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直说通略>中助词"得"的使用格式、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横向描写和纵向对比,以理清<直说通略>所处时代助词"得"的发展面貌和助词"得"的历史发展脉络,明了蒙古语对汉语助词"得"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就《直说通略》中出现频率较高、比较典型的几个结构助词“底”、“地”、“的”的用法进行描写,分别从使用格式、构成成分、语法功能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理清当时汉语结构助词的发展面貌,明了蒙古语对汉语结构助词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助词“得”在长阳方言中用法多样,本文认为长阳方言中的助词“得”来自动词“得”的虚化,并兼有半虚化用法,可以充当能性补语和动相补语.  相似文献   

4.
从概念语义学的角度,分析由"得"组成的典型重庆话话语如"要得"、"吃得",以及其相关否定形式如"要不得"、"吃不得"等组合的涵义转化和虚化过程,并探讨重新分析和类推在重庆话语法化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孔伟萍 《科技信息》2010,(22):146-146
当前在书籍、报刊、杂志等出版物和电视及网络上错别字和病句出现的频率高得惊人,特别是现代汉语的三个虚字"的"、"地"、"得"混淆着用的文章比比皆是,本文就"的"、"地"、"得"的区别和用法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的"以"字出现频率很高,有299次。这些"以"字的用法很丰富,就虚实来说,虚词用法居多,实词较少。就其词性来说,有动词、名词、介词、连词、副词、助词等,各种词类内部按语法功能和结构形式的不同又分很多小类。虚词用法中还存在介词向连词过渡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客家方言的"倒"和"到"语义功能繁多,有的地方语音完全相同。分析和比较闽粤赣三地客家方言助词"倒/到"作持续体标记和补语标记的用法,并通过与周边其他方言的比较,考察"倒"、"到"在语义上的使用情形,探讨"倒/到"的本字和来源问题,得出:永定、丰顺等客家方言持续体标记应写作"倒",补语标记则应写作"到",但两者都来源于动词"到"的语法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得”字句的状语,着重描写了“得”字句里谓词前作状语的词语的词类性质,认为作状语的词语主要有:副词、助动词、形容词、状词、固定短语、介词短语、表时间和处所的名词性词语。简要地说明了各类词语在作状语时的作用及其移位能力。此外,还分析了“得”字句谓词前有多个不同词语作状语的情形,指出这是增加信息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的”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助词。为了解决“的”字在英汉翻译中的省略问题,应对“的”字的产生、发展进行考证,通过英汉对比,分析其在现代汉语中过多使用的原因,并结合实例,以达到解决该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A得不能再A格式是语篇中常见的一种语法形式,很值得探讨.文章将在考察大量语料的基础上,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A的准入条件及该格式的语法意义、句法功能和语篇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总结这一格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太谷话里的动态助词“来”“呀”“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谷方言与整个汉语一样,动词没有自身的时的形态和形态变化。汉语中的时态主要是通过用时间词对动词加以限制来表示的}而太谷话里却少见普通话中的时间词,它的时态是靠“来”、“呀”、“的”等助词表示的。太谷语中“来”表示过去时,“呀”表示将来的,“的”表示现在时。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翻译家和语言学家.他在翻译过程中,大胆吸收具有丰富形态变化的印欧语系的某些词法与句法,尤其是借鉴印欧语系通过词尾变化显示词类与句法功能的特点,创造性地采用“底的”、“地的”、“的地”、“底地”等复合助词.尽管有些助词由于其书面形式与口语不一致而没能通行开来,但鲁迅这种大胆吸收外来文化与力图丰富与发展汉语语法的胆识与魄力是值得肯定与赞扬的.此外,对助词“的”的频用、叠用,以及将“的”字用于数量词之后和“的”字与中心语组合等等,无疑都显示了鲁迅语言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13.
《论语》中的“其”字共有251处,它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功能多样,80%以上作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还有一部分作副词、连词、助词。作代词的句法位置除作定语外,还可作主语。  相似文献   

14.
太谷方言与整个汉语一样 ,动词没有自身的时的形态和形态变化。汉语中的时态主要是通过用时间词对动词加以限制来表示的 ;而太谷话里却少见普通话中的时间词 ,它的时态是靠“来”、“呀”、“的”等助词表示的。太谷语中“来”表示过去时 ,“呀”表示将来的 ,“的”表示现在时  相似文献   

15.
16.
孙斐 《科技信息》2009,(31):181-182
基于前人对事态助词"来"产生原因的看法,本文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产生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兼及动态助词"来"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副词一直是汉语词类研究中引起争议和存在问题最多的一类。本文以《史记》副词"相"为研究对象,运用共时描写与历时比较、统计与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试图通过该书中"相"字的考释来说明西汉汉语发展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得”和“到”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而它们的语义和语法能功又相当复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得”、“到”充当不同语法单位时的语义和功能作一纵横比较,着重考察它们由实词到虚词、由虚词到构词语素的发展过程,揭示它们语义上弱化、词性上虚化和组合能力上语素化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稿比较分析了“にしたガつて”“につれて”“にともなつて”“とともに”的意义、用法。四个复合助词的意义是不同的,但也有其共通的地方。其差别根据语法、文脉逻辑及语言习惯各有不同。如此以来,这便成为了日语学习者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20.
重庆方言中,副词"好"加上形容词(文中用"好+A"表示)的形式在句法中有一些固定的语法意义。"好+多/大/久"是疑问句中的高频词语,可以询问范围,也可以询问特指内容;"好+A"的否定形式"好+不+A",表示"对眼前事、物的暂时性否定"。"好好"修饰动词可以指"对行为动作很满意",也可以表示讲话者"希望、建议、提醒受话者如何",还可以传达讲话者"对受话者目前的行为不满,并且希望对方放弃目前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