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宋妍 《科技资讯》2009,(30):185-185,187
自适应Backstepping控制是当前自适应控制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在改善系统过渡品质方面表现出较大的潜力,它可以解决的一类系统不再满足长期以来难以克服的"匹配条件"。本文介绍了自适应Backstepping控制的基本方法及其在非线性时滞系统中的应用,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和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比较全面地评述了自适应控制在电力系统控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当前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自适应励磁系统控制和自适应负荷—频率控制。本文最后展望了自适应方法在电力系统其它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自适应考试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计算机自适应考试(Computer Adaptive Test~CAT)技术是传统考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使考试智能化,摆脱了传统考试的一些弊端。这里探讨了计算机自适应考试技术的一些知识以及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最后提出了一个简化的计算机自适应考试模型。  相似文献   

4.
刘立英  孙铄 《科技信息》2008,(34):371-372
总结了当前国内电网调度系统远动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IEC60870—5—104传输规约在电网远动传输中的应用。分析了其传输报文的格式、基本功能和传输模式。着重讨论了用于现场的系统结构方案以及在调度自动化系统中软件的设计方案。对其应用条件及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这些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段翀 《科技信息》2009,(28):I0090-I0091
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性新学科,数据挖掘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数据库、数据仓库和信息决策系统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简述了数据挖掘定义和特点,介绍了其主要技术与基本步骤,并进一步分析了数据挖掘技术在金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智能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更加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诉求,而自适应学习能够为实现个性化教育提供技术和方法支持.文章从数据驱动的视角出发,通过开展国内外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研究的综述分析,对其系统框架和相关组件进行阐述和解读.其中,重点从领域知识模型、学习者特征模型和教学模型三方面对其实现机制进行探析,提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可促进解释性提升的相关组件技术研究,奠定进一步深入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光码分多址系统及其多用户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用户干扰是影响OCDMA系统性能和用户数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如何降低多用户干扰就显得尤其重要。文章在介绍了几种降低多用户干扰的常规方案及其性能的基础上,讨论了多用户检测技术OCDMA系统中的应用,并对泊松模型下利用干扰估计技术消除多用户干扰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了智能天线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发展和应用 ,然后说明了在移动通信系统中 ,应用智能天线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容量 ,并可以简化系统控制。在此基础上 ,介绍了全自适应天线阵列中的经典自适应算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CRISPR/Cas9系统的基本结构、作用机制、脱靶效应以及在昆虫基因编辑和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进一步将该技术应用于非模式昆虫的基因编辑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核实全国矿业权基本情况,依法科学进行矿政管理,本文介绍了GPS-RTK技术在矿权核查中的技术原理及实际应用,取得了应用中的几点体会,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Monte Carlo方法在核辐射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放射性治疗(外照射或内照射)疑难病症(如癌症)及重症病过程中,病体所受剂量及其分布是治疗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当射线进入人体后各部分受到的剂量必须要进行理论计算。射线在人体内的反应机制是光子和电子偶合输运过程,非常复杂,一般数值方法难于求解。Monte Carlo方法是解决本类问题十分有效的方法。该文将Monte Carlo方法应用到核辐射医学中,叙述了两种体内剂量场分布的Monte Carlo计算方法:沉积能量法和通量转换法。为了提高计算效率,给出了几种实用的技巧。最后,介绍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法,它的诞生符合医学治疗从有创到微创甚至无创的发展理念。剂量-生物学效应关系是HIFU技术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该技术临床应用推广的关键之一。针对这一事实,本文介绍了HIFU技术的治疗原理,HIFU治疗系统的基本构成、核心技术,以及HIFU技术的特点,特别指出了热效应、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等损伤机制。在此背景下,评估了国内外在HIFU剂量学方面的研究态势,重点讨论HIFU量效关系和治疗头频率、声功率、辐照时间、治疗方式、治疗深度及组织生物学特性和声学环境之间的联系。阐述了目前剂量学研究的三大问题:HIFU的监控系统、声通道、HIFU量效关系的“双重标准”,提出推动HIFU剂量学甚至整个技术发展的建议。随着HIFU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治疗效率高、安全性强、无创性切除、实时监控等特点将更加突出,必将在未来的医学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骨转移是癌症三大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疼痛和骨破坏是其最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MRgFU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电离辐射、无剂量限制、可以重复治疗的治疗方式,在癌性疼痛缓解和肿瘤进展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本文从MRgFUS治疗骨转移瘤的基本原理、手术方法、治疗标准、疗效评价、治疗并发症及预防等方面,对MRgFUS治疗骨转移瘤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治疗计划逆向设计的需要,建立了IMRT治疗计划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该模型将病灶和健康组织辐照剂量作为约束条件,以剂量均匀性和健康组织与病灶的剂量梯度差作为目标函数.以该模型为基础,采用遗传算法实现了IMRT治疗计划系统优化.经实例计算,获得的剂量分布和病灶形状相比具有较好适形性,且健康组织剂量和病灶组织剂量有很大差别,治疗增益比高.此外,采用的遗传算法能较快收敛,实例计算证明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1999年12月至2003年10月,107例非小细胞肺癌。采用美国拓能公司立体定向治疗计划系统设计放射治疗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和优化放射治疗计划,计划靶区为临床所见肿瘤区外放1.0~1.5cm,计划照射剂量为60~75Gy(中位剂量68Gy),2.2~3.0Gy/次,1次/d,5d/周,由美国瓦里安CL2100加速器照射,射野为固定野和非共面野或者大旋转弧。按照美国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观察急性放射反应和疗效。疗效(CR PR)为88%(94/107),(NC PD)即无效病例为12%(13/107)。1~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8%、49.02%、23.88%。根据RTOG分级,急性放射性食道炎发生率,1~2级13.1%(14/107),3级0.93%(1/107),急性放射肺炎发生率1~2级26.2%(28/107),3级2.8%(3/107),WBC减少发生率1~2级19.6%(21/107),3级0.93%(1/107),PLT减少发生率1~2级14.9%(16/107),3级1.9%(2/107)。107例患者的随访日期为3~46月,(中位24月)随访100%。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采用大弧旋转 固定野照射,方法可行,有较好的疗效,早期并发症较低,能为患者耐受,更长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蒋国梁 《中国工程科学》2009,11(10):129-136
报告三维适形(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和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建立了3DCRT和IMRT放疗HCC的技术,进行3个临床试验,获得了令人鼓舞的3年总生存率:28 %~33 %。治疗并发症主要是放射性肝病(RILD),此并发症的死亡率为76 %,预防RILD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对正常肝脏的放射剂量限制在安全的范围内。我国的HCC病人大都伴有肝硬化,伴发的肝硬化损害了肝脏对放射损伤的修复和肝脏再生的能力,他们的放射耐受剂量是(全肝平均剂量):Child-Pugh A病人23 Gy,Child-Pugh B病人6 Gy,这个耐受量显著低于目前国际上通用的30 Gy。研究建立了用于预测我国HCC病人放疗中发生RILD发生概率的Lyman数学模式,其参数明显不同于国外的模式,并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HCC放疗技术成功地进行了临床实践,证实了放疗可以作为不能手术肝癌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7.
高浓度丙烯腈废水的辐照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考察优先污染物丙烯腈在γ辐照下的去除情况,选取了高浓度的丙烯腈废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60Co作为γ射线源进行辐照分解,并利用吡啶比色法测定水中丙烯腈的含量,研究了丙烯腈的辐照降解。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为15kGy时,丙烯腈去除率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初始质量浓度为4g/L的丙烯腈溶液,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丙烯腈的去除率先增加后减小,10 kGy时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达到90%以上;在中性条件下的去除效果要好于偏酸或偏碱性条件;添加FeCl3对丙烯腈去除率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ART1网络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ART1网络的图书分类方法,实验表明,ART1网络有较强的抗噪声能力,可有效地实现图书分类,并能产生新的分类,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The use of nanotechnology in drug delivery is a rapidly expanding field. Biodegradable or nontoxic nanomaterials have the most promising application potentials in nanomedicine. Herein, we report a novel core-shell nanoparticle with double shell coatings (silica and poly(D,L-lactide-co-glycolide) (PLGA)) with the total shell thickness of (8.7 ± 1.3) nm. The outer shell of PLGA is biodegradable and used for controlled and sustained release, and the inner shell of silica is mesoporou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  相似文献   

20.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是最有可能战胜癌症的肿瘤免疫疗法,是生命科学领域极具发展前景的前沿产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至关重要。本文对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的国际和国内专利态势进行分析,包括对专利申请趋势、专利产出国、专利应用国、主要申请人、技术聚类主题等进行分析,从而比较我国与国际的差距与不足,有助于我国嵌合抗原受体疗法行业更好地运用专利手段保护自身知识产权,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本文研究发现,相比于美国,我国科研院所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领域的专利产出不高,反应了我国在该技术基础研究投入方面的不足,我国对全球范围内的专利布局也缺乏重视。建议我国应加大对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的基础研发投入,开发和掌握关键技术;注重国际专利布局,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强化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联动合作,以鼓励和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