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的技术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克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3):44-48,96
马克思没有把技术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但他以实践为基点的哲学思考,却使技术与社会历史紧密地关联起来,从主题上说,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是技术的社会批判,它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以事实为逻辑的建立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变革基础上的历史批判;二是由技术异化方式所反映的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两种技术的思考方式是与他对历史的哲学思考相一致的,因而有必要在其方法论的背景下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转基因技术发展初期的社会选择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指出在当时特定的社会语境条件下,农业化工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抗除草剂品种成为技术研发的优先方向,企业并购成为技术推广的主要策略,同时由于政府部门监管模式的转变,转基因技术的演进逐步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变迁轨迹,为之后的社会争议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3.
2012年3月26-27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学会、东北大学、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由教育部"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14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  相似文献   

4.
生存论视域下的技术哲学范式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范式对于一门学科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同样,技术哲学的发展也需要合理的范式。但其自身的不成熟状况表明:技术哲学缺乏相应的范式。试图建立以认识论为基础的范式之努力隐隐显现着,但是这一努力缺乏对自身根基——认识——的理解。“认识”在生存论中显现出自身是另有基础的样式。如此只有将技术哲学确立在现象学所提供的生存论基础上并建构起相应的范式,这门学科才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后期海德格尔对技术的规定可以看成一种"技术存在论",技术被理解为形而上学的本质。相反,早期海德格尔则试图营造一种"技术诠释学"。与学界将两者对立的通常做法不同,笔者建议,将两者看作两种互相关联、互相统一的技术哲学。而要理解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则必须回溯到早期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techne[技艺]概念的阐释中,突出技艺作为一种存在方式和解蔽方式的意义,突出技艺与明智的区分和联系及其中蕴含着的诠释学原理。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知识结构的研究中,以库恩为代表的社会历史学派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提出了范式等核心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研究。而不同研究传统下的俄(苏)科学哲学在20世纪60年代也提出了自己的核心概念——科学世界图景。科学世界图景与范式都具有前提性知识的地位。在方法论层面,它们都作为解释科学革命的核心概念。二者的"同中之异"表现在结构学和动力学的分析中,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源在发生学的层面,在于概念提出的语境根源。科学世界图景与范式展现出的结构学、动力学和解释功能上的差异,揭示出科学知识结构研究的两种不同的语境——哲学与历史。  相似文献   

7.
8.
文章针对转型背景下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通过众多实践,探索了片区规划方法、市域空间布局优化方法、空间演化趋势分析法、增量空间适宜性分析法、存量空间潜力分析法、开发强度分区分析法、景观敏感性分析法等空间分析技术方法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找不到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机制之间的抓手,是指标化创新型城市理念下无法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引入STS中新近出现的社会技术想象的概念,并通过思想实验的方式将概念理论化认为,社会技术想象能够成为引导并形塑未来的重要资源,但这一机制只有在同时满足与技术和人工物结盟、对外黑箱化和对内开放化的条件下才能够达成。在理论本源上,创新型城市的系统论预设决定了其先天不足;在实践过程中,指标化和个案化的抽离也会让人忽略城市整体发展的全貌。因此,发展中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必须同其他城市治理技术和城市化人工物结盟,并重新团结被指标排除在外的力量,想象自我实现的预言才可以达成。  相似文献   

10.
1 设计思路3G物联网数字城市管理平台(原名:城市管理系统数字化平台)是依据国家建设标准,围绕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完成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而开发的市政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思路主要有3点.(1)建立适合中小城市的市、区两级协同的运行机制和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试论欧美技术哲学的特点及经验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当代欧美技术哲学研究的多元性等主要特点的分析,指出了欧美技术哲学发展的学术共同体困境及其经验转向,并提出我国技术哲学研究也应从中得到借鉴与启示,在研究背景、研究视角和研究共同体等方面有所转向。  相似文献   

12.
经验转向作为技术哲学的一种研究范式,有其出场的历史必然性、自身的理论特质及体系架构。就其出场的历史必然性而言,它是技术哲学发展中的自我诉求与学科借鉴的结果;就其自身的理论特质而言,它内蕴多层次、多语义的转向;就其体系架构而言,它拥有与学科自身及社会体系相观照的特质。经验转向开启着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路向,由批判范式转向经验范式,这种研究范式展现出显著的实践特质,其价值指向被置于并展现在技术-伦理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3.
试论技术的社会控制体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技术的发展既能带来正面效应,又能带来负面效应.为了减少负面效应的产生,有必要对技术进行社会控制.技术的社会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主要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舆论控制和教育控制四种形式,要做到合理有效地控制技术发展,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社会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后现代科学哲学产生的理论背景和理论要旨,从而表明,语境论既避免了严格的科学主义和形式主义同时也避免了相对主义,因此这是“后实在论时代的重要的哲学形态”,为科学哲学的重构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基底。  相似文献   

15.
发现身体是传统形而上学终结和哲学转向标志。身体不再是笛卡尔灵与肉对立意义上的身体,而是物质与精神、工程学的技术哲学与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汇聚、整合的契合点。技术阐释的身体维度研究要实现从解释世界向改造世界的转变,就要借鉴马克思主义人的社会存在、技术实践思想,从马克思主义技术思想中汲取更多思想养料和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16.
在技术哲学内部,技术与价值问题曾成为一个主题被凸现出来,这是技术自主论批判在技术领域内的表现,但是技术价值论所蕴涵的意义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技术认识论的兴起,使技术价值论已经显示出某种衰落的迹象。但随着社会建构论研究的深入,技术价值论又显示出其技术自主论批判的新的生长点。对技术价值论兴衰过程的反思涉及到技术哲学的范式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合目的性的基本样态,休闲活动自古以来存在于人类生存发展以及社会演化进步的历史长河中,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理论释义及实践状态。数字技术赋能下的现代休闲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与发展,然而在资本逻辑与数字技术的共同影响下,现代休闲生活同样出现了与休息分离、“劳工化”转向、自由意志流散等异化图景,为此需要对此进行严肃审视,在多个角度的剖析下寻绎数字技术下现代休闲生活的归正逻辑,以推动现代休闲生活更好地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类理解和把握世界的三种方式,艺术、哲学与科学之间从诞生之初就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紧密的关联性,呈现出互为本质的折射关系。从方法论层面看,艺术与哲学及科学的联姻无疑推动了艺术研究的深化,但这种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艺术哲学与艺术科学两种研究倾向的分野。面对艺术研究方法论存在的困境,必须超越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的紧张和对立,一个可能的选择则是从语境论的视域出发寻求艺术研究方法论的突破与整合。  相似文献   

19.
分析陈述与综合陈述的区分究竟是否可能,是卡尔纳普与奎因论战的中心问题。瑞士当代分析哲学家劳纳从语言一元化的立场出发独树一帜地提出了奎卡之争的解决方案,其核心内容即是“语境”以及对“误境”的相对主义和实在化处理。这一方案克服了卡尔纳普对分析与综合陈述的绝然划分引起的经验主义教条问题;同时也克服了奎因的整体主义所引起的新形而上学问题。这反映了当今欧洲大陆分析哲学不同于英美同行的传统哲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关于虚拟世界的哲学论争,无论其逻辑起点如何,都步入了一个技术思辨误区。实际上,虚拟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嵌入到人类生活的社会文化系统之中,带来了社会关系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为此,虚拟世界研究的方法论应该从技术思辨转向社会哲学,即在实证基础上对虚拟世界进行形而上的建构。从社会哲学的视野来审视虚拟世界中的一些哲学问题,是有待拓展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