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福柯将文化作为剖解西方社会的钥匙,揭示了文化被控制的根源在于资本的权力性。他将科学话语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进行探究,在论证科学话语规则预先设定性的过程中确证了文化被控制的理论根源。随着福柯对文化的探讨从理论领域走向现实领域,转而认识到科学话语是权力有目的的生产,并在科学与权力的共谋中洞悉资本内在权力对文化的掌控。文化作为权力的策略因素之一侧面证明了资本权力的生产性,透过文化被生产的原因与过程,资本权力体系的运行逻辑得以窥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国科技工作者分层状况调查得到的数据,考察两性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分层差异,并进一步从体制主义科学社会学和女性主义科学社会学两个视角所提出的两种效应:马太效应和玛蒂尔达效应出发,探讨导致科技工作者分层地位性别不平等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分层地位显著地低于男性。马太效应并不会拉大两性之间的差距,玛蒂尔达效应才是导致性别不平等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跨省区科学合作中的马太效应与地域倾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对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D)中异省区作者共同署名的论文的计量分析 ,本文揭示了我国跨省区科学合作的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三个特征。第一 ,跨省区科学合作的频度与省区科学生产能力相关 :随着省区科学生产能力的下降 ,跨省区合作论文的比例反而升高。第二 ,我国跨省区科学合作中存在马太效应 :无论是科学论文的低产省区 ,还是中产省区 ,都倾向于与高产省区合作 ;在跨省区科学合作中 ,科学生产能力较高的省区作为第一作者省区的比例远远大于科学生产能力较低的省区 ,表现出科学合作中相对高产省区与相对低产省区地位的不对称性。第三 ,地理接近是决定我国跨省区科学合作的重要因素 :省区间的合作强度随省区间直线距离的增大而降低 ,呈负幂分布 ;最密切合作省区中接壤省区的几率高达 80 %。  相似文献   

4.
运用网络科学前沿方法,探寻现实网络幂律分布的起源与演化机制,是近年来国外马太效应研究的重要进路。物理学家Barabási和Albert于1999年提出择优依附机制:在网络扩张过程中,新入网节点倾向于依附已有诸多连结的节点。20年来,网络科学家通过择优依附描述现实系统中的优势积累过程。这些研究显示,科学界的马太效应稳健而普遍:科研合作网络遵循次线性择优依附,引证网络遵循超线性择优依附。如今,马太效应与择优依附已彼此相连、密不可分,然而在国内依然亟待学者扩展、深入和充实。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儒家与科学会通的三种观点:儒学扩展型,以格物象征西方科学,格心象征中国心性学,格天象征格物和格心的双向逼近,将儒学与科学成融成一个整体。科学变革型,融科学入儒学,儒学科学化,建立新兴的"科学儒学"。儒学变革型,"仁学"转化为"创学",以创造过程为纽带,实现中国文化与科学的会通。评析了三种观点的特点,展望了会通的道路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场域中,纯科学资本与制度化科学资本是两种性质对立的科学资本.由于制度化科学资本在科学场域中所处的有利位置,制约了科学场域的自主性.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知识权力化现象,就是由于纯科学资本向制度化科学资本转化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资本与科学的联姻是现代科学的典型特征,齐曼将其称为科学的后学院转向。近代以来,在资本逻辑的操控下,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各种不轨现象也频繁发生,使得科学伦理陷入困境。这是因为:资本增殖逻辑必然破坏科学伦理规范,资本"实用主义"逻辑必然破坏科学的人文关怀,资本拜物教逻辑必然对科学研究主体及主体间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当前重构科学伦理,应合理地驾驭和引导资本,承认资本在科学研究中的合法地位,发挥资本的正面作用,防范资本的负面作用,通过培育和谐社会关系,缓解资本的拜物教逻辑。  相似文献   

8.
科学数据姿源的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科学数据管理的整体角度出发,对科学数据共享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科学数据作为资源的价值的发挥,在于对科学数据、科学数据资源、科学数据活动的有效管理”的理念;阐述了科学数据管理及其时代特点、管理的原则;论述了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必须以需求为导向;并基于分类分级的共享机制,探讨了数据发布问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是一种稳定的、制度化的可以提供一定资源的社会关系网络,它在人与人、人与组织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长期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且能为个人或组织带来收益。中国科学社作为近代中国最大的科学社团,通过与会员、其它组织、政府等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中国科学社在近代中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社会资本理论及中国科学社的成功实践对当今中国科技社团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歌德的科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源于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生活世界,是对自然的亲身理解,对不可知的生命过程的参与。科学具有个体性。近代主流科学完全排除人的因素,以人造的仪器和概念强制自然,片面使用人的理性能力,把科学等同于数学。科学必须使用与自然一致的方法,在作为原型理智的直觉的基础上把握自然的原型现象,使用具有诗性的象征语言描述自然的生命和变化。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意义与指称问题似乎总被认为只为分析哲学所独有,但实际上,在海德格尔那里依然也有某种变换了面貌的意义与指称问题。本文将分析并展示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及其后期语言之思中的意义与指称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两点看法:首先,虽然批评者们对拉封的观点所作的批评并不能完全成立,但在某种意义上有助于使此问题变得更加清晰。其次,拉封运用唐纳兰对限定摹状词的归属性用法与指称性用法的区分而对海德格尔的意义决定指称理论所作的批评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2.
Points of view are a central phenomenon in human cognition. Although the concept of point of view is ambiguous, there exist common elements in different notions. A point of view is a certain way to look at things around us. In conceptual points of view, things are looked at or interpreted through conceptual lenses. Conceptual points of view are important for epistemology, cognitiv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In this article, a new method to formalize conceptual points of view is introduced. It is based on the conceptual space approach, where concepts are regions of multi-dimensional quality spaces. Points of view, as defined in this article, consist of a selection of relevant dimensions, referred to here as determinables, and of a certain supposition, referred to here as a theory, about the subject content. After considering some early efforts to formalize points of view, the notion of conceptual space is defined and explored. One concept of point of view is defined and developed in the framework of conceptual space, and a new logic for points of view is also outlined. The problem of mind–body correlation is discussed as an exampl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otion of points of view. To conclude, the meaning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new concepts and tools developed in the articl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形而上学实在论者认为不存在模糊对象,逻辑学家们在考虑模糊性问题时则面临语言的实际使用问题。如果模糊语言不能转化为理想语言但本身又是难以避免的,日常语言或者至少是包含不精确的语词的语言将会一直存在。哲学不能永远使其自身限制在假想语言的逻辑结构的理论之中。有关模糊性问题的讨论体现了当代哲学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相结合的前景,标志着分析哲学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蕴含了实用主义向新实用主义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思潮不仅揭示了科学发展及其与哲学关系的种种矛盾,而且展示了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科学与哲学的新型关系。本文意在表明,这种关系的实质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文化”对立的新形式,而且我们只有立足于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后现代科学”的实质,并对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mathematical argumentation all depend on the centrality that writing has in the practice of mathematics, but blindness to this fact is near universal. What follows concerns just one of those characteristics, justification by proof. There is a prevalent view that long proofs pose a problem for the thesis that mathematical knowledge is justified by proof. I argue that there is no such problem: in fact, virtually all the justifications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re ‘long proofs’, but because these real justification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written archive of mathematics, proofs remain surveyable, hence good.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自然主义的背景下,追问"我是什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当前自然主义在个人本体论问题上的可选方案主要有虚无主义、动物主义、构成主义以及四维论。其中,动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自然主义框架去把握和解决人格同一性问题。不过,这种专注于处理人格同一性问题的动物主义是不完整的,因而在人格同一性问题上容易受到传统心理连续性标准的挑战。一种完整的动物主义应当包含一种适当的自我模型并在意识问题上承诺了某种一般性的立场,换句话说,应当是自然主义整体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环境问题中的人学论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环境问题产生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人类中心主义从古到今分别依附于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在古代依附于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摇摆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现代依附于唯心主义.二者的分歧表现在价值观、本体论、认识论等方面,争论的实质是用什么思想为指导来解决环境问题,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依靠技术生存方式生存的人类,必须树立现代的科学发展观,才能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奎因把科学和哲学的探索比喻成纽拉特的船,表示哲学和科学都具有可错性。虽然他对逻辑经验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但是其自然主义认识论却又贯彻了彻底的经验主义。奎因还通过诉诸其自然主义认识论解决一些归纳逻辑问题,因而这些问题既不需要演绎的证成,其自身也不需要辩护。  相似文献   

19.
本文聚焦于索萨关于默认假定的理论所存在的一个潜在问题,即索萨所声称的其理论与闭合原则的不相容性。基于索萨的"默认假定"概念与维特根斯坦所提出的"枢轴承诺"概念之间的相似性,本文试图从两种流行的枢轴知识论--怀特的资质论和普理查德的非信念论--中为索萨理论寻找可资借鉴的解决方案。本文主张默认假定属于"接受"这一非信念命题态度,因而索萨可采用非信念论对与闭合原则相容性问题的解决策略,同时又可规避非信念论所面临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常认为,模型在科学知识的组织和获得过程中起中心作用,大多数模型以某种方式表达了它们的目标系统。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是关于模型如何表达它的目标系统。首先本文将引入模型的表达理论必须面对的两个基本问题,接下来将试图评述理论的语义观的解决方案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本文将对在何种方向上寻求模型的表达理论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