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0月5日下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这是中国科学家因在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  相似文献   

2.
 10月5日,屠呦呦先生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研究的一个历史性突破,是中国科技界的一件大喜事。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此十分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并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向屠呦呦先生学习。10月5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同志委托我专程前往屠先生家,对屠先生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热烈祝贺,并代为致以诚挚的敬意。  相似文献   

3.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先生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学家的光荣和骄傲,也是全中国人的光荣和骄傲。为及时表达科技界的心声,10月8日,中国科协会同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办“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      适逢这一喜事,为进一步挖掘科学历史、总结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宣传中国科学家的成就,《科技导报》2015年第20期出版“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特刊。  相似文献   

4.
<正>屠呦呦领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2月10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领取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来自瑞典王室、政府内阁、诺贝尔评奖机构、各国驻瑞使团和社会各界人士1500多人出席颁奖典礼。图为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2015年诺贝尔生理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大陆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对我国科学的发展意义重大。为及时表达科技界的心声,中国科协主办"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  相似文献   

6.
<正>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是诺贝尔医学奖的第12位女性得主。20世纪六七十年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17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的突出贡献与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及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ōmura)分享该奖项。她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截至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颁发106次,共计210位科学家获得该奖项,屠呦呦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12位女性科学家。屠呦呦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多年来从事中药  相似文献   

8.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等3位科学家。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对中国科学的发展意义重大。为了及时表达科技界的心声,10月8日,中国科协主办了"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中国科技界的领导与著名科学家20余人与会祝贺。《科技导报》力求真实、全面地记录此次座谈会,将各位领导和科学家的发言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科学精神是什么?"两弹一星"的艰苦奋斗精神,亦或载人航天的自强不息精神?人们在一个规范的领域讨论着,直到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触动了科学精神的"神经"。当下,屠呦呦获奖成为媒体、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百度搜索"屠呦呦",结果达1230000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前一次颁给药物研发领域要追溯到1988年,而且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更是值得庆贺。因此,当下更应着手的不是争论而在未来:中国实现诺贝尔科学奖的突破,应是中国科  相似文献   

10.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01155-12-01至2001155-12-15)1屠呦呦获颁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核心媒体报道频次:30/30]10日,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中国科学家屠屠呦呦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证书。当天,包括屠呦呦在内的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经济学奖得主共10人获颁各自奖项。  相似文献   

11.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研制抗疟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自然指数中,中国科学院蝉联世界第一。这些迹象表明中国正在迈向世界科技强国,中国科学家正为人类文明做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协向屠呦呦研究员发贺电,热烈祝贺其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贺电全文如下:尊敬的屠呦呦研究员:欣闻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谨代表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向您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您始终坚持在科学前沿默默耕耘,锐意创新,为深化对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的科学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以您为主发现的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不仅充分证明祖国传统医药的宝贵价值,而且每年都在全世界挽救数以百万计患者  相似文献   

13.
刘娜 《科技导报(北京)》2015,33(20):113-114
 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随即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作为一个性别研究领域的工作者,笔者关注更多的是屠呦呦作为科学家的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14.
高振 《科技导报(北京)》2015,33(20):111-112
 2015 年10 月5 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因为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明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一定程度上让中国科技工作者找到了一些本应有的科学自信。面对这么大的一件事,请让我们这些科研工作者们稍稍离开实验室一会儿,想一想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给我们这些科研工作者带来了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15 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次获奖折射出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民众的创新能力,也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标志和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2015 年10 月5 日,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屠呦呦因创制了新型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值得中国科技工作者庆贺的喜事。10月11日,笔者以“屠呦呦”为检索词在网上搜寻时,发现相关信息接近10万条。在这个举国同庆、万众同欢的时刻,作为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30年的笔者,在喜庆之余的反思中,试图探寻屠呦呦获奖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11年9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将临床医学奖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其在青蒿素研究中的突出贡献。Strauss在介绍屠呦呦获拉斯克奖事迹时曾概括评述:“她首创了造福千万人的抗疟治疗的新探索,今后还会长久有益于人类社会。她应用现代科技并严格汲取中医师5000年提供的经验,对21世纪做出了卓越贡献。”[1]获得该奖,令人对中国本土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拭目以待。时隔3载,不负众望,屠呦呦终于摘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桂冠。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标志着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关注和认可。  相似文献   

18.
 2015 年国庆节期间,令中国科技界最为激动的重大事件之一,就是中国著名的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励她在青蒿素研究过程中的突出贡献。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特效药物,在世界上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因此,屠呦呦获奖可谓是名符其实、众望所归,也为中国科学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意味着中国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即将步入一个新阶段。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学科技工作者,在学习和纪念屠呦呦进行青蒿素药物研发的丰功伟绩过程中,也获得了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9.
市县动态     
<正>宁波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大村智以及宁波籍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屠呦呦系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药学家,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是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  相似文献   

20.
<正>1.10月5日,因"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我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2.1930年底,屠呦呦出生在浙江宁波市。呦呦看到中医配药治病的场景,还发现父亲也懂这类知识,记住了"中医"这个词。上学后,她并不出众,但做感兴趣的事,会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坚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