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很多工种将被取代,该如何跟机器人"抢"工作呢?现在的人工智能有多牛?阿里的人工智能文案1秒钟能生成2万条广告语,蚂蚁金服的AI实现了4个人服务27家基金公司数千万用户,眼科医生经过十几年训练才能识别40%左右的角膜炎,而浙江大学的人工智能可以识别出84%且永不疲惫。至于翻译,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同时运用无数种语言交流不过是小菜一碟。  相似文献   

2.
正机器人不是人,而是可编程序的多功能操作器械。源自20世纪20年代一出戏剧中主角的名字,国际上机器人通称"罗伯特"(ROBOT)。它具备人类一些特点,多数机器人形体却和自然人千差万别。为适应不同作业的需要,有在管道内爬行的蛇形机器人;有在崎岖不平道上行进的六足机器人;有深海打捞沉船手脚不分的水下机器人;还有作眼网膜手术、刮除动脉积脂的、接通切断神经的医用微型机器人等等。  相似文献   

3.
<正>200余位大咖云集,5大展区,4大专业赛事;世界机器人论坛、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和世界机器人大赛3大板块同时进行,交流研讨、成果展示、创新探索,促进协同创新和产业交流合作——2019年8月21—25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会主题"智能新生态、开放新时代",得到22家国际权威机器人机构大力支持。大会主论坛汇聚来自中、俄、美等国的300多位业界顶尖专家和企业领袖,分别围绕"国际合作与机遇"  相似文献   

4.
<正>为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的跨越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于2015年11月22—25日在北京举办主题为"协同融合发展,引领智能社会"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由3项内容组成:1)2015世界机器人论坛:设有工业机器人技术"智"造未来、服务机器人技术创新、医疗与康复机器人、"智慧城市"与"服务机器  相似文献   

5.
<正>夏普近日推出了一款"机器人"手机Robot Phone,这款手机由东京大学机器人设计师高桥智隆设计。它背面嵌有一块2英寸320×240的屏幕,采用高通Snapdragon 400 MSM8926 1.2GHz四核处理器,支持3G和LTE网络,机身高约19.5公分,重约390克。同时,扬声器、麦克风等一应俱全,摄像头被安置在机器人  相似文献   

6.
 11月24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承办了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第8专题论坛--医用机器人产业发展与未来战略论坛。论坛旨在探讨医用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以制定我国医用机器人发展战略;探讨医用机器人临床应用问题,以建立医工企联动的医用机器人技术创新体系;研讨医用机器人产品化问题,促进我国医用机器人全产业链建设;以及探讨医用机器人标准化问题,服务于医用机器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樊瑜波和意大利圣安娜大学生物机器人研究所主任Paolo Dario担任论坛的主席,20 位来自国内外医用机器人领域专家作特邀报告及参加圆桌讨论。来自官、产、学、研、用(医、养老、助残)、高新工业园区、投资证券公司等领域300 余人参加会议。随着世界范围的老龄化社会到来和人们对健康快乐生活的追求,医疗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点,医疗外科机器人、智能假肢与康复机器人、医用服务机器人等多种医用机器人子领域都将获得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据外媒近日报道,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科学家们创造出了一项新技术,可以让机器人通过Wi-Fi网络进行"交配",然后通过3D打印技术产生机器人后代。据报道,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科学家设立了"机器人婴儿计划",旨在通过类似有性繁殖的过程创造出更智能化、更先进的机器人。今年2月,研究人员将一对机器人父母通过"交配",诞生了首个"机器人婴儿"。在这个过程中,研究人员开发出"让机器人发生性关系并将DNA传递给后代"的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系列以机器人为主人公的科幻作品中,人们常常看到一些以"铁甲威龙"和"终结者"命名的机器人,它们手持武器,行动自如。如今,20多年过去了,一种手持武器的真的"机器人士兵",已由美国智能机器人公司研制成功,不久将装备部队,为士兵、警察和其他执法人员提供一种防御工具。  相似文献   

9.
《少儿科技》2020,(3):6-6
"请大家戴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前往人流密集场所,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就医……"2月初,在广州南沙区,一款巡逻机器人不停地走动、喊话,提醒行人注意个人安全防护。这款机器人名为"千巡警用巡逻机器人",是5G警用巡逻机器人,也是目前国内第一款用于测量体温的巡逻机器人。它可以一次性测量10个人的体温,测得的温度误差在0.5摄氏度以内;可以用红外线在5米以内快速测量体温,并能识别过往人员是否戴口罩。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近日,在中国企业新纪录发布大会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高层论坛传来喜讯,奇瑞公司QH165工业点焊机器人作为国内首台自主研制  相似文献   

11.
为进行非开挖条件下地下管线的铺设,研制了"穿地龙"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气动冲击方式工作。对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进行了分析,推导出运动轨迹的表达公式,并建立了机器人直线运动的数学模型。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编制了机器人运动轨迹的仿真程序,获得了较好的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机器人的锥形钻头和冲击机构同时运动时,机器人的运行轨迹近似为一条直线,从而验证了"穿地龙"机器人总体方案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说明,该机器人可以在非开挖条件下按目标轨迹完成土中穿孔作业。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机器人及机器人部件产品方面缺乏行业认可标准和第三方认证规范,各厂家设计产品时参考依据不清,缺乏统一规范指标,技术水平尚未成熟便抢先上市,导致国产机器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完善我国机器人标准体系,加快建设机器人标准认证体系,促进产业健康良性发展是当前重要的议题之一。在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组织召开"中国机器人检测认证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从产、学、研等维度,探讨如何建设我国检测认证体系,共同寻求机器人产业发展之路。《科技导报》将此次论坛上发声的与会者观点进行凝练并呈现给关心相关问题的读者。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23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上,第一阶段"战略与趋势"部分的最后,一场高峰对话拉开帷幕。对话由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德国汉堡大学教授张建伟(以下简称张)主持,参加对话的嘉宾有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教授Alois C.Knoll(简称A),美国田纳西大学教授Lynne Parker(简称L),KUKA研发总监,euRobotics AISBL副主席Rainer Bischoff(简称R),以及来自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授赵杰(简称赵)。本刊摘录了本节高峰对话的部分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正>近期,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公司发布了一款远程办公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底盘类似一个小型电动滑板车,可每小时行驶6公里。其顶部内置的激光扫描器可以帮助机器人  相似文献   

15.
针对微型仿昆飞行机器人,建立了一个机体模型和驻飞时的翅运动形式,分析了驻飞时翅运动所产生的气动力,导出了微型仿昆机器人驻飞时的动力学方程,并对该方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一个拍动周期内,微型仿昆飞行机器人在一个小范围内振动;当一个周期结束后,机体回到原位置,驻飞时机体处于一个动态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6.
 2015年11月24日,世界机器人大会机器人智能感知与先进控制专题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孙富春主持开幕式。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此次论坛不仅包含了6个特邀主题报告,同时设置了互动交流环节,来自中国、美国、瑞士和韩国的机器人领域学者共同探讨了有关机器人智能感知与先进控制方面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正>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主要制造商和国家纷纷加紧布局,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需要在这一竞争中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机器人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机器人革命",推动机器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替代"机器人革命"不是一场独立的革命,而是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  相似文献   

18.
《前沿科学》2014,(1):95-95
<正>哈佛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于芝加哥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2014年会上展示了一种"白蚁机器人",它们能像白蚁筑巢那样在没有总体设计和统一管理的情况下,自行垒起多层"砖块"。这种机器人技术将来有望在火星等人类难以涉足的地方用于基地先期建设。哈佛大学的贾斯廷·韦费尔等人向参会媒体展示的这种机器人,如中型遥控玩具车一般大小,也有四个轮子,装有若干探测器和举起建筑构件的装置。它能前后左右移动,到指定位置拿取积  相似文献   

19.
《创新科技》2010,(5):30-30
<正>韩国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可在血管内自由移动并清除血栓的"血管机器人"。韩国全南大学日前发表公告说,该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制的这种机器人直径约1毫米、长5毫米。研究人员已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技》2016,(4):14
正最近,全球的机器人产业越来越活跃了——"你拍照不要离太近,会显得脸大的!"美女机器人佳佳与人交流亲切活泼。这款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具备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及躯体动作搭配等功能,网友戏称其比"网红"还要红。日本一所高中近期破天荒录取了一个Pepper机器人。它能够理解人类80%的对话,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交流障碍,并帮他们学习英语和机器人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