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荧光分析技术在PZ盆地化探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PZ盆地荧光化探普查成果,根据三维荧光等资料分析了造成荧光异常的烃类成因,并结合具体的地质条件和井下资料,圈定出该盆地含油气有利区,为利用荧光技术直接找油积累了经验,为该区进一步勘探提供了化探依据。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在大型、特大型金矿预测系统中,金化探组翕 确定及其空间信息的自动化集成方法。具体实现的技术途径为:形成汇水盆地区文件;各种元素的化探点文件;形成化探组合元素点文件;汇水盆地与化探组合元素点文件进行空间相交分析;实现化探空间信息的集成。  相似文献   

3.
紫外、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化探样中痕量芳香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荧光分光光度法优化化探样品中芳烃的测试条件。方法用优化后的条件对陕北地区化探样品中芳烃的石油醚萃取液进行了光谱分析。结果与国家行业标准相对照得出了一些新的测试参数。结论使用优化的测试条件分析化探样中的芳烃,其荧光强度更强、更稳定。化探样萃取液的紫外吸光度与萃取时间及称样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西藏林周盆地已经成为冈底斯东段重要的找矿远景区.在综合分析线性体密度的基础上,提取2个隐伏环形穹窿构造,以及NW向为主的各种断裂构造;通过比值分析十主成分分析提取研究区的圈岩蚀变信息,为遥感找矿建立了标志;运用马氏距离+多元统计的方法剔除了化探异常中的背景值数据,确定了区域内的地球化学异常等值线图.在地质、遥感、化探的...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评价因缺乏有效烃源岩而停顿多年的渭河盆地的油气地质前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通过二维地震反射特征、地热井伴生气及油气化探的CH4,CO2碳同位素数据和钻探成果综合分析,认为渭河盆地深部残留有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二维地震反射剖面揭示,渭河盆地深部发育类似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强反射特征(T9),对应于太原组9#,8#和山西组4#,3#主力煤层的反射;地热井伴生气及油气化探样品中δ13C (CH4)在-24.5‰~-40.2‰之间,属于煤型热解—裂解气,大多数样品δ13CCO2-10‰,属有机成因气;渭参3井揭示盆内存在二叠系石盒子组,推测下部存在山西组和太原组地层;渭河盆地在晚古生代为大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沉积有煤系地层,三叠纪末期开始遭受一定的隆升剥蚀,至新生代渭河断陷盆地形成后,盆地周缘发生大规模隆升剥蚀,而渭河盆地内这一时期接受了巨厚沉积,前新生代地层(上古生代煤系地层等)得以保存和深埋,即不同构造单元演化的差异造成了其地层剥蚀和残留程度的差异。综合认为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甚至更晚层位存在于渭河盆地西安凹陷、固市凹陷和咸渭凸起的部分区域。渭河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可作为油气及氦气载体气的气源岩,为渭河盆地油气及富氦天然气勘探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可为鄂尔多斯周缘断陷盆地群油气资源调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古近纪-新近纪盆地的形成演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对柴达木新生代盆地不同时期的构造格局和盆地演化进行解剖。方法 对柴达木盆地地震、非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结合钻井及区域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结果 新生代盆地深、浅层构造存在较大差异,盆地沉积在不同时期受不同构造格局的控制,古近纪时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新近纪时受北西向构造控制,显示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时为不同时期受不同方向构造控制的大型叠合盆地。结论 盆地经历了多旋回沉积和多方式的后期改造,不同的构造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储油气构造模式,对于盆地深层的油气勘探,特别是寻找隐蔽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该文结合工作实践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地质找矿中利用化探技术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并对化探技术的实践进行了说明,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化探技术在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地质、物探、化探成果显示河南省栾川矿集区高温到低温共生组合成矿特征,形成了以钼,铅、锌,铜共生的复杂的立体成矿系统。栾川矿集区深部找矿前景巨大,其深部找矿突破不仅对于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异常的深入分析,更注重于对成矿系统,成矿分带性的立体解剖,并建立完善的立体成矿模型。该区多年积累的大量可靠的地物化资料对深部寻找到大型钼矿为主的多金属矿床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9.
谢飞跃  卫彦升 《太原科技》2007,160(5):45-46,48
通过1:25万侯马市幅、新乡市幅地质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对研究区内的平陆盆地、垣曲盆地、济源盆地西的古近系地层进行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特征对比,并对上述盆地的成矿特征、成矿条件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海拉尔盆地泥岩成岩及有机质成烃演化出发,研究了泥岩形成有效盖层的历史,提出了位于油气大规模形成期前或成熟初期的泥岩处于埋深800~1500m时为最优封盖期(GST期)。利用盆地泥岩盖层的埋深并结合其它地质资料,由GST期观点评价了海拉尔盆地中两套区域性盖层目前的有效封盖性。最后对盆地中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泥岩盖层的封盖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该盆地泥岩盖层具3种封闭机理。  相似文献   

11.
西藏措勤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措勤盆地位于西藏冈底斯地块中西段,是在古生界褶皱基底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措勤盆地内发育的构造、地层、岩石及沉积相综合分析,讨论了措勤盆地与喜马拉雅构造带和班公-怒江构造带的对应演化关系,反演了措勤盆地的地质发展历史.其演化经历了盆地基底形成阶段(D-P)、复合弧后盆地演化阶段(J-E2)和高原隆升盆地消亡三个阶段(Es-现今).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大盛 -马站盆地的成因类型 ,重点调查了盆地内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特征及盆地沉积中心迁移的规律 .盆地内同生构造显示盆地边缘主干断裂具有左行走滑特点 .盆地内生物化石及火山岩年代学特征表明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 .盆地性质为左旋走滑拉分盆地 ,说明郯庐断裂在早白垩世晚期发生过左旋走滑活动  相似文献   

13.
A special extended basin topography is developed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Altyn Tagh Fault Zone. The ratio of its length to width is over 50. The long boundaries at the two sides of the basin are controlled by the straight normal faults with strike-slip component. Within the basin, the Cenozoic strata are spread. The Altyn Tagh main fault goes through the basin, and a series of strike-slip topography was formed within the basin. The reverse thrust structures were formed at the two sides of the center of the basin, thus making the geological bodies composed of old metamorphic rocks at the two sides of the basin extrude vertically,and forming the extended massif (mountain) at the sides of the basin and parallel to the basin. This special topography was called the strike-slip fault basin. The giant extended strike-slip fault basin began to form during Pliocene, and its topography was basically formed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It is the special topography formed during the strike-slip de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Altyn Tagh Fault Zone and under both transpression and uplifting.  相似文献   

14.
滇西兰坪盆地的形成及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滇西兰坪盆地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且复杂的历史过程 ,由洋盆→洋陆转换→陆内盆地→盆山转换等过程。根据盆地充填和造山带特征 ,讨论兰坪盆地的演化历史及盆山对应关系。通过对兰坪盆地地质资料综合分析 ,可将兰坪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兰坪地块形成阶段 ;陆内盆地演化阶段 ;盆山转换及推覆构造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15.
平 盆地为晚中生代形成的主体为单壁断陷,局部为双壁断陷盆地,北西西系是主要的成盆期构造,对聚煤起得要的控制作用,盆地西缘的北不向同沉积大断层和盆地北部边缘的南北走向的同沉积断层控制着盆地的形成和发展,盆地内北西西向褶皱控制着盆地的聚煤中心,中新华夏系和北北西系为成盆后构造,它们所形成的褶皱与先期构造叠架构造穹隆或构造盆地,对煤层的埋藏深度起到了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白垩系断陷盆地群是在古生代褶皱造山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白垩世宽范围火山断陷盆地群,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拉张断陷到挤压回返的构造旋回,伸展作用强烈,坳陷广泛发育,具有构造样式复杂、垒堑相间、断超结构的特点。郯庐断裂带北段在早白垩世发生的左旋走滑运动控制了断裂带两侧盆地的发育。中生代断陷盆地群是在较新的地壳上发展起来的,中酸性火山活动强烈,在松辽盆地和海拉尔盆地存在两个岩石圈减薄区。断陷盆地群具有相似的构造特点,火山断陷作用强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证实了松辽盆地存在裂前隆起。本文从裂谷成盆模式模式入手,认为断陷盆地群东部是窄裂谷成盆模式,西部及中部是宽裂谷成盆模式,认为东北断陷盆地群是在幔隆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17.
景谷盆地遥感地质解译及原盆地恢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云南景谷盆地是迄今世界上最小的含油气内陆盆地。遥感地质解译发现该盆地北西和南东各有一条具正断层性质的走滑断层。两条断层呈北东向雁行斜列,左行走滑,并将盆地周边的构造有机地联系起来。景谷盆地的原盆地——大景谷盆地则是中新世时形成于两条走滑断层左侧叠覆区内的地堑式菱形断陷盆地。大景谷盆地的面积是现今景谷盆地的4倍左右,其沉积盖层有较大的厚度被剥蚀掉了。大景谷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为盆地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并总结了以往盆地划分中的各项依据,并在前人分类系统的基础上,按地球动力学观点对盆地类型作了进一步研讨,认为将盆地划分为四大类,即拉张型盆地、挤压型盆地、扭动型企地和直接与升降运动有关的沉降到盆地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壳聚糖植物栽培钵(PCB)的制备方法,以及醋酸浓度、壳聚糖浓度和不同碱处理方式对壳聚糖PCB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醋酸浓度的增加,壳聚糖PCB降解速度加快;壳聚糖浓度越高,PCB所需分解的时间越长,PCB有碱处理过的降解时间明显比无碱处理过的要长。同时,通过协方差分析,提出了醋酸浓度、壳聚糖浓度及不同碱处理方式对PCB降解率影响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