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黄土高原景观生态特征及其生态恢复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黄土高原景观生态学特征的分析表明:黄土高原景观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显著的黄土垂直节理特征,独特的坡面景观结构、微地貌景观以及农业景观,呈现以景观带为基质,斑、廊、缘为点缀的复杂景观镶嵌格局;在时间上存在明显的季节景观变化和地质时间尺度景观变化,沟蚀系统的发展决定了其地貌景观的基本骨架和发展方向.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要遵从景观生态学原理,科学理解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的涵义,合理选择林草恢复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黄山地质旅游景观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山是世界著名风景名山,地质旅游景观类型多样,其形成以地质构造为基础.第四纪冰期时黄山为季风型冰缘环境,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在流水、风力、生物等外营力作用下,形成了山峰林立,怪石嶙峋,千变万化的地貌旅游资源,以花岗岩山岳旅游地貌景观为特色.地质旅游景观的形成具有明显的边际效应和景观增值效应,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统计整理中国古代"八景"的景观数量可知:中国古代"八景"中气象类景观共有1 841条,遍布全国30个省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旅游地理学的视角下,运用统计、分析及归纳方法研究气象类景观,从地貌、水文、建筑、植被诸方面探讨了气象类景观的成景规律,并从景观名称的构词结构上分析了气象类景观的组合类型.研究所得结论可为我国旅游资源的更好开发和利用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旅游形象建设是旅游开发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丹霞地貌作为独特的造景地貌资源。由于开发程度较低。旅游形象建设尤显重要.蓖山具有典型的丹霞峰林地貌景观,其旅游形象建设还比较薄弱.本文通过对蓖山文脉基础的分析,对其形象进行准确定位,并对其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处岩溶景观类型繁多、规模宏大、特色鲜明、组合协调的具有综合开发价值的岩溶科学迷宫和天然博物馆.作者以旅游地学理论为基础,贯穿可持续发展思想,从公园地质背景和地貌特征的分析入手,重点论述了公园岩溶地貌资源特色及景观价值,对该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作了一系列探讨,以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阳  郭威  查方勇  寇猛 《河南科学》2019,37(3):484-489
以陕西少华山地质公园太古宙片麻岩地质遗迹和花岗岩山岳地貌景观为评价对象,在对公园区域地质背景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公园的地质旅游资源类型.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少华山地质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价,并给出了详细的评价结果分析.研究表明,少华山地质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等级为优,反映了公园突出的地质旅游资源禀赋,具备很好的开发前景.单项评价中科普价值评价最高,凸显了公园完善的科普展览与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7.
淮河下游地区景观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淮河下游地区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景观生态要素研究的基础上,以地貌和基质为基本线索,以植被为标志建立了淮河下游地区的景观生态分类系统。该系统为二级分类系统,包括10个景观型,35个景观亚型,其中,景观根据植被(植被型或革培植被型)划分,景观亚型根据地貌,植被(群系组成载培组合)划分。以景观亚型或景观亚型的组合为基本制图单位,以1:100万土壤图为基础底图,参考多种比例尺的卫星照片,植被图  相似文献   

8.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山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为: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自然景观美与人文景观美相互融合.旅游景观审美要素包括:感觉力、想象力、理解力、情绪力和情感力.在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和审美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黄山峰石地貌景观、云霞气象景观、溪泉潭瀑流水景观、生物观赏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欣赏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火烧屿的地质、地貌、土壤和生物等旅游景观资源的野外考察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岛上旅游资源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说明了广西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和丰富程度的基础上,指出进一步开发广西自然旅游资源的方向为全面开发岩溶和其他山地丘陵景观,开辟上游河谷风景线,大力加强海岸地貌景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对黄土高原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黄土高原地貌与沉积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黄土层下6种不同类型的基底地形,其上黄土层厚度与黄土地貌的空间差异均与基底地形的类型有关.根据黄土高原的地貌结构与成因,结合晋陕峡谷区新生代晚期地壳平均抬升速度的讨论,论证了黄土高原在成因类型上完全不同于剥蚀高原、构造高原、熔岩高原等各种高原类型,它是一种独特类型的叠加高原.正因为其类型的独特性,黄土高原在周缘特征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上,均有别于其他任何类型的高原,也使它成为水土流失量和速度最大的高原.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地理状况、气候条件、作物布局、农业昆虫种类与分布为害特点等因素,将陕西农业昆虫地理区划为2界6区.两界以秦岭为分界线,其中古北界包括陕北风沙滩地农牧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农林牧区,渭北旱原粮油烟果区及关中平原粮棉油菜区4区;东洋界包括秦巴山区农林果区和汉江盆地稻油果区2区.  相似文献   

13.
在多学科融贯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黄土高原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提出基于生态观的可持续发展的黄土高原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以野外调查材料和工程地质勘察及人工大型切坡后出露的剖面等资料为依据,给出黄土高原南部黄土地层中存在的两个特殊构造。即黄土层中棕红色古土壤条带的特殊厚度和间距;黄土层中的镶嵌构造,论述了特殊构造的形态、成因、结构和地貌部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昕水河流域的地质构造、地貌格局、新生界松散堆积物特征为基础,以黄土地貌为主体,着重分析了黄土地貌演化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得出了土壤侵蚀的形成与黄土堆积同步进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数字坡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利用微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建立数字坡度模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步骤,并以在绥德县辛店沟流域进行的试验为例证,简述了数字坡度模型在坡度图制作及土地资源调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太白山旅游SWOT分析与客源市场分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国家4A级山岳性度假风景名胜区,其客源市场具有独特规律.文章通过实地抽样调查,采用"市场分类研究法"和"SWOT分析技术",对太白山旅游环境和不同吸引物所对应的旅游市场进行分类,发现客源的时空分布差异与法门寺游客的非共享关系.这些规律对分析太白山旅游需求趋势,培植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制定旅游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长期在风力和水力交互的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了以塬、梁、峁为主的特殊地理景观和地貌类型.研究不同黄土地形的特征参数的分布特征对探索黄土地震滑坡的形成机理和古地震滑坡的地形恢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黄土地区为背景,选取600组典型的黄土塬、梁、峁的地形数据,在ArcGIS软件平台的支持下,基于30 m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运用3D Analyst功能对黄土塬、梁、峁的坡度与坡向这两种地形特征参数进行提取与分析,并将其与滑坡的滑动方向、原始坡角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黄土塬、梁、峁的坡度分布范围分别为8.189°~48.66°、0.917° ~44.052°、2.16°~42.91°;塬的坡度最大值的坡向主要集中在北、西北、东北方向,坡度最小值坡向分布在西南、南方向;梁的坡度最大值的坡向主要分布在东、西,坡度最小值坡向分布在东北、北方向;峁的坡度最大值的坡向主要分布在南、西南方向,坡度最小值坡向分布在东北方向.统计结果表明,塬、梁、峁的坡度值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滑坡的滑动方向与其所在地貌单元的斜坡坡度最大值的坡向基本一致,其原始坡角与其所在黄土地貌的斜坡坡度最大值相近.研究结果对研究黄土地区滑坡的发育机理以及古滑坡原始地形恢复结果合理性的检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了解最近10 000 a来的植被和环境对制定治理黄土高原及其水土流失的战略方针、预测未来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在阐述陕西蓝田县城附近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孢粉图式分析了该区植被的演替,进而分析了该区全新世的古气候演化特征.据17个样品分析发现孢粉和藻类十分丰富,将孢粉图式分为三个带,分别代表全新世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孢粉带.Ⅰ带为蒿属优势带;Ⅱ带是乔木花粉激增,早期发育有温带阔叶落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晚期是以温带阔叶树或与松混合的疏林草原或森林草原;Ⅲ带是以栎、蒿为主的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结果表明早全新世气候较冷较干,发育有以蒿为主的大片草原;中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发育了疏林草原和森林草原;晚全新世渐变为干燥而寒冷,是以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  相似文献   

20.
针对黄土高原城市化地区的生态安全问题,从区域小流域单元体系和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入手,探讨了基于小流域单元建立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问题,提出了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以及城市景观生态综合建设的相关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