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利用弧形开槽实现陷波特性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具有陷波特性、能够屏蔽空间手机信号干扰的超宽带天线,并利用CST仿真软件对陷波特性的变化规律做了深入探讨.该天线以普通的平面单极子天线为基础,在贴片中心加两条弧形开槽.通过调整弧形开槽的缝隙宽度、弧长、半径等参数,可以调整阻带中心频率及带宽.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的工作频率为0.6~5 GHz,其中,在两个GSM频带范围内(0.88~0.96 GHz和1.71~1.88 GHz)具有陷波功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陷波结构只能在单个频点上实现陷波的局限性,文中通过使用开路槽线方法,提出和实现了一种阻带带宽可控且矩形度良好的微带馈电陷波超宽带天线.通过在超宽带天线U形辐射贴片上添加两个L形开路槽线和在馈线端添加一个U形槽线来实现陷波特性,通过调节两个L形开路槽线与U形辐射贴片的耦合间距来控制陷波阻带的带宽.除了阻带5.1~5.8GHz 频段之外,该天线在3.1~10.6GHz 超宽带频段内获得了很好的宽带阻抗匹配.文中还对该陷波超宽带天线进行了时域分析,计算了天线相关系数和脉冲宽度拉伸比.测量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说明该陷波天线能有效地应用于超宽带系统.  相似文献   

3.
应用遗传算法优化设计一个满足超宽带频段的U型天线.该天线用阶梯结构改善U型天线的阻抗带宽,并以遗传算法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优化,最终得到天线的尺寸.天线驻波比实测值在3.1~10.6 GHz频段内都小于2. E面、H面的仿真方向图表明该天线全向性能较好,仿真增益在3.3~6.0 dB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张炀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2):2825-2827
设计一种新型超宽带全向天线。采用交叉结构改善了单极子天线方向图发生分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圆嵌套的天线外形曲线,有效的改善了在工作频带内的阻抗匹配特性。在CST软件中建立天线模型,并进行仿真和优化。制作实物并测试,结果显示天线在0.47-25.5GHz频带内,反射系数优于-10dB,带宽比达到了53:1。全工作频带内方向图稳定,H面不圆度小于5dB。在电磁环境监测、超宽带通信以及脉冲雷达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超宽带异形单极天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圆柱单极天线进行分析,并用遗传算法对其形状进行优化,优化的结果得到一种异形单极天线,这种天线驻波比小于2.5、相对带宽超过100%,在超宽带通信系统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Vivaldi超宽带天线时域特性的FDTD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典型 Vivaldi超宽带天线时域特性分析较难的问题,设计了适用于3.1~10.6 GHz 的Vivaldi天线,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FDTD)进行建模和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Vivaldi天线电场信号的脉冲延续时间约为0.5 ns,振铃效应较小,高频部分比低频部分相位失真严重.FDTD分析为该天线校正相位、改进消除波形失真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安装在探测车尾部的超宽带天线的需求,研制了一种基于电阻加载技术的超宽带天线系统.该天线系统由两个完全相同的电阻加载单极子天线组成,其中一个天线用于发射信号,另一个用于接收信号.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对整个收发天线系统的电性能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制作了一套收发天线样机,安装在探测车上,在电波暗室中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介质的电特性参数对雷达系统探测能力的影响,并对冰川进行了探测试验.测试与仿真模拟结果表明:该天线具有较低的电压驻波比和良好的辐射特性以及较小的拖尾,可以满足超宽带雷达的实际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设计一款应用于无线路由器以及计算机无线网卡信号接收的天线,提高其对无线网络信号的接收能力.方法:用天线设计软件4nec2进行天线的设计与仿真.结果:设计的天线绝对带宽满足超宽带天线f H-f L≥500MHz的要求.结论:结果令人满意,中心频率已经非常接近我们的设定值2437MHz.  相似文献   

9.
以盘锥天线为基础,通过调整底盘尺寸、上锥张角的大小、馈电结构等方法,研究盘锥天线的输入和辐射特性随天线结构的变化关系,从而设计主辐射方向在水平面内的低轮廓超宽带天线。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天线具有很宽的工作频带和很好的时域特性,且具有较低的轮廓,可以应用在便携式设备中。  相似文献   

10.
改进了一种印刷圆盘单极超宽带天线.利用仿真软件CST对其进行了仿真计算,最后给出了天线的反射损耗曲线和辐射方向图.该天线采用微带线进行馈电.天线基板采用较低的介电常数(ε=2.2),天线的-10 dB反射损耗的频率覆盖范围为2.77~14.82 GHz.这种天线很适合应用于目前的短程超宽带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实现小型超宽带天线的新方法,通过分析一个柱面类螺旋天线初步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A compact antenna with extended band-notched characteristics was designed for ultra wideband (UWB) communications. The antenna consists of a crescent-shaped elliptical patch with a T-shaped stub and a square ground board plane. The antenna is easily integrated with radio-frequency/microwave circuits to reduce the manufacturing cost. The central frequency and the notch bandwidth can be adjusted by changing the size of the T-shaped stub. Simulations verify th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antenna produces the UWB working bandwidth.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新型超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利用仿真软件分析比较了天线各部分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采用介质敷铜板替代常规的金属面板作为辐射单元并在上面开孔,使天线的阻抗特性得以改善.按照仿真优化的参数制作的天线,经测试,该天线在1.2 GHz~3.5 GHz的频率范围内VSWR<2,具有超宽带的工作特性.该天线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频率可调超宽带共面波导馈电单极天线,优化后的天线可以达到8∶1(反射损耗<-10dB)的比带宽及155.56%的阻抗带宽;反射损耗<-15 dB的比带宽也能达到4.15∶1;天线的增益在0.12 GH z~0.6 GH z范围内大于1 dB.另外天线的上下限频率可以通过调节贴片与共面波导之间的缝隙和部分圆形的尺寸进行灵活调整;同时还讨论了天线的尺寸对天线性能的影响.采用商用电磁仿真软件Ensem b le SV版仿真了天线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单极手机与分层人头模型作用系统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三层球形人头模型‚在900MHz 的频率下应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模拟计算了单极天线手机作用下人头内的比吸收率分布.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天线越短‚比吸收率(SAR)和功率吸收比越大‚人头吸收手机辐射能量越多‚吸收可达一半以上;未成年人人头模型的 SAR 峰值及其平均值均大于成人人头模型‚λ/4天线长度下未成年人平均 SAR(0.112 W/kg)超出 IEEC95.1—1991规定的安全限量(0.08W/kg)‚可见手机辐射对青少年用户造成的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型共面波导(CPW)馈电的,具有带阻特性的平面单极子超宽带(UWB)天线.为了抑制与WLAN、WiMax系统的干扰,通过在天线平面上开槽,从而达到了在天线频段上的带阻特性.该天线回波损耗S11≤-10dB的工作频带带宽达到了2.75~11GHz,并且在2.75~3.29GHz、4.1~4.9GHz、6.08~8GHz频带内形成阻带.利用电磁仿真软件优化,并绘出天线的方向图,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超宽带(相对带宽>25%)信号在矩型波导中的传播情况进行分析,给出了超宽带信号在矩型波导中传播时的时域波型及其频谱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超宽带信号在矩型波导中传播时会出现失真,而且传播距离越远,失真越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一种工作于3.1~10.6GHz频段的超宽带叠层介质谐振器天线.将低介电常数薄介质片插入介质谐振器和金属地面之间,可有效降低介质谐振器的Q值,展宽天线带宽.在介质谐振器下部切去1个小四面体,产生1个空气缝隙,进一步展宽天线带宽并提高阻抗匹配.对空气缝隙尺寸进行优化,使各个工作模式的频带相互重叠,产生超宽带工作带宽.在天线一侧短接金属壁,减小天线总尺寸一半以上.对设计的介质谐振器天线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试验和仿真结果一致性较好;介质谐振器天线实现4∶1的带宽(相对带宽约118%),带内增益为4~8dBi.  相似文献   

19.
薛睿  赵旦峰  陈艳 《应用科技》2006,33(6):87-89
介绍了超宽带技术及其标准化进程,阐述了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的超宽带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基本原理,分析多频带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MB—OFDM—UWB)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和系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凭借OFDM技术应用于超宽带系统的优势,基于OFDM技术的超宽带方案得到了业内绝大多数厂商的支持,有望成为超宽带物理层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超宽带信道下MBOK调制系统可达速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信息论角度分析了超宽带信道下MBOK(M-ary bi-orthogonal keying)调制系统(包括均衡、编码)的性能,以提供超宽带调制系统设计的理论分析工具.该系统采用频域均衡以获得分集增益,且均衡的残余干扰在MBOK解扩后也得以降低.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MSE)频域均衡,并将MBOK解扩后的残余跨符号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