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导电高分子材料的概况,着重论述了结构型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机理——类似石墨的导电结构及孤子跳跃理论;叙述了聚乙炔的合成和结构、聚乙炔掺杂以及近年来新开拓的导电聚合物-聚荼、硅-酞菁聚合物及聚噻吩薄膜;介绍了这些结构型导电聚合物可应用于大功率的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电磁屏蔽材料以及电色材料等方面;最后指出当前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方向——既要发展新的结构型导电聚合物又要确立切实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近十几年来高分子材料研究几大重要方向的最新进展,分析了高分子材料目前存在影响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指出高分子材料在带给人类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高分子材料要继续发展,必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指出了下一个十年中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卜一丹 《太原科技》2007,(11):14-15
介绍了绿色高分子材料的定义、种类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可环境消纳高分子材料成为高分子材料绿色化的主要研究方向和21世纪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徐鹏 《科技信息》2011,(31):284-284
0引言《功能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一门知识全面和内容丰富的专业必修课程,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在培养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课程以《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聚合物材料研究方法》和《聚合物加工工艺》等作为理论基础课,针对对目前研究深入且应用较为广泛的离子交换树脂、功  相似文献   

5.
导电高分子材料是最近十年内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除具有一般高分子的特性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具有类似金属的导电性。因此,在国外亦被人们称为合成有机金属。与标准金属相比,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重量轻、比强高、易成型、成本低、电阻率可调节的特点,并可通过分子设计合成多种多样的结构类型而获得多方面的特点和优点,从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特别是随着电子工业、情报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导电高分子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美、日和西欧各国均在积极开展研究。日本通产省甚至把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列为“下二十年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开发规划”中十二项优先科研项目之一。我国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测定有机玻璃(PMMA)的疲劳裂纹扩展速度特性曲线,是断裂力学基本原理关系的实验。高分子材料疲劳裂纹的扩展速度,也可以用线弹性断裂力学导出的应力强度因子幅度的指数法则来表示。本实验采用热延伸方法赋予PMMA材料以各向异性的性质,考察了分子链取向度和取向方位角对于疲劳裂纹扩展速度和扩展方向产生的影响。经研究表明,在分子链取向层间,材料的抗拉和抗剪强度均降低,裂纹的扩展速度加快,而在与分子链取向相垂直的方向,材料对裂纹扩展的阻力上升。由于裂纹有向分子链取向层间扩展的倾向,裂纹扩展的方向将发生弯曲。 PMMA高分子材料断面的疲劳条痕与dc/dN—⊿K关系曲线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此关系曲线斜率的转折点I与断面条痕由低速稳定扩展向高速稳定扩展的过渡区域相对应;转折点I以下的线段对应于低速稳定扩展区;转折点I以上的线段对应于高速稳定扩展区。在裂纹沿分子链取向方向扩展的场合,转折点I的⊿K水平随分子链取向程度的增加而下降,在裂纹沿与分子链取向相垂直的方向扩展的场合,转折点I的⊿K水平随分子链取向程度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7.
正医用高分子载体材料是医用材料的一大类,主要用于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如多肽、蛋白质和生长因子、核酸、细胞等)的控释/传递系统,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新型医用高分子载体材料的拓展及研发。目前高分子载体材料主要分为天然高分子及衍生物和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以多糖类及蛋白质类为主,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聚酸酐、以聚乳酸为代表的脂肪族聚酯、聚磷酸酯、聚原酸脂等,此外还包括聚乙  相似文献   

8.
《科技信息》2000,(4):19
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纤维、薄膜、胶粘剂和涂料等。其中,被称为现代高分子三大合成材料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与人民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尽管高分子材料因普遍具有许多金属和无机材料所无法取代的优点而获得迅速的发展,但目前业已大规模生产的还是只能在寻常条件下使用的高分子物质,即所谓的通用高分子,它们存在着机械强度和刚性差、耐热性低等  相似文献   

9.
张立英 《科技信息》2013,(19):289-289,359
高职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展开,项目化教学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高分子材料改性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文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五个方面阐述了高职《高分子材料改性》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初提出高分子的概念以来,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材料科学中最具代表性和发展前途的一类材料。高分子材料现已成为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石,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前瞻领域的交叉与结合,对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通用高分子、生物医用高分子及能源高分子等应用于不用领域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出发,简述其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并指出其发展对国民经济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膜材料是膜分离技术的关键,文章介绍了目前常用高分子固体膜材料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2.
1 Introduction The precise control in polymer architectures has been an ongoing challenge in synthetic polymer chemistry, since new polymer topologies will realize unprecedented properties and functions in polymeric materials. In particular, topologically unique macromolecules comprising single cyclic and multicyclic polymer units have gained growing interests due to their distinctive behaviors from linear and branched counterparts~([1-4]).See Fig.1.1IntroductionThe precise control in polymer…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工方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制备简单、选择性好、稳定性高等优点,在吸附分离、固相萃取和化学传感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大和导电性能好等优点使得碳纳米管成为印迹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中优选的基底材料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十年来碳纳米管/印迹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72篇.  相似文献   

14.
制备出 MgClO_4—PEG 聚合物固体电装质膜,以该固体电解质膜组装了电池,测定了电池的某些性能。讨论了室温下电导率随盐,溶剂,Ag80组成的变化以及材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DMAEMA)为单体聚合得到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PDMAEMA防护材料;以二氯乙醚(DCE)为芥子气的模拟剂,通过气相色谱法研究薄膜PDMAEMA的防护性能,探讨分子量改变对薄膜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初,薄膜对DCE吸收率随着薄膜分子量增大而逐渐增加;当分子量超过20 000后,薄膜对DCE的吸收率稳定在60%左右.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以超支化聚缩水甘油为核、氟碳链为臂的超支化聚合物,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凝胶渗透色谱、差热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初步表征.作为核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是以丙三醇为起始剂、缩水甘油为单体,在三氟化硼乙醚引发下阳离子开环聚合得到的.全氟辛酸酰氯由全氟辛酸与亚硫酰氯在DMF的催化下反应得到.利用聚缩水甘油的大量端羟基,将氟碳链接入聚缩水甘油中,得到了全氟端基超支化聚合物.这种全氟端基超支化聚合物其合成方法简单,结构独特:内核为亲水性,外臂疏水疏油,而且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有利于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离子束医用生物聚合物材料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MEVVA源引出的金属离子对聚酯(PET)薄膜进行了离子注入,根据医用生物材料的需要,研究了提高高分子生物材料耐磨性、抗腐蚀性的途径及改善生物相容性的方法,并讨论了改性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有机电致发光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其核心材料主要包括发光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和空穴传输材料。介绍了高聚物空穴传输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探讨了高聚物空穴传输材料的分子结构与器件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二维片层状结构,是一种新型碳类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等性能,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材料,近年来广泛用于改性各种聚合物。本文回顾了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和应用现状;综述了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韧性、电学和热学等性能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石墨烯改性聚合物常见的3种制备方法(溶液共混、熔融共混和原位聚合)及其对石墨烯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性的影响,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变化规律与作用机理,石墨烯微观结构等因素对材料热学性能以及导电阈值的影响等;讨论了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潜在应用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展望了其低成本产业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