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篇章分析是自然语言处理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连接词的识别作为篇章分析中的一个基本任务,对后续的篇章分析起到关键作用。针对连接词识别方法中的高维度特征空间问题,提出了基于特征提取的连接词识别方法。具体来讲,引用多种特征提取方法(IG、MI、DF、CHI、WLLR)对连接词识别中所用的所有特征进行打分排序,提取排在前面的一定数量的特征用于分类。实验结果表明特征提取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特征维度,在仅仅使用50%的特征的情况下能够获得类似甚至更佳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2.
基于ArcGIS的地图符号库的创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论述了ArcGIS环境下地图符号库的创建方法,阐述了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掌纹识别是利用人的手掌图像进行身份鉴别的一种新兴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主成分分析(PCA)、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Gabor小波等则是生物特征识别的常用特征提取方法. 本文采用四种实验方案来比较研究基于PCA以及基于Gabor和PCA的掌纹识别特征提取性能, 用正确识别率和训练时间等参数来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其结果可为掌纹识别系统选择特征提取方法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图符号的设计与实现是计算机地图制图领域研究的基本问题,而地图符号的共享则是WebGis研究的重要内容。把地图符号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开放标准的二维矢量标记语言SVG相结合,设计了基于SVG的地图符号,提高地图符号的规范化、标准化、共享性。通过基于SVG的地理信息发布,结果证实能够满足我国地形图图式规范的符号表达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未知和时变的杂波环境,在目标极化状态已知的情况下,探讨了极化域目标识别的问题.在全极化雷达的极化正交的双通道接收系统中,对两路极化正交回波信号进行复加权后与期望信号比较,使其均方误差达到最小,从而抑制了干扰,增强了目标信号.对抑制和增强效果在干扰分别为定极化和变极化的情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对此算法中步长因子的取值范围进行了探讨.提取目标极化特征,进行目标识别,并进一步提出识别递推算法.对识别结果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地图符号是最重要的地图语言,随着GIS应用到各行各业原有的系统符号库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地图符号。本文通过Font Creator5.0自己制作字体,利用MapObjects提供的接口完成了简单地图符号的定制。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的车辆分类方法,采用车辆的实际特征数据长度和宽度作为训练样本,离线训练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同时利于CCD摄像机采集道路车辆图像,提取车辆轮廓曲线外接矩形的长度和宽度作为测试样本,通过离线训练获得的分类器,对车辆类型进行识别.仿真试验证明,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具有较高的分类性能,在同等训练和测试条件下,可以获得比BP神经网络分类器优越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蕾 《科技资讯》2009,(17):54-54
笔者基于多年从事地图编辑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地图点符号库设计为研究对象,深度探讨了基于AutoLISP语言的地图符号库设计方法,论文首先阐述了地图符号设计的意义,而后引出了点符号库设计的原则和应当注意的问题,最后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传统的二维信息表达不能满足新的需要,计算机的发展使显示和描述物体的三维几何特征和属性特征成为可能,研究二维环境下地图信息的有效表达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在空间三维可视化经过前期的发展以后重视对二维地图符号系统的特点在新条件下的作用研究,是地图制图科学螺旋式上升的辩证观。该文详细探讨了三维环境中二维地图符号中优势,论证了三维可视化环境与二维地图符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CDHMM/SOFMNN噪声背景下的语音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噪声背景下传统语音识别系统识别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FMNN)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相结合的方法,训练出适应噪声的混合模型.该模型适合于对噪声背景下的语音进行识别.同传统的CDHMM模型以及直接在语音中加入加性噪声训练出的CDHMM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更好的抗噪鲁棒性,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2~12 dB),识别率比传统CDHMM模型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SVM和NN的空管手写符号的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空管手写符号识别进行研究,使用支持向量机(SVW)与神经网(NN)的方法提出了双层的分类方法,第一层使用支持低分类率的NN分类器,使用一个强拒绝准则,应用了一个易提取的较小特征集.而被拒绝的模式再加上一些更复杂的附加特征和均衡的拒绝准则一起用于第二层的SVM分类器,其中附加特征包括具有强分类能力的空管手写符号的头部和尾部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出一个更快的分类器,在相同特征下分类的时间比单个SVM更少,错误识别率为0.1%,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特征提取不够充分且识别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特征融合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首先,为了增加网络的宽度和深度,在网络中引入Inception结构来提取特征的多样性;然后,将提取到的高层次特征与低层次特征进行融合,利用池化层的特征,将融合后的特征送入全连接层,对其特征进行融合处理来增加网络的非线性表达,使网络学习到的特征更加丰富;最后,输出层经过Softmax分类器对表情进行分类,在公开数据集FER2013和CK+上进行实验,并且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网络结构在FER2013和CK+数据集的面部表情上,识别率分别提高了0.06%和2.25%。所提方法在人脸表情识别中对卷积神经网络设置和参数配置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Gabor变换在提取表情特征时,冗余较大、特征维数较高的不足,结合ASM自动特征定位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点Gabor特征和ASM形状特征相融合的面部表情识别方法. 实验表明,两种特征的融合,可有效地利用特征点的局部纹理信息和脸部器官的整体形状信息,达到了更好的面部表情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局部特征融合的表情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表情识别是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的研究热点,而特征融合方法则是表情识别中重要的技术方法之一.基于嘴部的Gabor小波特征和几何特征对表情识别有重要作用,提出一种仅用嘴部不同特征进行特征融合的表情识别方法.该方法将嘴部的Gabor小波特征和几何特征进行特征融合后再使用最近邻分类器分类.根据不同样本库、不同识别方法的对比实验结...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的并行特征融合人脸表情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信息融合理论和线性鉴别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并行特征融合人脸表情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将不同表征下的人脸表情特征利用复向量组合起来,构成复特征向量,然后利用具有不同权重的最大散度差鉴别分析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复特征提取.在不同样本库、不同类型特征融合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优化投影轴和避免"小样本"问题的同时得到了满意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干扰下,人脸表情信息匹配的识别率受到严重影响,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VGGNet16(visual geometry group network16)的网络模型.在VGGNet16模型的侧方添加一系列的侧输出层,并在该侧输出层添加不同的卷积核,通过上采样和下采样方法连接侧输出层的上下2层,...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文字结构特征的神经网络手写汉字识别策略 ,根据所提取的文字笔画方向、基本轮廓和交叉点等特征 ,采用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模式聚类该方法完成正规手写文字的识别 .该方法提取的笔画轮廓十分准确有效 ,对手写汉字的约束少 ,可识别的汉字数量大 ,在仿真实验中有效地识别了绝大多数手写汉字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人脸表情识别领域受噪声和遮挡等因素影响识别率不高的问题,结合局部和全局特征,提出一种基于面部表情的情感分析混合方法.首先,通过将梯度直方图(HOG)与复合局部三元模式(C-LTP)融合来进行特征提取;其次,将HOG和C-LTP提取的特征融合到单个特征向量中;最后,采用多类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把特征向量进行情感分类;最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人脸识别流程和结构设计分析得出分类算法的选择决定着人脸识别结果质量;从而对经典k NN算法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动态取得k值的改进k NN分类算法。通过实验测试,证明改进的k NN分类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识别精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组合神经网络的与文本无关的说话人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用于N个说话人识别的组合神经网络,由N个子网组成,每个子网完成两类模式区分,将这N个子网组合起来完成N类模式的区分.子网选用RBF神经网络,并给出了自组织选取中心的方法.实验显示,对6名说话人,识别率达到94%.对10名说话人,识别率达93.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