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北京大气细粒子PM2.5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为了解北京大气细粒子(PM2.5)的污染水平和污染特征,在车公庄和清华园进行了连续1年、每周1次同步采样和全样品分析。2个采样点PM2.5的化学组成相似。含碳组分和水溶性离子是主要的组分,其质量浓度之和超过PM2.5的50%。有机碳、元素碳和细粒子PM2.5的季节变化一致,即冬季质量浓度最高,夏季最低。夏季NO-3的质量浓度最低且在采样过程中从特氟隆滤膜上有近50%的挥发。SO2-4不同于PM2.5的季节变化主要取决于SO2的转化率。地壳元素的质量浓度从冬季到春季大幅度上升,春季沙尘天气频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齐齐哈尔市大气颗粒物PM2.5的污染特征和来源,在2013年12月~2014年11月,于齐齐哈尔大学校园内安置采样点采集PM2.5样品。初步测定了PM2.5中Na、Mg、Al、K、Ca、Fe、Mn、Ni、Cu、Zn、As、W、Pb、Ti、V、Cr这16种无机元素的浓度水平,并通过元素相关性分析、富集因子分析和主因子分析方法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元素污染较为严重的季节是夏季,冬季较轻。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表明无机元素污染来自地壳源和人为源的共同作用。富集因子分析表明,Zn、Cu、As、Pb这几种元素高度富集,主要受到交通源和工业源以及燃烧源等人为污染影响显著。因子分析表明,元素污染春夏两季主要来源于建筑源、交通排放污染和工业污染三个方面,秋冬季的燃烧污染明显贡献的更多。研究结果对于防治齐齐哈尔大气污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郑州市PM_(10)和PM_(2.5)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对健康的影响,于2013年4—12月在郑州大学采样点同步采集大气中的PM10和PM_(2.5).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16种优先控制的PAHs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Ba P毒性当量法对PAHs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并采用比值特征法揭示PAHs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郑州市大气颗粒物PM_(10)和PM_(2.5)中PAHs的单体质量浓度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基本上都呈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趋势,其中4~6环化合物是PAHs的主要成分.郑州市四季大气颗粒物Ba P质量浓度均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限制,存在潜在健康风险.经过比值特征法分析得出,郑州市大气颗粒物PM_(10)和PM_(2.5)中PAHs主要来自燃煤源、石油化工源、生物质燃烧源和机动车尾气源.  相似文献   

4.
刘妍妍 《江西科学》2021,39(5):893-900
针对2021年春节期间(2月11—17日)湖南省发生的一次PM2.5重污染过程,利用湖南省内组分站和复合监测站水溶性离子分析仪、碳组分分析仪、无机元素分析仪等分析了PM2.5的化学组成,对颗粒物主要成分进行了来源解析,并结合气象综合分析了此次重污染的过程和成因.监测结果显示,此次重污染过程中PM2.5最高日均质量浓度达184μg/m3,超标1.45倍;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期间,全省PM2.5浓度平均升高了2.3倍,各城市PM2.5小时峰值浓度较初始浓度分别增高2.7~11.2倍.重污染期间硫酸盐是PM2.5的主要组分,最高可达24.8%;此次重污染是受烟花爆竹燃放叠加高湿静稳、逆温、小风等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而引起空气质量的恶化.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夏季大气气溶胶 PM2.5和 PM10成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市城区2012年夏季大气对气溶胶进行每日PM2.5和PM10石英膜采样,得到了可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和16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并结合气象观测值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采样期间,PM2.5质量浓度为9.58~210.42μg·m-3,平均值102.81μg·m-3;PM10质量浓度为33.75~288.33μg·m-3,平均值159.66μg·m-3.PM2.5和PM10质量浓度都与采样点能见度、风速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质子荧光分析(PIXE)结果显示,S、K、Ca和Fe在PIXE可分析元素中含量较高,在PM2.5和PM10都占89%.且元素Ca、Ti、Sc、Cr、Fe主要存在于粗粒子(PM2.5~10)中,而元素S、Cu、Zn、As、Br、Pb主要存在于细粒子(PM2.5)中.富集因子分析表明,元素K、Ca、Ti、V、Mn、Ni主要为地壳来源,元素S、Cl、Cu、Zn、As、Br、Pb主要来自于人为源.SO2-4、NO-3、NH+43种可溶性离子总质量浓度占PM2.5浓度的43.5%,占PM10浓度的25.4%.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衡阳市中心城区雾霾天PM_(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与来源,2014~2015年连续2年对衡阳市城区冬季大气PM_(2.5)进行采集.通过滤膜称重法测量PM_(2.5)质量浓度,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PM_(2.5)中Pb、Cd、Cu、Cr、Ni和Fe等6种重金属元素质量浓度,结合富集因子法对衡阳城区大气PM_(2.5)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衡阳市中心城区冬季雾霾天PM_(2.5)平均质量浓度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014和2015年冬季PM_(2.5)中重金属污染趋势基本相同,分别为CuFePbCrNiCd和CuFeCrPbNiCd,表明衡阳城区冬季重金属污染规律明显,富集因子法分析后发现PM_(2.5)中Pb、Cd、Cu、Cr、Ni和Fe元素的EF值均大于10,明显来自于人为污染源,其中Cd、Cu为极强富集,污染可能来源于城区周围金属冶炼和工业燃煤烟尘.  相似文献   

7.
刘妍妍  周国治 《江西科学》2021,39(3):474-482
针对2020年12月18—28日湖南省发生的一次PM2.5重污染过程,利用湖南省内组分站和环境空气复合监测站水溶性离子分析仪、碳组分分析仪、无机元素分析仪等分析了PM2.5的化学组成,对颗粒物主要成分进行了来源解析,并结合气象要素、激光雷达和卫星遥感监测综合分析了此次重污染的过程和成因.监测结果显示,此次重污染过程中PM2.5最高日均质量浓度达177μg/m3,超标1.36倍;重污染期间硝酸盐是PM2.5的主要组分,最高可达55.5%;激光雷达及气象数据分析表明,此次重污染是受高湿静稳、逆温、边界层高度低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加之区域污染传输和本地污染积累而引起空气质量的恶化.  相似文献   

8.
农业活动是一个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随着我国工业污染物减排措施的不断加强以及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业活动的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将日益突出。文章综述了农业活动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基本形式和影响大气复合污染的主要机理,分析了农业活动的污染物排放及其大气环境效应模拟研究现状,并提出了面临的主要问题:(1)农业排放源估算和排放源清单制定的不确定性;(2)PM2.5与农业排放各前体物之间呈高度非线性关系;和(3)现有空气质量模式对PM2.5浓度及其化学组分预报准确性不够。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探究东北地区雾霾天气污染现状,选取吉林省吉林市作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夏季(非采暖期)和冬季(采暖期)各时期连续24h采集PM2.5样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了18种金属的浓度水平,选取其中的As、Al、Cr、Mn、Cu、Zn、Pb、Na、Ca、K和Mg 11种主要金属进行了细致研究;同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对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污染情况进行了深入讨论.结果表明:吉林市采暖期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89μg/m~3,非采暖期平均为33μg/m~3;PM2.5中主要的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为除Ca以外采暖期均高于非采暖期,工业区居住区对照区.采样期间,冬季PM2.5中重金属污染较夏季严重,这可能与东北地区冬季供暖有关.吉林市PAHs采暖期质量分数为0.03~1 304.83mg/kg,非采暖期为0~223.13mg/kg,采暖期污染水平高于非采暖期,其中工业区污染较严重.源分析结果表明吉林市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PAHs主要来源于燃煤、石油化工、扬尘(建筑扬尘和土壤扬尘)、车辆混合污染,而且工业尘对PM2.5的贡献则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鞍山市夏季大气颗粒物PM2.5中元素的污染水平和来源,2014年7月2~15日在鞍山市6个站点进行了PM2.5的样品采集,对PM2.5载带的元素进行了浓度特征和富集因子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了鞍山市PM2.5的主要来源.鞍山市夏季PM2.5载带元素浓度主要由Na、Mg、Al、K、Ca、Fe、Zn等7种元素贡献,占总浓度的96.8%以上,Pb的浓度为50.07ng/m3,Cd的浓度为0.91ng/m3,Mn的浓度为16.81ng/m3,Ni的浓度为3.16ng/m3,均未超出GB3095-2012和WHO规定的浓度限值.元素Cr、Ca、Ni、Cu为显著富集或强烈富集水平,Cd、Pb、Zn属于极强富集,表明鞍山市夏季PM2.5污染属于城市交通、燃煤、钢铁冶炼等复合型污染.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鞍山市夏季PM2.5中富集元素的主要人为源包括钢铁冶炼、机动车尾气和建筑扬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近年来秦皇岛市大气中PM2.5污染特征和影响因素,通过采集冬季重污染时段城区和开发区PM2.5样品,使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仪,分别测定城区样品中6种元素(Cu,Pb,Zn,Cr,Ni,Cd)和PAHs.结果表明,秦皇岛城区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186μg/m3,开发区平均质量浓度为118.88μg/m3,城区PM2.5中各重金属元素的浓度水平排序为Zn>Pb>Ni>Cr>Cu>Cd,其中Cd为强-极强污染,Pb为中-强污染,Zn属于中等污染,Ni,Cu,Cr等其他元素基本无污染.PM2.5中定性的检测到奈(Nap)、菲(Phe)、荧蒽(Fla)、芘(Pyr)、苯并(k)荧蒽(BkF)等单体.PM2.5日浓度与风速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长春市冬季和春季大气PM2.5的主要来源及污染特征, 于2018-01-06—2018-05-14连续采集PM2.5环境受体样品, 分析其无机元素及水溶性阴离子组分. 结果表明: 采样期间长春市PM2.5的质量浓度为(46.4±24.4)μg/m3, 冬季和春季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1.0±25.8)μg/m3和(32.6±11.5)μg/m3, 超标率为11%, 均在冬季超标, 在春节假期中(2018-02-15—2018-02-21), PM2.5的质量浓度低且保持平稳; 所测全部水溶性阴离子及部分无机元素(Al,As,Pb,Se,Ti)质量浓度呈冬季高于春季的趋势; 长春市无机元素主要源于燃煤、 交通和扬尘; 长春市PM2.5中NO-3和SO2-4是燃煤和机动车尾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燃煤源的贡献率相对较高; 长春市冬春季PM2.5主要来源为二次源(28.2%)、土壤尘源(12.6%)、交通排放源(10.7%)、燃煤源和建筑尘源(28.6%)、工业源和其他源(19.8%).  相似文献   

13.
通过自蔓延燃烧法制备Sm掺杂的CeO2基材料, 研究前驱粉体进行不同低温烧结热处理及改变压强对Ce0.9Sm0.1O2-δ(SDC)电解质电学性能的影响, 并分别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交流阻抗谱研究不同控制变量下样品的相组成、 微观结构和SDC电解质的电学性能. 结果表明, 当烧结温度升高时, SDC样品的平均粒径显著增加, 烧结温度和压强不影响样品晶胞参数的变化. 与晶粒电导率相比, 改变烧结温度和压强对晶界电导率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影响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关键污染物.近年来随着各项环保举措的实施,PM2.5的来源特征也发生了变化,为了制定切实有效的PM2.5治理方案,考察PM2.5的主要来源及其贡献至关重要.本研究使用CMAQ-ISAM模型,定量分析了2018年长三角内4个典型城市(上海、杭州、南京和合肥)PM2.5的主要来源.表明了上述4个城市PM2.5的最主要来源:冬季为长三角外的远距离传输(38.5%~52.6%);秋季为各城市的本地排放(43.0%~50.9%);在春季和夏季,本地排放是上海、杭州和合肥PM2.5的主要来源(春季37.1%~53.3%,夏季44.1%~64.7%),而南京则是周边区域传输 (春季38.5%,夏季46.3%).针对冬季不同时期的来源解析表明,相较于清洁时期,4个城市在污染时期来自周边区域传输的贡献占比增大,上海、杭州、南京和合肥的增大幅度分别为10.0%、1.5%、8.1%和4.9%,因此开展长三角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重庆市渝北区、南岸区和渝中区3个主要城区为研究对象,采集夏季PM2.5样品,应用DRI Model 2001A热/光分析仪,采用IMPROVE-TOR方法测定了PM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含量,并对3地的OC、EC污染特征进行了评价,探讨了PM2.5中含碳物质的来源。结果表明,南岸区OC、EC质量浓度分别为(5.8±1.5)、(2.5±0.8)μg·m-3,低于渝北区((8.9±3.2)、(4.2±1.6)μg·m-3))和渝中区((8.8±2.2)、(4.6±1.3)μg·m-3),与PM2.5质量浓度的分布一致,表明渝北区和渝中区的含碳污染物的排放可能较为严重。渝北区、南岸区和渝中区的OC与EC均显著正相关,表明三大城区OC和EC可能分别具有相似的一次污染源。排除降雨天和O3浓度较高的晴天,利用m(OC)/m(EC)比值法对渝北区、南岸区、渝中区二次有机碳(SOC)进行估算,SOC质量浓度分别为(2.0±1.8)、(1.0±0.7)、(2.3±2.0)μg·m-3,占OC比例均低于30%。渝中区SOC对OC的贡献率最高,这可能是因为该地区易于形成城市热岛效应,且热量和辐射效应更加明显,有助于SOC的生成。通过计算PM2.5中8个碳组分丰度,初步判断机动车尾气排放可能是三大城区碳质组分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在大气污染过程中,化学物质排放是内因,气象条件是外因,影响着污染物的传输扩散、化学转化、干湿沉降等过程。综述了中国近几年关于天气和气候条件对PM2.5和臭氧污染形成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和相关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结果发现,目前关于天气和气候条件影响PM2.5的研究较为系统,能识别气候因子、区域环流、局地静稳天气的配置关系,但对天气和气候影响臭氧污染的研究还较少。  相似文献   

17.
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空气细颗粒物(PM2.5)引起的大气污染现象频发,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综述了PM2.5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控制对策的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一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与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相互作用形成的二次颗粒物是PM2.5的主要来源.长期暴露在PM2.5环境中,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健康造成伤害.PM2.5还会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针对中国PM2.5的污染现状,提出了PM2.5污染的控制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园绿地及周边环境PM2.5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城市公园对降低大气PM2.5质量浓度的作用,同时探讨环境因素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方法】以北京市北小河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PM2.5质量浓度监测仪测定公园绿地内、公园附近建筑室内及公园道路旁(开敞空间)的PM2.5质量浓度,对公园及其附近建筑室内与道路旁PM2.5浓度做差异对比分析,同时监测温湿度、风速及气压、车流量,以分析环境因素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①公园及其附近建筑室内与道路旁PM2.5浓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双峰单谷型,即早晚高、白天低。②无污染或轻度污染时,公园绿地PM2.5质量浓度均低于道路旁及附近建筑室内,PM2.5质量浓度分别降低了5.7%和6.9%,说明公园绿地对PM2.5有一定的滞留作用; 中度污染天气条件下,公园内PM2.5浓度同样低于道路旁与建筑室内,降幅分别为3.6%和7.3%,公园绿地对PM2.5仍有一定的滞留作用; 重度污染质量条件下,公园内PM2.5质量浓度略低于道路旁,降幅仅为0.3%,而比建筑室内升高了5.5%。③公园绿地PM2.5质量浓度与温度、风速呈负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气压呈正相关关系; 道路旁PM2.5质量浓度与车流量呈正相关。【结论】在中度污染及以下环境空气质量条件下,公园绿地对PM2.5有一定的滞留作用,说明公园绿地对PM2.5滞留作用的发挥受一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优化双室四电场电除尘器(ESP)所配套的16台中荷(ZH)三相高压电源和低压振打系统实现电除尘节能和减排。在16台传统单相高压电源供电下,电除尘出口PM10和PM2.5的排放分别为63 mg/m3和23.9 mg/m3,对应的高压一次电耗为1225 k V·A。采用16台ZH三相高压电源改造后,电除尘出口PM10和PM2.5的排放分别为10~16 mg/m3和2.0~2.5 mg/m3,对应的高压一次电耗为900~1050 k V·A。在同样高电压电耗下,PM10和PM2.5分别下降了78%和92%。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市秋冬季大气环流型下的气象和PM2.5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石家庄市2013—2018年秋冬季(当年11—12月和次年1—2月)11种大气环流型天气条件下的地面和垂直气象特征, 归纳出5类大气环流条件, 并结合气团传输轨迹和PM2.5浓度监测数据, 探讨大气环流条件与石家庄PM2.5污染的关系。在5类大气环流条件中, 第I类(NW型和N型, 天数占16%)的扩散条件最好, 以西风和西北风为主, 风向比较稳定, 风速大, 边界层高度高; 第II类(NE型, 天数占9%)和第III类(E型和SE型, 天数占12%)的扩散条件次好, 近地面风向分别以北风和东北风为主, 风速较大, 前者边界层高度中等, 后者边界层高度低; 第IV类(A型, 天数占37%)的扩散条件较差, 近地面风速较低, 同时边界层高度低; 第V类(UM型、C型、S型、SW型和W型, 天数占26%)的扩散条件最差, 近地面风速很小, 风向变化大, 边界层高度低, 低层大气逆温明显。不同大气环流条件下气团的传输路径存在差异, 对石家庄地区PM2.5污染产生潜在影响的区域随之不同。石家庄市秋冬季的PM2.5污染与不同环流型的扩散条件密切关联, 第V类大气环流条件下最易发生PM2.5污染, 污染发生频率在78%~96%之间, 重度及以上级别污染发生频率均在55%以上; 第IV类大气环流条件下的污染状况变化相对缓慢, 但连续的第IV类大气环流天气多带来PM2.5污染持续累积; 第I类大气环流条件下发生污染的频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