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傅安辉 《凉山大学学报》2003,5(1):132-134,142
事实上已成为一门学科的文学理论在整个20世纪都与美学等学科相含混,没有独自的学科界限,本文对此思考了相关的一些问题,并对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文学思想史的兴起还是晚近的事物,所以这一学科目前仍然面对一些尚未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例如何渭文学思想史?文学思想史从发生学上是如何产生的?文学思想史与社会政治思想史、哲学思想史以及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史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它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文学概论课程的“应用性”与相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用型大学中,理论教学相对弱化,传统的教学思路已不能完全适用。文章以文学概论课程为例,分析应用型大学中理论教学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强调文学理论教学一方面应该让学生在理论的实际运用中实现对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文学内容与现实社会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不应忽略理论知识的识记性内容。有了扎实的基础,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文学理论课程是中文系学生理解文学史、作品选的工具之一,也是中文系学生进入专业理论学习的入门课程,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各种文学课程学习的结果,但是,传统的文学理论授课方式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所以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以此了解学生心理,针对当前学生情况改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乐趣从而对理论学习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5.
文学理论究竟应该叫“文学概论”还是叫“文学原理”,不仅是简单的概念辨析,而且历来成为主宰文学理论教学的两种不同观念。本文旨在探讨在这两种不同的教学观的指导下,文学理论教学显示出不同的追求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范式"是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用以阐述科学发展的概念,具有强烈的科学哲学色彩.姚斯用之研究西方文论,形成明晰的新视界.从范式角度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所谓文学理论范式,是文学理论体系中较为稳定的特色化形态,体现为一种理论思维方式及与之相伴随的理论成果.由此考察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变动与芜杂之中,只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范式存在,即社会-历史批评.它决定着20世纪中国文论历程,影响着当前文学理论建构.在促成新的文学理论范式的努力中,必须注重形成切近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学的观念与综合融汇的方法.如果仅跟随西方文论,则必将陷入更为芜杂与无主的文学理论状态.  相似文献   

7.
反思文学本质界定方式,应该注意到文学与意识形态学说的基本关系,应该从文学特点和意识形态范畴本身进行考察.文学不是某种经过限定的意识形态,但充满了意识形态性,这是生活影响和文学理论规约的结果.在界定文学本质的时候,应保持对文学理论意识形态内涵的自觉,避免将文学理论对文学的价值诉求转化为文学的本质定义.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发展以来,各种文学思潮更迭迅速趋于多元化。文章阐述了米勒的文学"终结论",并分析了西方文学批评的理论实践和共同特征。这些理论相互影响,构织了一幅多元化的当代西方文学理论景观。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艺园地,呈现出摇曳多姿、竞艳争辉的繁荣局面,这必然引起人们学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化。要使《学概论》课适应当代学发展新趋向,必须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科学生学习《学概论》重要性的认识;在众多的学理论材料中精选能面向21世纪,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优秀教材;以系统论的方法组织教学,传达新的信息、拓展思维空间,以培养学生辨别、鉴赏、批评纵繁复杂学现象的能力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群主编的《文学原理》、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等文学理论教材都是“照着讲”的教材,而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是“接着讲”的文学理论教材。“照着讲”的文学理论教材强调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突出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功利性;“接着讲”的文学理论教材强调文学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突出文学的学理性和审美性。两者之间的基本的概念范畴和主要的文学理论观念有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Archetypal criticism originates from anthropology, psychology and literary criticism. It is also a new and international attempt for us to discuss about the origin of literature and its development. Archetypal Criticism is an important genre of the Literature Criticism. It has great impact not only on the West Literature Criticism but also on the Chinese Literature. As a means for analyzing literary works, archetypal criticism expands the space of literature analysis. It is also propitious for people to rev...  相似文献   

12.
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纽约文人集群"是美国文化界的一批知识权贵,他们对20世纪的美国文学,尤其是文学批评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被拉塞尔·雅各比称之为"最后的知识分子",他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里,笔者将从文学与历史的角度去阐述早期东欧犹太人的艰难历程.从而揭示以欧文.豪为代表的纽约文人的思想与文学的根源以及他们之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现代学史的研究有四大长线课题,即“重绘中国学地图”、“重写学史”、“中国学的古今演变”和“全球语境下的中国现代学”,从“空间”、“时间”、“纵向”、“横向”四个方面全方位地审视中国现代学史,力图建立研究新模式和求得科学的新结论。我们应该思考自己如何投入到这一中国现代学史的“现在进行时”中去。  相似文献   

14.
陆机的《文赋》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探讨了文学的内部规律,将"物、意、文"矛盾关系引入创作过程,并对文学构思过程及艺术表现过程作了深入的理论探讨;《文赋》中还提出了"缘情"主张,这些思想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讲话振奋人心。文学艺术应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助力。就文学创作而言,应重申文学的社会性和人民性;文学创作应发挥其改良社会的作用;文学创作应重视文学的美育作用。就文学批评而言,应实现批评家与作家的有效沟通,批评家应提高其专业素养和人格素养。就文学研究而言,应改革目前过于功利化的科研管理体制,尊重科研规律,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科研的繁荣。文学艺术作为国家的软实力,发展和繁荣文学艺术是中国梦本身的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16.
文学批评面对市场化的冲击不断走向边缘,它不再担当起时代变革的号角,文学批评的文化反思被商业利润与物质欲望所侵蚀。当前,文学批评的文化地位进一步"边缘化,"文学观念也更为分化,批评家们各执一词,无法形成批评的合力。由此,导致批评的社会效应不断弱化。文学批评已蜕化为世俗化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17.
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文课程设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文课程的设置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应遵循人文课程内容与美术专业相关联的原则;基础性与工具性原则;既博且约,以博为主,而后有所选择的原则;人文知识修养与人文精神培养并重的原则。建议设置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鉴赏写作、中国风俗文化与民间美术、艺术概论、古代汉语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名著选读、西方文艺名著选读、文学名作选读等9门必修或指定选修课,另外以模块的方式有方向性地设置若干门任意选修课。  相似文献   

18.
外国文学作为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外国文学课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突出,教学大多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满堂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忽略对学生读、看、说、写等实际能力的培养,且教学现状的许多不适应之处,亟待改革。为此,我们在省级面向课题“师专外国文学全方位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中,一方面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在考核上也相应地作了改革与调整,经过三年的改革实践,构建了“教师讲与学生读、看、说、写有机结合”的开放性全方位教学模式。我们将该模式在中文系的一些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数十年来,彭会资先生既当教授,又当作家,既搞教学、科研,又搞文艺创作、评论,博学多才,矻矻穷年,著述丰硕,成果斐然。先后主编出版了《中国文论大辞典》、《中国古典美学辞典》、《中国古代文论教程》以及长篇小说,还发表了许多优秀的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文艺评论和文艺作品,而且致力于桂东南历史文化特别是客家文化研究,对玉林文化的内涵、特色、魅力、前景有自己独到的阐释和解读,闪现着高远开阔的学术眼光。  相似文献   

20.
西方学尽管在20世纪的中国学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但真正使其转化发展的却应是传统学,特别是晚清的学改良运动;新学先驱们回避传统有其潜在心理因素。但是应该认识到,西方学的输入和传统学的崛起两对峙造成的张力,是20世纪中国学波澜起伏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