降。当La3+质量浓度由9.1 mg/L增加到245.0 mg/L时,膜对La3+的截留率从82.4%降低到66.2%,膜渗透通量下降5%。随Na Cl浓度的增大,膜对La3+的截留率降低,而膜渗透通量增大。当Na Cl质量浓度增大到100 mg/L时,膜对La3+的截留率从69.3%减小到26.0%,膜通量则提高30%以上。溶液p H既改变了膜表面荷电性又改变了La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对膜分离性能影响显著。当溶液p H6时,La主要以游离的La3+形式存在;当p H=10时,La主要以La(OH)3沉淀的形式存在,膜对La3+的截留率大于99%;当p H=6~8时,部分La(OH)2+的存在,增大了膜孔堵塞阻力,导致膜通量较低。调整溶液p H有助于陶瓷超滤膜回收废水中的La3+,实现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态粒子烧结法在陶土-粉煤灰基体表面制备了纳米级凹凸棒土膜,改善了基体表面形貌,收窄了基体的孔径分布区间。考察了凹凸棒土膜对不同类型离子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并研究了pH值对凹凸棒土膜截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覆在陶土-粉煤灰基体上的凹凸棒土膜对Ca2+、PO3-4和Cl-等离子均具有一定的截留效果,特别是对高价阴离子的截留效果优异;不同类型离子模拟废水均在特定pH值时出现最低截留率,证明了凹凸棒土膜的截留机理为道南排斥和介电效应,此特定pH值即为等电位点,且等电位点随溶液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对膜分离制水新工艺,反渗透饮用纯净水制备,怎样去除水中钙镁硬度,正确设计与使用软化器;怎样区分膜标准产水量与设计产水量,合理设计配置反渗透膜;怎样管理与清洗反渗透膜。谈几点体会。得到初步结论:改善铁路生活饮水水质,采用膜分离制水新工艺,反渗透饮用纯净水制备是可行的,有效的。根据原水水质情况,也可采用超滤、纳滤等膜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6.
以PAN超滤膜为基膜的复合膜制备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聚丙烯腈(PAN)超滤膜为基膜,哌嗪(PIP)和均苯三甲酰氯(TMC)为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复合膜,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在0.30MPa的压力下,复合膜对维生素B12和MgSO4的截留率分别为90.0%和77.8%.根据界面聚合反应原理研究了复合膜的成膜规律,探索了单体浓度、酸接受剂用量及后处理温度等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复合膜的表面形态及断面结构.  相似文献   

7.
钴离子交换H型及Na型ZSM-5的表征及乙烷氨氧化反应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钴含量的Co-HZSM-5和Co-NaZSM-5分子筛催化剂, 通过NH3-TPD,IR,UV-Vis及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酸碱性质及氧化还原性质进行表征, 并与乙烷氨氧化反应性能进行了关联. 结果显示, 无论H型或Na型ZSM-5分子筛, Co2+离子的引入均导致两种新的L酸中心生成. 共存阳离子(H+,Na+)对Co2+离子的氧化还原性质有很大影响, 从而对乙烷氨氧化反应性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微波加热条件下,研究了姜黄素与2-氯乙醇亲核取代反应中辐射时间、辐射温度、溶剂种类、缚酸剂种类与用量、反应浓度以及反应物用量比因素对该羟乙基醚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该反应在水介质中使用底物用量3倍的KOH为反应的缚酸剂以及使用底物用量2.2倍的2-氯乙醇时,在95℃下微波辐射6min可获得最佳的反应结果,此时,姜黄素双羟乙基醚的产率达76.4%.研究结果为姜黄素双羟乙基醚的快速制备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高渗透选择性的聚电解质络合物纳滤膜(PECNFMs),以聚乙烯亚胺(PEI),海藻酸钠(S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原料,通过原位离子交联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新型PECNFMs。分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接触角实验(CA)对PECNFMs 的化学组成、结构和亲水性进行表征。考查聚电解质的配比、聚阴离子的种类、无机盐的种类及操作温度等因素对PECNFMs 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EI 质量比相同时,PEI/SA 原位离子交联PECNFMs 较PEI/CMC 膜具有更高的水通量;且随着PEI 质量比的增加,PECNFMs 的荷电性由荷负电转变为荷正电;当PEI 质量比为0.9 时(PEI/SA 0.9)具有最佳的纳滤分离性能,其对MgCl2的截留率为94.0%,水通量为13.4 L·m-2·h-1(在25℃和0.6 MPa下,对1 g·L-1 MgCl2水溶液进行测试),表现出较高的Na+/Mg2+分离性能(分离因子为10.4)。采用原位离子交联法,成功制备了高渗透选择性的新型PECNFMs,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为高性能纳滤膜的制备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使用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对生物质水解制酒精发酵废液中五碳糖(主要是木糖)的净化和回收。结果表明:纳滤膜能回收废液中85%以上的木糖,但对废液中盐的去除率只有15%左右,在浓缩实验中,反渗透膜可截留绝大部分溶质,透过水可作为纯水使用,达到了浓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丙二醇、氢氧化钾为引发剂,引发环氧丙烷阴离子聚合,原料不同脱水方法对聚合引发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将丙二醇/冠醚较低温度下真空脱水,再加入KOH脱水,然后加入少量单体聚合,对聚合得到的低聚物进行高真空脱水,再以产物为引发剂,利用短链引发方式引发聚合得到的目标聚合物聚环氧丙烷,它具有相对分子质量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的特点,且多分散系数可达到1.09。  相似文献   

12.
以间苯二磺酰氯(BDSC)为有机相单体、二胺和多胺类化合物为水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在聚乙烯(PE)微滤膜上制备了聚磺酰胺(PSA)/PE渗透汽化复合膜。经配方和工艺优化,确定了PSA/PE复合膜的制备条件为:将聚乙烯亚胺(PEI)与间苯二胺(MPD)以5∶1的质量比共混作为水相单体,将PE膜直接浸润到水相中,然后浸入含有0.5%BDSC的有机相中进行界面聚合反应。测定了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PSA/PE复合膜的渗透汽化脱盐性能和耐酸性,结果表明:在料液为3.5% NaCl水溶液、温度为75 ℃的条件下,PSA/PE复合膜的水通量为35.1 kg/(m2·h),截盐率达99.85%;在20% H2SO4溶液中浸泡6个月后,其脱盐性能不变,化学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3.
以间苯二磺酰氯(BDSC)为有机相单体、二胺和多胺类化合物为水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在聚乙烯(PE)微滤膜上制备了聚磺酰胺(PSA)/PE渗透汽化复合膜。经配方和工艺优化,确定了PSA/PE复合膜的制备条件为:将聚乙烯亚胺(PEI)与间苯二胺(MPD)以5∶1的质量比共混作为水相单体,将PE膜直接浸润到水相中,然后浸入含有0.5%BDSC的有机相中进行界面聚合反应。测定了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PSA/PE复合膜的渗透汽化脱盐性能和耐酸性,结果表明:在料液为3.5% NaCl水溶液、温度为75 ℃的条件下,PSA/PE复合膜的水通量为35.1 kg/(m2·h),截盐率达99.85%;在20% H2SO4溶液中浸泡6个月后,其脱盐性能不变,化学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高盐废水中NaCl的回收,采用纳滤-反渗透双膜串级组合工艺,处理NaCl和Na2 SO4的混合模拟废水,考察了浓度配比、操作压力、流速及温度等工艺参数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并确定出了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下,经纳滤和反渗透分离后的反渗透浓缩液中,[NaCl]/[Na2SO4]≥41.45,可实...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度处理制药废水,达到工业用水水质标准,对纳滤、反渗透深度处理综合性制药废水的膜通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在连续式与循环式处理模式下,研究了膜操作条件、膜通量和水回收率等因素,根据膜通量变化,确定了适合膜分离工业化应用的处理和清洗方案。结果表明:纳滤膜日常清洗中物理清洗时间为7 min、强化清洗酸洗—碱洗时间各为90 min,平均膜通量连续式为16.1 L/(m2·h)、循环式为7.7 L/(m2·h),水回收率约为73%;反渗透膜日常清洗中物理清洗时间12 min、强化清洗酸洗—碱洗时间各90 min,平均膜通量连续式为12.8 L/(m2·h)、循环式为7.2 L/(m2·h),水回收率约为74%。研究制药废水深度处理中膜通量的变化,可对制定适合膜分离工业化应用的废水处理和清洗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反渗透浓缩法提取乳糖的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滤膜分离乳清粉中的乳清蛋白,离子交换树脂提取唾液酸并除去乳糖溶液中的杂质,运用芳香聚酰胺卷式反渗透膜进行浓缩;通过对操作压强、工作温度、渗透通量、浓缩倍数等因素对反渗透浓缩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反渗透法浓缩提取乳糖的工艺参数为:采用芳香聚酰胺卷式反渗透膜装置,操作压力为0.5 MPa、工作温度为40℃、乳糖的单级截留率为95%左右,乳糖的成品质量指标,符合相关的国标要求。与现行的结晶工艺相比,污染少、能耗底、收率高,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应急水袋是一种可以就地从不可饮用的水源中及时、有效得到饮用水的生命救援工具。本文研究了三醋酸纤维素(CTA)正渗透膜材料的制备,以及用于制备应急水袋的研究进展,并对水袋的汲水功能和重金属离子截留效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以0.5 mol/L NaCl 为驱动液和去离子水作进料液的测试条件下,膜水通量达到8.77 L/(m2·h),驱动溶质反向扩散比Js/Jw约为0.56 g/L。以一定浓度葡萄糖为汲取液时,经5 h 处理水袋可得到约180 g 水,可满足人体维持生命所需的饮水量。选取Pb、Cr、Hg、As 4 种典型的水体污染重金属为评价元素,渗透结果表明,该膜对半径尺寸在100 pm 以上的粒子具有比较理想的截留性能,达到95%以上,Pb(II),Cr(III),Hg(II)3 种重金属的处理效果能达到《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但是对于As(III)这种水合半径小于65 pm 的离子其截留率较低,因此,膜材料皮层的致密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研究高驱动通量的驱动体系为目标,考察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且体积较大的有机盐类分子作为正渗透驱动液的可能性。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钠盐为溶质,评价了其正渗透驱动通量和截留效率。结果表明,以商业反渗透膜为评价介质,0.5 mol/L EDTA为驱动液,水通量为13.6 L/(m2.h),驱动效率高于NaCl。  相似文献   

19.
茚满酮-[1]-缩氨基硫脲-5,6- 苯并-18-冠-6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在多聚磷酸中将冠醚酰化的方法,合成了茚满酮-[1]-5,6-苯并-18-冠-6.以此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与氨基硫脲作用,合成了茚满酮-[1]-缩氨基硫脲-5,6-苯并-18-冠-6,经由IR、MS和元素分析对合成的二种新物质的结构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20.
将膜工艺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结合对精对苯二甲酸生产污水进行了深度处理.基本工况为超滤系统采用全量过滤方式,内压式超滤运行通量稳定在40—60L·m^-2·h^-1,低污染反渗透膜运行通量稳定在15~20L·m^-·h^-1,系统回收率为70%.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精对苯二甲酸达标废水深度回用处理运行稳定,产水水质可靠.经深度处理的污水的各项指标满足回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