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内嵌钢板销式连接胶合木梁短期受力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嵌多块钢板销式连接是重型木结构最有效的连接方式之一,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木结构节点连接中.采用四点弯曲加载试验方法,对两根内嵌三块钢板销式连接胶合木梁短期受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一根梁的连接节点位于纯弯段,另一根梁的连接节点位于弯剪段.研究采用此类连接胶合木梁的力学性能、破坏模式以及连接位置对胶合木梁力学性能的影响等,并基于试验结果推导采用此类连接胶合木梁的极限承载力和挠度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和跨中挠度与连接节点的位置有关,连接节点位于弯剪段胶合木梁的承载力大于连接节点位于纯弯段胶合木梁的承载力;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可为木结构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塔巴庙地区太2段沉积微相与砂体展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塔巴庙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陕斜坡带,太原组太2段为天然气的重要勘探层位.研究表明,太2段属海洋体系组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主要沉积相为障壁砂坝相、潟湖相和潮坪相.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对太2段砂体进行了平面和纵向展布研究,结果表明砂体展布明显受控于沉积微相.障壁砂坝沉积规模大,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均较连续;潮坪砂坝沉积连续性差.通过等时对比,按沉积时间将太2段砂体分为两个砂层组并作出平面展布分析,障壁砂坝沉积具有较好的继承性,潮坪砂坝沉积无继承性.综合分析认为障壁砂坝是主要的产层.  相似文献   

3.
刘煜炜 《科技信息》2010,(27):402-402
1概况五矿三水平延深轨道下山,位于三水平下山采区,设计长度648m(平),设计标高-446.3m~-597.13m,现上段已掘进完毕投入使用,准备进行-516.67~-597.13m段开拓施工,设计长度328m(平)。轨道上段西部为3304工作面,东部为还未完成的3301工作面,轨道下段为新区。  相似文献   

4.
急倾斜煤层伪斜开采围岩变形规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三雄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伪斜开采,结合理论分析,揭示了基本顶和直接底的移动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基本顶变形在伪斜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异,上段持续时间长,速率增加快,破坏高度高,范围扩展到回风平巷外侧,下沉垮落区最终呈非对称拱形,拱顶约位于工作面中上段正上方;直接底在工作面处各分段处于底鼓不同阶段,下段开采压力集中释放,底鼓速率快速增长且稳定在较高数值,对底板破坏严重.以上原因在于矸石沿伪斜滚落堆积形成充填带,对工作面下段围岩变形起到抑制作用,而上段顶板在开采过程中悬露空间不断加大,膨胀卸压不受约束.  相似文献   

5.
国道213线起家黄河大桥位于刘家峡库区上游,为主跨180m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双肋拱肋纵向分9个节段,安装利用缆索吊装系统,采用双肋整体对称悬拼、跨中合龙的斜拉扣挂法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沙湾隧洞出口位于深圳水库左岸,针对施工面临的如下不利因素——洞顶为市政道路;出口段断面大部分位于库水位以下;隧洞出口段围岩无自稳能力;设计开挖洞底较出口施工平台低10.2m,出渣困难。设计采用了出口段先开挖上半断面,同时进行一次支护,下半断面留待全洞贯通后由内而外退行开挖并进行一次支护的落底和二次模筑砼衬砌的方案,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确保工程安全并按期完工。  相似文献   

7.
研究分析了cohen-sutherland线段裁剪算法,针对cohen-sutherland线段裁剪算法不能有效地判断出所有完全位于窗口之外线段的情况,通过添加判断条件,能够判断出所有完全位于裁剪窗口之外的线段,从而减少了求交点的次数,提高了算法的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临床手术时提供桡神经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在44例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观察臂部桡神经的行经.结果桡神经进入桡神经沟时位于胸大肌腱止端内侧(2.23±0.24)cm,喙突下方(11.21±0.42)cm.结论胸大肌腱止点纵行切开骨膜可避免损伤桡神经上段;沿骨膜向远侧分离可避免损伤桡神经中段;沿肱肌中线分开肱肌至骨膜下可避免损伤桡神经下段.  相似文献   

9.
丁村位于襄汾县城南十里的汾河东岸,是名闻国内外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共发现脊椎动物化石二十八种,成为研究汾河中、下游地理环境变化的主要依据之一.1989年7月,我带学生进行野外实习,在大运路赵曲段公路东发现一人工沙坑剖面,其上段为马兰黄土,下段为河湖相暗灰白色亚粘土层及分选较好、斜层理发育的中、细沙层(中夹砾石透镜体),上、下段之间为微红色土,与丁村组地层相当.在砂层中发现数种动物化石,未引起注意.1996年6月23日,我又带地理系93届函授班学员到此剖面实习,发现动物化石六种,其中一犬齿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10.
深入分析了陡坡段桥梁桩基受力的P-Δ效应形成机理.依据土压力理论与弹性地基梁理论,通过对坡体剩余下滑力和土体抗力的合理简化,建立了陡坡段桥梁双桩结构体系的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在此基础上,导出不同特征桩段微分方程的幂级数解答,从而提出了一种可考虑P-Δ效应的陡坡段桥梁桩基受力计算方法.与文献算例对比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最后,对双桩结构内力与位移的影响因素及其敏感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前桩P-Δ效应的影响不容忽视,当桩顶荷载水平及地基抗力比例系数相同时,后桩桩身最大弯矩比前桩大,且最大弯矩作用面均位于边坡滑动面附近,陡坡上的桥梁桩基同样具有嵌固深度效应.  相似文献   

11.
空心锥形基础是一种新型的陆地风电基础形式,其主控荷载为水平荷载和倾覆力矩。开展砂土中锥形基础水平单调加载模型试验,研究加载高度、加载速率和模型尺寸对基础水平承载力的影响,并对比分析相同质量和径高比的锥形基础与圆形基础的水平承载力大小。研究表明:锥形基础水平极限承载力随加载高度增加逐渐降低;加载速率对锥形基础的水平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小;径高比和底板尺寸是影响锥形基础水平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当基础径高比为5.5时,锥形基础水平承载力最大;增大底板尺寸可有效控制基础水平侧移;基础失稳破坏形式为转动破坏;相同质量的锥形基础和圆形基础相比,锥形基础的水平承载力是圆形基础的1.1~1.2倍。  相似文献   

12.
结合复杂工况条件下的典型的桩基工程实例,分析了在管涌条件下桩基处理方法。该实例在充分利用已施工的人工挖孔桩的基础上,将原设计人工挖孔桩基础改为桩筏基础;并在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设计。在施工期间对基桩桩身应力、筏板主筋应力、筏板下土压力及基础沉降进行了严密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桩筏基础存在一定的沉降差,筏板基础内力远小于设计值,经基础局部加强后保证了这个项目的顺利实施,使用效果表明基础处理方案达到了设计预期,该实例基础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对同类工程项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将工程上常用的柔性桩复合地基加固区和非加固区土体模拟成各向异性体,在复合地基地震反应分析中,引入了横观各向同性弹塑性模型理论,建立了适合于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双渐近多向透射边界条件。针对柔性桩复合地基地震反应分析的特点,研制了考虑各向异性的柔性桩复合地基地震反应分析有限元计算程序。在程序中针对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本构关系和不同的单元形式,并采用了关联流动法则和多种屈服准则,可以同时进行复合地基的二维平面应力、平面应变和轴对称问题的静动力数值分析。程序验证和实例计算分析表明,所编制的程序是正确的,在柔性桩合地基地震反应分析中考虑各向异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阳城电厂500kV 送出工程沿线地质构造复杂,线路铁塔基础类型多。为节省投资,结合沿线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了不同的基础形式,其中包括采空区基础、现浇柔性基础、矩形偏心基础、嵌固式岩石基础及直锚式岩石基础。  相似文献   

15.
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基的离心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沪高速铁路沿线软土分布广,为了选择合理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通过无处理软土路基和塑料排水板地基的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探讨了路基不同点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不同深度处横向位移的大小以及塑料排水板对路基沉降控制的效果.结果表明,最大沉降都发生在路堤面中心线处,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坡角下6.6 m的地基中,荷载影响深度约为13 m.塑料排水板地基与无处理地基相比,沉降有所减小,但竣工3年时沉降仍未稳定下来,因此应与其他软基处理方法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利用ABAQUS软件对纯砂地基、水平加筋地基和水平与竖向(H-V)加筋地基进行多组数值模拟.采用安全系数分析H-V加筋地基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通过ABAQUS软件后处理功能观察地基在强度折减系数增大过程中塑性区的扩展情况及最后破坏时的破坏面,并对不同加筋地基的破坏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V加筋能使地基承载力得到大幅提高;地基的破坏模式因加筋体的存在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在同等试验条件下,H-V加筋效果高于水平加筋,单层H-V加筋地基的加筋效果随加筋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复合地基理论的发展,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得到了很大应用,其优化设计也促进了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应用,在满足承载力的要求下,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沉降控制是决定地基处理是否成功的关键。探讨了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和影响因素,归纳了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优化设计思路,为此类复合地基的应用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8.
攀西地区地形属典型山地类型,在攀枝花市区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具有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的特点,因此在建筑物基础施工时,为保证地基质量,必采取适应该地区且较成熟的地基处理方法。近几年来工程实践证明CFG桩复合地基比较适应攀西地区,文章从CFG桩设计理论在攀西地区的实际应用和CFG桩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特殊问题以及CFG桩复合地基与普通的复合桩基的区别等三方面来阐述该地基处理方法在攀西地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Midas/GTS在边坡稳定性与地基沉降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边坡稳定性与地基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案、桩位布置及其他相关资料,基于Midas/GTS软件建立了某人工地基沉降和稳定性分析的二维施工过程模型.模拟并分析了三种不同施工工况条件下地基沉降的差别,同时对土层的位移场、应力场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对地基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估.分析表明:处理后的地基沉降量比较均匀,土层水平位移较小;地基的位移和应力以及桩基的位移均符合相关要求,土坡稳定性安全系数高.因此,该人工地基是安全可靠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为了增强该场地的安全性,可以采取开挖减压沟等工程措施.本文可以为类似地质条件的地基设计和施工过程控制提供理论参考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0.
某工程基础选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的是某工程基础选型设计.通过对地质勘察资料的详细分析,初步设想采用予应力管桩基础、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换填砂石地基处理三种方案.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B50007-2002的要求,结合各方案的施工工艺以及工程造价的比较,最后决定采用换填砂石地基处理.本工程现已施工,基本达到较为满意的预期效果.通过对基础选型进行的优化分析,既保证基础的强度、刚度与可靠性要求,又经济合理,希望和同行共同分享这份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