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成岗 《科技导报(北京)》2015,33(20):86-89
2015 年国庆节期间,令中国科技界最为激动的重大事件之一,就是中国著名的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励她在青蒿素研究过程中的突出贡献。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特效药物,在世界上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因此,屠呦呦获奖可谓是名符其实、众望所归,也为中国科学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意味着中国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即将步入一个新阶段。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学科技工作者,在学习和纪念屠呦呦进行青蒿素药物研发的丰功伟绩过程中,也获得了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2.
《科技导报(北京)》2015,(20)
<正>本期特刊共收录文章近40篇,主要介绍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以祝贺屠呦呦先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主编按]我记得,今年9月29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了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会议由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同志主持,各相关部委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主要内容是审定2016年的59个国家重点专项。在会上,我建议将中医中药项目列入中国重大科技专项中。因为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智慧的结晶,是 相似文献
3.
4.
王洪鹏 《科技导报(北京)》2015,33(20):118-119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大陆第一次将科学类诺贝尔奖收入囊中,这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20世纪60-70年代,在非常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60多家科研单位、500多名科研人员合作开展研究,开创了疟疾治疗新途径。屠呦呦从系统整理中国古代医籍入手,查阅经典医书、地方药志,四处走访老中医,整理出《抗疟单验方集》。其中,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最终,屠呦呦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获得抗疟效果明显的青蒿提取物。 相似文献
5.
屠呦呦因40 多年前发现了青蒿素而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青蒿素的发现及屠呦呦本人的研究经历给科研人员以深刻启示:扎实从事科学研究,让科学回归科学。我国科研管理要符合科技发展自身规律,不要本末倒置,过于注重外在因素,致使经费、论文、职称成了最重要的目标,而探寻真理与揭示规律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7,(1)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女性科学家.同时,中国本土首位自然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奖,不仅是屠呦呦本人的成功,更是中国重大科技首创从专业领域走向世界的标志.全面总结其深刻的启示,对提升当代中国薄弱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可或缺.该文尝试从经验与理论、民间与专家、需求与学科等三个方面探讨屠呦呦的创新的文化背景、社会需要、知识结构及独创方法,或对屠呦呦获奖启示的研究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7.
8.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日前在香港表示对中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很有信心。他认为在未来中国很可能会出现获得诺贝尔奖的科技人才。香港举办“当代杰出学人文史科技公开演讲”,杨振宁教授作为8位被邀请的著名学人之一到香港中央图书馆进行演讲。杨振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任何一个地方要造就尖端科技都要具备4个条件:要有一批可能造就的年轻人;要非常有决心,没有雄心是不可能做成大事的:要有优良的传统,例如崇尚教育的传统等等;要有经济的支持。他说,在这方面香港和台湾现在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内地这些年经济也有了快速的发展。所以他认为,在未来,中国很可能会出现获得诺贝尔奖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Elsevier编辑系统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宇红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5):79-81
分析了Elsevier编辑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出中国科技期刊要想提升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开发全国通用的编辑系统,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整合人力资源优势,建立编辑与出版相分离的经营体制;培植主营期刊出版的大型出版集团,开拓国内外市场. 相似文献
13.
14.
截至到2010年共有18位日本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7人获物理学奖;7人获化学奖;1人获医学或生理学奖;2人获文学奖;1人获和平奖。他们是: 相似文献
15.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
<正>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17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的突出贡献与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及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ōmura)分享该奖项。她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截至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颁发106次,共计210位科学家获得该奖项,屠呦呦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12位女性科学家。屠呦呦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多年来从事中药 相似文献
16.
《科技导报(北京)》2015,33(20):6-6
<正>给屠呦呦的授奖词: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20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 相似文献
17.
18.
《科技导报(北京)》2015,33(20):7-7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5日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李克强在贺信中说,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医学研究人员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不可淡漠诺贝尔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红州 《科技导报(北京)》1995,(8)
中国不可淡漠诺贝尔奖ChinaShouldNotForgettheNobelPrize¥//赵红州(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北京100044)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有两项大奖是最能牵动国际社会的中枢神经的。一是奥林匹克奖,一是诺贝尔奖。有趣的是,我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